獨家專訪李遠哲談當前政局: 「我不後悔,只是遺憾!」
 

撰文:林瑩秋、林哲良  
 

在二○○○年總統大選混沌局勢中,力排風浪,加入國政顧問團,在最後臨門一腳支持陳水扁,進而造成政黨輪替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當下全台倒扁聲浪中,接受《今周刊》專訪,細談他連日來的矛盾心境。他相信,很多事情經過幾個月沉澱之後,大家會深深思索,怎樣做對台灣最好。
 
七十一歲了,李遠哲一整天行程滿檔,演講、會客、洽公、請益不斷,中間沒有休息,到傍晚六點還不顯疲態。
 
他每天忙到半夜二點才上床,早上八點就起床,天天只睡五個多小時,回台十二年來如一日。有時李太太看了不捨,會開玩笑問他:「真是奇蹟,怎麼你還活著?」他講話雙眼炯炯有神注視對方,做任何事都全心全意投入,而且樂在其中、甘之如飴,因為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他希望能帶動更多有心人,一起幫台灣多做點事。
 
今年十月,李遠哲就將卸下中研院院長重擔,但他說:「我不會拍拍屁股就走人!」外界對這位頭頂諾貝爾光環的院長,管的事情太多、太雜有意見,而且大家動輒把他的名號抬出來用,不管當事人同不同意,「過度消費」的結果,也大大折損李遠哲的專業形象。例如,很多人認為二○○○年國政顧問團挺扁,而今第一家庭弊案不斷,李遠哲該負最大責任。
 

「總統身邊的人沒有堅持理想,令人失望」



不過,李遠哲並不介意,只要有助於社會進步,他的名字願意借人家用,若有誤解,只要給他機會,他都願意說明清楚。他至今深信,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做不好就該下台」,只是他對總統身邊的人沒有堅持理想感到失望,對政府制定政策的過程也不滿意。
 
看到趙建銘事件不斷向上發展,李遠哲對現下社會的激情反應可以理解,但他認為,「民意暫時的反應是不可靠的」,要經過幾個月沉澱,冷靜下來再做判斷。他相信民主和「法治」是分不開的,不論是總統身邊人、家人或總統本人,只要做錯事,就該受到法律制裁,如果這些司法訟訴不能繼續下去,這個國家才需要令人擔心
 
當年國政顧問團的臨門一腳,發揮了創造歷史的功能;即使現在扁政府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依然不後悔,只是很遺憾,因為一百年後歷史會怎麼記載這一段,他心中再明白不過了。主張政黨輪替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自認知識分 子有責任把社會帶往更好的境界
 
在此敏感時刻,堅持要把話說清楚的李遠哲,誠實面對各界對他的質疑,以下是本刊專訪李遠哲的精采紀要:
 
「不後悔支持政黨輪替,那時的民進黨滿懷理想」
 
問:六年前,你籌組國政顧問團挺扁,促成政黨輪替;如今民進黨政府弊案連連,導致台灣社會民心浮動,針對最近政局你有什麼看法?
 
答:看到現在時局發展,我也失望!但我相信「政黨輪替」還是促成台灣民主的進步。今天總統的女婿被這樣討論,這是民主化過程裡必須經歷的陣痛;政治人物做不好或做錯事,大家可以提出來做道德批判或用法律制裁。如果問我後不後悔當初的舉動,我還是「絕不後悔」。


政黨輪替是大家共同的希望,那時候的民進黨沒有趙建銘,也沒有今天這些弊案,而是滿懷理想要改革社會;當時很多國民黨高階層的人,也認為國民黨應該下台一次,他們內部才有改革的契機。二○○○年政黨輪替的事,我想歷史會記載它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性及意義。
 
當然,總統身邊的人無法保持住他們當初的理想,令人遺憾。一年前,我曾說過,我對總統身邊的人跟有些政策的決定感到失望,因為台灣不只是政治人物的台灣,更是全民的台灣
 
國政顧問團的事我不想多說,但當初成立,是因為有些企業人士覺得政黨輪替之後,會產生政權交替的真空期,希望協助新政府過渡,穩住局面,才有國政顧問團這樣的產物。
 
這個建議,部分企業人士也曾向宋楚瑜提起,但並未獲得採納,後來跟陳總統提起,他欣然接受,才有國政顧問團的誕生。大家可以看到,新政府內閣產生後,國政顧問團就立即解散,沒有干涉政府運作
 
