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意見]這是必經之路!
 
這也是我推行 [世界公民運動] 的原因
 
=============

全球觀(國際觀) vs 在地化(本土化)

=====

其實,不管你喜不喜歡,地球上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所發生的事

都正在影響你現在每天的生活

====

而你也許根本就不了解你每天生活的週遭

=====

全球化不是『單中心化』或『美國化』或『中國化』

本土化不是『民族意識』或『去中國化』

 

 

 

國際化不是學好英文,或做一個英文版的網頁跟型錄就好

 

在地化不是寫上『孫悟空到此一遊』,然後拍些照片就好
 
這是台灣的必經之路,該怎麼走,我也正在摸索!
 

=======================
全文轉載 中國時報/天下雜誌/ 標竿企業 力用全球

引用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10+112006102400695,00.html


2006.10.24  中國時報
標竿企業 力用全球
【文吳昭怡《天下雜誌》】


    最近台灣企業在國際媒體間很紅。

    九月二十八日下午,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不再投資德國西門子手機子公司。因為投資西門子,明基過去三季總共虧損了二百五十億台幣,台灣媒體紛紛以「壯士斷腕」來形容李焜耀的決定,隔天明基的股票還漲停收市。但消息傳到德國,反應可就不一樣了。根據德國媒體報導,總理梅克爾十分關切,德國西門子執行長克萊費德更以電子郵件對外聲明,可能考慮對明基採取法律行動。

 
    備受關注的不只明基。把時間往前一點,今年八月,鴻海的「富士康事件」也在中國大陸鬧得沸沸揚揚。

    因為英國《星期日郵報》報導生產iPod的富士康對待勞工欠佳,讓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兩位記者跟進追蹤,寫了篇名為「富士康員工:機器罰你站十二小時」的文章。鴻海對外澄清媒體報導均為誣陷,因此轉向記者求償三千萬人民幣,但立刻引來大陸媒體撻伐。最後,鴻海象徵性地向記者求償一元,雙方和解收場。當台灣企業走向全球,究竟有多難?

    為什麼連郭台銘、李焜耀這兩位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接連在這個議題上遇到挑戰?明基、鴻海啟示錄背後,對台灣企業有什麼暗示與提醒?

    「台灣的企業有世界級的規模,卻沒有世界級企業的管理能力」,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一針見血地指出。國際化就像從省運打到奧運

    今年《天下雜誌》首度針對台灣標竿企業所做的「國際營運能力」調查中,更是印證了李吉仁的說法。

    這項調查前後歷時一個月,針對二九四家台灣標竿企業,以「能整合全球各地資源並發揮綜效」、「在全球各地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能吸引並運用全球各地優秀人才」等七項指標進行評估。

    結果令人有些驚訝。

    先從跨行業來看,誰是台灣「國際營運能力」最強的十大標竿企業
 
答案揭曉,分別是:鴻海、台積電、德州儀器、花旗銀行、台灣微軟、華碩電腦、香港上海??豐銀行、美商甲骨文、長榮海運及摩托羅拉電子
 
而在這十家企業裡,多達六家是外商

    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對外商取勝的結果並不意外。

    他把國際化形容像「打奧運」,比較理想的國際化,是指企業能善用世界各地的比較利益。而國際化因為要面對跨區、跨文化等複雜議題,企業也就在這個過程裡,無形當中提升了內部的管理體質與能力。「而我們現在都是習慣打省運,」湯明哲說。

    台灣企業為什麼在國際營運能力上輸給外商?根本問題在於對「企業管理」的觀念不同。

    湯明哲認為,「要打國際化,都是要靠制度打出去,因為有些制度是可以複製的,才可以長得很快。」但回到基本管理哲學,中國人是很人治的,好惡第一,利害第二,是非第三,在國外是倒過來的。

    台灣長大求學,後來一路在外商工作,熟悉台灣科技業發展的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也有相同看法。

    他觀察,華人喜歡創業做生意,而且也非常會做生意,但從中小企業要開始長大時,很多華人經營企業的毛病就跑出來了。例如,創業者始終把公司當自己的,所以無法任用專業經理人,在公司治理及管理上也沒有與時俱進,「到最後,還是一個家族企業,所以始終大不起來。」

    「現在華人企業真正大的,而且可以做到百年老店的還不多,」程天縱說,「但像台積電、聯電,沒有真正大的股東、大的創業家在管理的公司,反而比較能走上國際化。」

    雖然台灣商人很早就拎著一只皮箱在全球走透透,也把生意版圖遍及五大洲,去年甚至在世界商品貿易主要進出國排名第十六,但這不等於企業就具備走向全球營運的能力

    國際營運能力,只有六十分!

    先從國際營運能力七項指標的平均得分來看,滿分十分,全體標竿企業拿下六.三一分。如果再排除外商,單看台灣的標竿企業,分數更低,只有六.一五分。換句話說,是剛好及格。

    再往內看,「能整合全球各地資源並發揮綜效」、「在全球各地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是台灣標竿企業表現最佳的兩個項目。顯示過去五十年台灣倚靠OEM及ODM帶動的經濟奇蹟,已在「看得見的」製造及運籌功能,積累出相當的實力。

    但在「看不見的」指標,如「有效地將全球各地智慧、創新及研發運用到全球」及「運用全球各地資金」卻相對表現較弱。

    管理能量尚未就緒就出手

    如果把企業國際化視為內部各項管理能力整合的「升級考」,那麼台灣企業似乎尚未就緒,就急著交卷。

    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指出,理論上企業國際化要成功,必須先有一套獨特的競爭優勢,再複製出去。但綜觀台灣企業國際化有個問題,往往還沒有累積足夠的管理能量,看到機會一出現,便開始向外走出去。

    「再次證明台灣企業家不是蓋的,勇於冒險,就像先民的黑水溝精神再現,完全不怕困難!」他苦笑。

    堪稱台灣企業最早進行國際化的宏硒N是個例子。

    宏硌釣う齯振堂回想,早期宏皏u要能找到人願意去國外發展,就派出去了。至於怎麼租房子、接單甚至發薪水,都由外派的人自己想辦法。結果各地發展的步驟和結果都不一樣,因為完全和派駐當地的人有關。

    但現在宏皉p果要到某一個國家發展,會先花上六到九個月研究市場,「比較有方法了,」王振堂說。

    台灣企業走出去的路上,不只走得快,對於目的地的選擇,也太集中。
于卓民歸納了台灣企業的國際營運活動,目前主要有三種型態:
第一在台灣生產,透過國外中間商外銷;
第二,廠商在台灣自己生產,自己外銷;
第三,在他地生產完直接外銷。

台灣企業目前多以第三種型態為主,但這個「他地」很多是在中國大陸。

    Going Global 是一條必走的路

    「或叫幸,或叫不幸,台灣企業國際化的第一站是中國大陸,能增加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于卓民有點感慨地說。因為兩地語言、文化接近,在管理上相對不複雜,加上台灣企業到大陸多半從事生產製造的工作,使得管理層次的提升不那麼高。

    缺乏制度與扎實的管理能力,是台灣企業向外走的致命傷。而當世界已經被抹平了,這將會是現今台灣企業能否長長久久的一大考驗。

    《世界是平的》一書歸結,「扁平」是近年全球化趨勢的特徵,它允許世界各角落的人們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合作或競爭。科技、經濟和政治革命正在剷平各種壁壘,抹平了的世界就是公平的競爭環境。

    「這是一個不可抵擋的潮流,我想假使我們不全球化,也會被迫全球化,」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

    「標準完全不一樣了,那麼台灣有多少公司體質已經準備好?」湯明哲問道。他更認為,企業先不管要不要出去打奧運,目前在台灣就要培養出打奧運的實力。當競爭從跨國界變成無國界,即使連中小企業,也必須思考「Going Global」(走向全球)。

    近期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就製作了全球中小企業專題指出現在的中小企業的創業家,必須要比過去更「global-minded」,因為他們的客戶都是跨國的大型公司,必須要用全球視野思考,怎麼連結到國際,怎麼和大公司一起前進。換言之,「Going Global」並不意味企業非得把事業版圖擴張到國際化、全球化,但企業的心態、視野及管理能力絕對必須是「Going Global」。