但政黨輪替之後,我覺得很不幸的是,原本大家應該為國家進步一起努力,但政治方面卻一直在做內耗的事。這幾年,中研院及台灣其他研究機構,花了不少心血做研究,使台灣在某些方面的確向上提升,科技能力評比在國際上一直有進步。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眼前的紛爭的確令不少人感到難過,不過如果問我台灣社會進步了嗎?我想在某些層面的確是
 
我在台灣及日本的中學演講,可以明顯感受到彼此的不同,台灣的中學生比起日本中學生,明顯活潑許多,這點讓我感到很欣慰。這幾年我接觸過不少國外訪客,這些人之中,不少對台灣的印象是「一直往好的方向在改變,除了政治」,這也間接說明台灣在政治以外的事,的確有進步。
 
「政商掛鉤都跟選舉有關,怎麼改善,值得深思」
 
問:你鼓吹政黨輪替的價值,似乎因為扁政府表現欠佳而逐漸被否定,你情何以堪?
 
答:民主社會經過政權輪替後,丟掉政權的人,會去想法子取回政權,這是可理解的。但在野黨取回政權的方式,應該是怎樣去幫助國家進步,讓老百姓佩服;如果持續進行政治鬥爭,台灣確實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我相信,老百姓應該不會容許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
 
問:很多人以道德標準要求總統下台,你怎麼看待?
 
答:我說過台灣是個法治國家。法律之外,政治人物還要受到道德的檢驗。如果大家覺得總統應該「怎麼樣」,在一個民主國家裡,總統很難不去回應民意。但民意時有變動,暫時性的民意反應可能是不可靠的,我覺得很多事情經過幾個月沉澱之後,大家會深深思索,怎樣做對台灣最好。
 
「做不好下台、做得好上台」,這是民主的價值,要出來做政治家的人不應該有私心。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在制度面也應該有所改善,像選舉花這麼多錢,這些錢從哪裡來?我們常說的「政商掛鉤」都跟選舉有關,怎麼改善這種現象,值得大家深思。
 
很多立委常問我,怎麼兼了那麼多基金會董事,事實上,我在這些基金會不但分文未取,還常自掏腰包,有時候還把父親的畫作(李遠哲父親李澤藩,是台灣早期知名畫家)拿出來賣掉做善事。大家應該了解這社會有很多人滿懷熱忱在做事,而不是只看在錢的分上。
 
如果你們問我,當初促成政黨輪替,如今政黨輪替走到這步田地,你會拍拍屁股走人就算了嗎?我會說,我不會走,而且要跟台灣家鄉父老同甘共苦,繼續為台灣社會的進步奉獻力量。但我不希望台灣有太多政治是非,老百姓才是國家主人,政治人物不好好做,會被掃地出門。
 
問:你對現在的國家領導人有什麼期許?
 
答:我想現在很多事都進入司法程序,國家領導人還是要做好本分的事,為國家進步做努力。我還是覺得讓事情經過幾個月的沉澱,會有新的局面,這段時間,我多講話沒有太大用處
 
「我對台灣並不悲觀,眼前的事幾個月後就會沉澱」
 
問:你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感到悲觀嗎?
 
答:十二年前,我回到台灣,為了台灣的進步而努力,十二年來不曾鬆懈,未來還是會繼續努力。我對台灣並不悲觀,眼前的事在幾個月後就會沉澱下來,只要大家為國家的進步一起努力,而不是為自己利益努力,這樣台灣還是會充滿希望
 
問:二○○○年以後,你曾經擔任「跨黨派兩岸小組」召集人,為兩岸關係突破而努力。現在,你對兩岸過去六年的互動有什麼感觸?