    全球化的賽局,不僅拉大了營運的版圖、改變了思考的視野。接著更大的挑戰,是把企業運作的標準,快速往世界級拉,尤其是過去不太受重視的企業社會責任。因為細膩到就連能不能和員工維持好的關係,都變成企業走向全球的競爭力。聚陽實業總經理周理平就感受很深。為了配額,台灣紡織業很早就開始全球佈局。三年前,因為柬埔寨勞工成本便宜,聚陽到當地設廠。但柬埔寨有個問題,「罷工像吃飯一樣,每天都有,」周理平形容。

    不過聚陽極為重視和當地員工的溝通,主管們每星期要問員工對工作環境滿不滿意?有什麼需要改進?每月再開一次大型的勞資協調會議。因此到現在,聚陽柬埔寨廠只發生過一次罷工,半天就結束了。

    周理平也常對派出去的台籍幹部耳提面命,「不管國籍,不管貧或窮,要尊重人權。」「全球佈局能否成功,『人』很重要啊,」他說。

    從「被世界利用」到「力用全球」

    尤其在這個時候談「Going Global」,其實對台灣產業的未來,還有一層深遠的意涵。

    百年來第一位進入飛利浦決策核心的亞洲人,前飛利浦全球電子組件事業群總裁羅益強就覺得,過去台灣在參與全球化的角色「比較被動」。

    因為早期台灣沒有什麼資源,只有便宜的勞力,後來雖然在OEM及ODM領域養出了世界級的實力,「但那都是被世界大廠利用,風險自己承擔,結果好處都被別人拿走,即使移到中國大陸,還是被利用,」他說。

    羅益強更認為,「現在台灣談全球化,要化被動為主動。什麼叫主動?是台灣企業能吸引全球資源願意一起來參與,有風險的話一起承擔,那樣才公平。」然而,要從靠製造優勢「被世界利用」翻轉、升級到「力用全球」,也就是靠管理能力去吸引、運用全球資源,對現階段的台灣企業,真的是行路難。

    就像在此次的調查中,台灣標竿企業們一致認為在跨國營運的過程中,面對三大困難:擅長跨國管理的人才不足、不了解各地市場、文化及資金不足。

    尤其是人才不足的背後,其實更反映台灣企業習慣看短不看長。

    躍上世界舞台再次創業李吉仁說,企業往海外發展就等同「躍上世界舞台再次創業」。此時需要的人才,年資不一定要深,但卻是「有創業家精神的未來總經理」,而這種人才必須長期靠內部輪調來養成。

    但大部份台灣企業有「分母的問題」,每天光是面對業績成長就有很大壓力,「結果沒時間培養人才,沒時間創新,沒時間思考如何從價值,而不是靠衝量來成長,」他指出。

    時間不等人,台灣企業可以該怎麼做?

    羅益強認為,除了加強內部的管理能力,更要懂得借力使力,但關鍵還是在於先改變心態。「必須要把內心打開,改變既有的想法,與其保護已經擁有的,倒不如運用全球的平台,積極地參與,在global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提醒。

    古希臘哲人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而今,台灣企業要如何找到各自的支點走向全球,進而力用全球?接下來是鴻海、宏基、聯強國際及中鼎工程四家企業如何走向全球的報導。

=====================

全球化 在地化 是衝突牴觸的嗎?

============================================

請先換一種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如果請你 指出一張方形或圓形甚至任何形狀的紙張的

『中心點』就算有些困難,但是大概你都可以看得出來

=====

簡單的說,『一個有限的平面上必然有一個中心點』

=====

現在如果請你指出地球儀上中心點,你認為是哪裡?

=====

『答案是:球面上的每一個點,都是中心點』

=====

這樣的結果,你認為理所當然嗎?

這樣的差別正是 全球化 本土化 爭議的解答

======================================

當我們站在地球上,看著週遭的事物,例如站在台北的街頭

你也許正站在101大樓的廣場前,你也許會認為

你所在的宇宙,是一塊有限的平面上,所以你會認為

這塊有限的平面上,必然有一個『中心點』

例如『廣場的中心點』『台北的中心點』甚至

『台灣的地理中心點』

但是如果你搭乘直升機從廣場起飛,飛到一定高度,

你會發現,那個『有限』的界線似乎消失到地平線下了

當你往前飛的時候,你會發現永遠到不了盡頭!!!

你會開始了解,也許你還不知道,那個『中心點』在哪裡

幾千年前

當我們的祖先登上高山或航向海洋就已經了解了!!!

=====

但是接受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這個事實,簡直嚇壞無數人

=====

直到數百年前,人類社會才能真正接受這一點

===================================

 

其實,不管你喜不喜歡,地球上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所發生的事

 

都正在影響你現在每天的生活

====

當墨西哥灣上的颶風吹向紐奧良,你每天加油的的錢就漲了

幾百塊,你發現你開的車可能是日本車,但是其中一個在

『烏托邦』生產的電池接頭有問題,你的車可能被迫回廠更換

而西伯利亞的鳥類得了H5N1禽流感也有可能讓你吃不到香雞堡

只好回家看韓劇,一邊喝著美國牌子越南生產的『嗚嗚』可樂

以上內純屬虛構但是卻是如此真實

=====

但是你要用哪一種心態來看待,來自全球的事物

1.      我要愛用國貨,拒絕舶來品

2.      外國月亮一定比較圓,遠來和尚比較會念經

3.      這東西雖好,但是比不上祖國的東西更好

我想都不是吧!

我們有自信嗎?我們願意平等尊重去看待嗎?

=======================================

我們當然必須了解跟熱愛我們所在的這塊土地

如果我的朋友,現在去大陸工作

我也一定告訴他,必須了解跟熱愛那塊土地

====

當我們到了異鄉,就要把他鄉當故鄉

====

這就是『本土化』或『在地化』的意涵

====

至於為什麼要了解世界不同的地方

因為我們已經不可能跟前人一樣

一輩子老死在故鄉

=====

世界上的每個地方,都可能是我的故鄉

=====

多年前在一個僑委會的座談會上,我也是與談人

記得主持會議的是當時的副主委 洪冬桂女士

我就提出『新僑胞』的定義

我說『我弟弟可能變成僑胞,因為它可能去泰國工作』

他是未來的僑胞,後來果然我弟弟去了泰國一段時間

『我兒子可能也是僑胞,他可能去SanJose工作』

而我以前是僑胞,現在也可能去大陸工作

每一個人民,都可能是僑胞,我們不需要分老僑跟新僑

而是把全國人都當成『新僑胞』或『準僑胞』

我們應該做的是『做好準備』當他們還在國內

或者還是學生的時候,就該做好『僑教』

======

其實,並不一定要真的移民或到國外工作

透過網際網路跟旅遊或媒體,我們每天都在不停的吸收

來自這個地球上不同地方傳來的訊息

======

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態度來看這個訊息

 

如果了解『答案是:球面上的每一個點,都是中心點』

那麼,地球上每個地方,都是平等的

沒有哪堿O中心,沒有哪堿O故鄉

=====

你現在在哪裡生活,就用心在地的去體察跟了解

=====

反之,也不要貶抑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生活方式

胡適講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想這也是五四運動的

中心思想之一『坐轎子的人,沒有資格嘲笑坐汽車的人沒有文化』

因為轎子跟汽車,是不同的文化(我們現在當然不會

但是將近百年前的人們,可不是這麼想,胡適才會這麼說)

==============================

那麼對於『全球化 在地化 是衝突牴觸的嗎?

的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全球化與在地化(本土化)根本是一體的兩面

其實就是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

=====

唯有『尊重差異 , 創造差異』才是唯一的出路

=====

能尊重多元,自在自信的觀全球

也能尊重在地,用心熱愛所在的這塊土地

台灣人在上海, 當然要比在地人更熱愛上海

北京人在紐約, 當然要比紐約客更用心了解紐約

台灣人在台灣,當然更要用心熱愛這塊土地

台灣人在台灣,當然也要平等尊重全球的每個角落

再說一次

=====

不要讓全球化或本土化成為『偏見與傲慢』的藉口

====================================

唯有『尊重差異 , 創造差異』才是唯一的出路

=====================

我試著開始,請大家指教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台灣實業計劃初探

Key word 關鍵字(我嘗試僅提供 關鍵零碎片段 與 多面向的觀察切片

供給大家 開放思考, 創意組合, 腦力激盪 你可已有所有的看法,但是

別說 不可能, 因為 這正是 台灣實業計劃 的本質)