答:陳水扁總統就職後,本來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穩定、合理的發展,所以就職時做出「四不一沒有」的政治宣示,並邀請我擔任跨黨派兩岸小組召集人。我之所以願意擔任召集人,是希望對兩岸和平做出貢獻,兩岸之間有很多「誤解」,但可以攜手克服,不需要戰爭。
 
雖然當初跨黨派小組受到親民黨等的抵制,但我們還是邀請郝龍斌、朱惠良、沈君山等人參加,讓小組能夠容納更多元的意見。經過九個星期的討論,所有與會者達成「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共識,不少人認為這是個「奇蹟」。
然而,很不幸的是,中國報紙第二天就批評這是「不三不四」。雖然事後聽學界的人講,這並非中共高層的意思,是有人居中「搞鬼」,但已對兩岸關係進展產生不好的影響,讓陳總統「後退」,因為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對方善意的肯定。
 
對於兩岸關係,我一直主張,對岸如果要跟台灣保持好的互動關係,就應該跟「執政黨」談。因為台灣經過日本及國民黨這一百年統治的歷史,面對不少壓迫,也看到許多腐敗,所以民進黨人的主張有它的歷史、社會背景存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台灣人的想法。
 
如果中國政府能多了解台灣發展的歷史軌跡,了解這些人受壓迫的心境,他們一定會了解兩岸要好好往下走,不是只抓著一半的人就可以;如果是這樣,只會把另外一半的人推得更遠,要合作的話,就應該跟反對我的人也能夠溝通。所以我才主張中國官方一定要跟台灣的執政黨溝通。中國大陸跟在野黨談得愈好,執政黨只會跑得更遠。
 
「教改的理念沒錯,遭怪罪是因我主張政黨輪替」
 
問:很多人對你當年參與教改的功過有很多討論,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參與「教改會」是一九九四到九六的二年,每個禮拜我都帶著枕頭到各地和家長、老師座談,住的是糖廠招待所或宿舍,每個地方的枕頭高高低低,我睡不習慣,所以隨身攜帶一個皮包,裡面就裝枕頭。
 
如此二年下來,三十位教改委員有共識,一個個都簽字背書,寫了一本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報告書給行政院長連戰,我們就解散了。
 
沈君山校長就問過我:「院長,你到這兒來,應該當菩薩的,為什麼當住持?看到你這麼辛苦在跑,這二年我也從來沒這麼努力過。」
 
但現在為什麼把教改責任怪到我身上?我當過教育部長嗎?我是行政院長嗎?建構式數學是我們提的嗎?
 
我們提高等教育要有審議委員會,高中高職要有合理比率,如何把高職慢慢轉換成一般高中、綜合高中,提升老師的專業自主,把所有人帶上來,我們比任何官方成立的諮議委員會更努力,這些理念不對嗎?
 
大家把教改失敗的責任推到我身上,我想最主要原因是二○○○年我主張政黨輪替。
 
問:你怎麼看待自己在中研院十年的表現?
 
答:過去幾年,中央研究院在技術交流及移傳方面,有不少突破,現在很多傑出的國際研究人員也願意和中研院合作。例如何大一院士,就和中研院一起做疫苗基礎科學研究,人家願意這樣做,是相信中研院的能力。
 
而且人才會吸引人才,台灣有一個研究機構具備國際級水準,就可以幫助其他大學也提升學術研究水準。過去十年,中研院研究水準一路攀升,以後的十年,中研院也會幫助國內大學一起「向上提升」。(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94期) 
 

================================
請參看下列相關文章:
 
龍應台: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
  
轉載[布意]: 請問您用什麼文明說服我?--給龍應台女士的不想公開信
 
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 [布意就是講這篇]
 
龍應台:台灣 民主這條路 這就是布意提到的活動說明
 
中青報冰點復刊 登文批判袁韋時 這是冰點復刊的後續報導
 
袁偉時:《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 冰點就是因為刊登了這篇被停刊
 
寒冬下的中國傳媒
 

================================

一起號召大家共同來撰寫 台灣實業計劃
再次懇求大家 敬請轉傳 台灣實業計劃初探 至少,來看看好嗎?
請點選這裡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00000225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