==========

台灣定位:

Tai Wan : Tie the world as One 台灣,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樞紐

台灣方向:

Leading edge of off-peak Economics 掌握全球離峰經濟前緣

=====

台灣策略:

convert From MIT to MFT, from DFC to LIT

(MIT made in Taiwan, MFT merchant form Taiwan,

DFC diversification fusion center, LIT livingstyle in Taiwan)

台灣製造 轉變成 台灣商機 ,

全球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台灣生活

=====

台灣生活:

 

Non-stop Living (Future living style) 不停頓的生活 (人類未來的生活)

台灣特色:

 

Characterless Characteristic(Unpredictable) 沒有特色的特色(無法預測的特色)

=====

世界現況:

Global 1.x 國家全球競爭時代(資料社會) 疆界地理 Political Geography

Global 2.x 企業全球競爭時代(資訊社會) 經濟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Global 3.x 個人全球競爭時代(知識社會) 心靈地理 Mental Geography

=====

台灣目標:

領先拓殖  個人全球競爭時代 心靈地理 的 心大陸 Mental continent

=====================

台灣作法:

Global citizen 世界公民(擺脫 國家,種族,文化 的侷限)

1. 不近視(不會眼光只看到台灣跟中國)
能用全球觀、觀全球、開闊視野、拉大格局

2. 不色盲(不會眼中只有藍綠或紅色)
能揚棄狹隘的政治色彩,專心於『生活方式』的改變

3. 採行具體行動接觸國際人士與事務
運用網際網路,提升語言能力,
提升實際看到接觸到全球的資訊,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自信與經驗

4. 共同將台灣行銷出去
讓台灣Taiwan 定位成 Taiwan: Tie the World as One
把台灣變成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

==============================

[李東昇的分析]

台灣並非中國,無法像國父實業計劃中向全世界提供廣大的

土地,物產,人民 形成 世界工廠 與 世界市場!

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

台灣的主軸是:台灣的企業跟個人
 
台灣的一百萬家企業 跟 兩千三百萬個人
才是支撐我們這個社會跟國家的真正力量!

我們依賴的不是 國家力量,我們依賴的是 人心的力量

我們將超越 美國跟日本,在如何服務 讓人滿足需求

我們將超越 法國跟義大利,在如何品味 每一天的生活

台灣實業計劃的重心 就是 人, 就是 台灣人 Tai Wan Zen
 
這群人這世界上是很特別的:

人數如此之多(兩千三百萬)聚集在這麼小的一個島嶼之上,

教育程度如此之高,如此之平均,資訊流通速度世界之冠,知識型成效率世界之首,

生活如此多采多姿,彼此如此相似,卻繼承如此多元分歧的文化,

習慣於接受與吸收任何外來的文化,是全世界吸收力最強的地方!


而這群人卻又生活在這個如此輕鬆隨意但是也如此高度競爭,

高度不確定,高度災難的地方,平時明爭暗鬥如此劇烈,

連藍綠意識型態種族跟地域都可以如此激烈的鬥爭,

但是一遇到危難或共同利益之時,卻又立即可以攜手合作,

這群人,在這塊貧脊與不安定的土地上,面對著全世界最大的軍事強權的威脅,

還能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更能再創造台灣民主奇蹟,

第三次的奇蹟,就是 台灣生活奇蹟 ,請拭目以待

===================

台灣方向:

Leading edge of off-peak Economics 掌握全球離峰經濟前緣

台商能在世界經濟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

台商已經成功的從 另類經濟 轉型 到 離峰經濟

成功的扮演 世界經濟地理強悍的 遊牧民族

逐 世界經濟地理 的 水草而居! 哪裡有錢賺! 台灣人就第一個趕到那裡!

====

主流經濟 main stream Economics

(指 佔最主要比率的經濟活動,目前 大部分地區,主流經濟仍是 民生經濟

簡單的說 吃吃喝喝 是 主流經濟 , 例如 稻米,黃豆,麵粉,肉類,石油等

而一般由 當地國控制居多,少數特例:例如 馬拉威的糧食市場 玉米,

卻被印度人控制,我們就不予討論,台商較少進入此一市場,通常是亞利安人!)

====

 

尖峰經濟 Rush hour Economics

指一段時間內,最熱門且佔有最大的貿易額或營業額者,例如 3C 產品等,

此一部份 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紅海!

台商缺乏 廣大經濟腹地 以及 土地資源(如礦藏等),要跟 世界大國及強國競爭

極為不利! 看看燦坤等台商的挫敗,可以了解

 

====

離峰經濟 off-peak Economics

通常包括 地理區 或 產品區格等非主流 非尖峰 的 經濟活動!

最有利的是 Front Edge 前緣/尖端 經濟活動

就是 該市場 正在萌芽,擁有高度風險與高度不確定性,但是 卻擁有高獲利

另一種就是 尖峰經濟 受到 例如 地理因素 或 政治因素 等 阻擋,尚未到來

型成 空窗期 或 遲滯效性 例如 大陸的三線四線地區等, 還包括

最新發展出來的心靈地理 經濟版圖 (受 文化或語言隔閡 型成區隔)

 

當然,如果是 End Edge 末端經濟 那就只能 糊口了!

因為是 人撿剩 的 嘛! 有時不得不在此 等候浪再起的時候

====


另類經濟 alternative Economics

 (或稱為 非主流經濟 )

簡單的說 就是 人家不要做的 或 量很少的 或 利潤很薄的

例如 手工業,勞力密集,低經濟價值農漁業等

其實 台灣以前也是從這裡起家的! 例如 早期農業香蕉,糖等輸出

後期轉變為 勞力密集的加工業,再過渡到代工業

現在這一部分,會被 金磚四國 跟 金磚11國 取代

======================================

世界現況:(世界的地理,不只是疆界與誡律構成的世界),而是有三個層次

(ps:第四層尚未開發出來!)

=====

疆界地理 意思就是指 真實的國界或地形地貌的疆界所描繪的 地理空間

就是 Global 1.x 全球國家競爭時代的地理

==

經濟地理 意思就是指 企業的服務或商品所型成的市場 所描繪的 地理空間

就是 Global 2.x 全球企業競爭時代的地理(即 大前研一博士 所說的

不可見的新大陸 就是由 全球化的企業與商品跟國際貿易所形成的版圖)

==

心靈地理 意思就是指 個人心靈對質感跟感受 所描繪的 地理空間

就是 Global 3.x 全球個人競爭時代的地理,是全世界剛剛興起的新版圖!

======

台灣在世界疆界地理的位置:

台灣人少,土地小,所以必須往其他的地理層面發展

中國大陸誠然是世界工廠跟世界市場,但是台商以及洋飄族在大陸的好時光

已經剩下不久了,因為 中國不僅在世界崛起, 中國人 也在 中國 崛起!

台商該準備起身向第三線第四線城市跟鄉村以及大西部進發了!

台商要再一次跨上戰馬,向世界其他的地方進發了!

如果眼光只能看到台灣跟大陸!

如果眼中只有藍色跟綠色或紅色,隨著媒體政客起舞

那台商就會真正完蛋了! 

但是,相信我,身為台灣經濟20多年來在世界上衝殺的老兵

告訴大家:放心吧! 台商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台商不是這麼容易被嚇倒的!

台灣當然該緊張,台灣當然應該要做好準備(開拔前的準備)

所以,台灣應該培養的是 具備跨文化跨語言能力,有全球觀的開闊視野

觀察敏銳,洞悉人性,擅長生活,品味質感 能迅速進入全世界新領域的

世界公民! 您同意嗎?

===

台灣企業與個人的憂慮, 正是理解到

即將生火待發,銜枚夜行的時候到了!

又要再一次開拔,大隊人馬即將向經濟地理的新的水豐草長的地方前進

出發前的一種緊張感吧!

對於從來沒有出擊過的新手來說,當然對於未知,有許多的恐懼

而對於曾經歷多少戰鬥與留下一身疤痕的真正台商

就會明白,我們又要再度出發了!

請從沒在國際經濟戰場上打過仗的台灣的媒體跟政客,安靜一點

仔細看看這些久經沙場的台商-世界經濟地理強悍的 遊牧民族

世界離峰經濟的佼佼者,即將再一次向 疆界地理的邊陲(或新中心)進發

即將再一次開拓經濟地理的新天地,並且積極進入心靈地理的新版圖

台灣目標:

領先拓殖  個人全球競爭時代 心靈地理 的 心大陸 Mental continent

========

 

 

讓台灣Taiwan 定位成 Taiwan: Tie the World as One


把台灣變成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 把台灣變成聯繫世界的樞紐

==========================

台灣在世界經濟地理的位置:

再經過上一次全球景氣循環的谷底
台灣為何仍是 全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
2004年的GDP
排名: - [GLO]全球 是台灣的96.3倍
排名:1 [US]美國 是台灣的20.4倍
排名:- [EU]歐盟 是台灣的20.2倍
排名:2 [CN]中國 是台灣的12.6倍
排名:3 [JP]日本 是台灣的6.5倍
排名:4 [IN]印度 是台灣的5.8倍
排名:5 [DE]德國 是台灣的4.1倍
排名:6 [GB]英國 是台灣的3.1倍
排名:7 [FR]法國 是台灣的3.倍
排名:8 [IT]義大利 是台灣的2.8倍
排名:9 [BR]巴西 是台灣的2.6倍
排名:10 [RU]俄羅斯 是台灣的2.4倍
排名:11 [CA]加拿大 是台灣的1.8倍
排名:12 [MX]墨西哥 是台灣的1.7倍
排名:13 [ES]西班牙 是台灣的1.6倍
排名:14 [KR]南韓 是台灣的1.6倍
排名:15 [ID]印尼 是台灣的1.4倍
排名:16 [TW]台灣

你相信嗎? 為何能做到? 台灣的土地與人口 跟這些大國
相差哪裡是 兩三倍而已! 中國土地是我們的 267倍 且 人口是 我們的 57倍!

但是 中國的GDP(全球第二,佔全球13%)
只是 台灣的 12.6倍 (台灣剛好 約佔全球的 1%)
台商也在那 13%中貢獻了超過 十分之一!
 
因為台灣是一個 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
  
美國 跟 台灣 都是 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
 
一個強盛的世界多元文化中心--美國
但是 請把美國分開成 東岸,西岸,跟中西部大草原
中西部大草原的多元融合,並不明顯
主要的多元文化,反映在兩個主要區域:
東部海岸的大紐約區域 以紐約州為中心的
(美國東北部:九個州:康乃狄克州、緬因州、麻塞諸塞州、新澤西州、新罕布夏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州、以及佛蒙特州。)

西部海岸的大灣區(Grand Bay area/大舊金山灣區)
以加州為中心(包含 華盛頓州,奧勒岡州,加州)
如果 加州單獨計算,是全世界第十三大經濟體!
加州人口及面積都約為台灣的1.5倍
經濟實力也是約為台灣的1.5倍
也約略佔全球經濟的 1.5%
其緯度與台灣相似,人口多元與台灣類似!
==
這個 太平洋東西岸的 兩灣 (台灣 跟 大舊金山灣)
正是 全世界經濟效率最高的兩個地區
 
而兩地的高度互動(尤其以高科技產品跟國際貿易)
更是緊密!
=======
補充一下全世界的四大經濟熱點(都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
大西洋兩岸:美國東北部10% 跟 英法荷比盧(歐盟)20%
太平洋兩岸:美加西岸跟墨西哥20% 跟 東亞 中日韓台20%
(東亞再加上東協約佔全球30%)
已經佔了全球 80%的經貿活動!!!

其他包含印度洋(阿拉伯/石油)跟其他地區
====
台灣正位於全球環太平洋經濟圈 的西岸中心
加州正是環太平洋經濟圈 的東岸中心
精確的說 環太平洋經濟圈約佔全球 65%的經貿活動!!!
台灣能成為全球第十六大經濟體,正是拜此一經濟地理之賜

當中國崛起,上海當然明顯威脅台灣
北京威脅東京跟首爾(漢城)
廣州深圳威脅香港

這樣的磁吸效應(我們都開玩笑說是 慈禧效應)
對 台灣,香港,日韓都造成巨大的衝擊!!!

這才是 台灣今天經濟不振的 真正主因 

所以:
===

 
讓台灣變成連結太平洋岸兩大經濟系統的中心,變成聯繫世界的樞紐

是最佳策略!!!

=============================

確認台灣是Glocalization 全球在地化的中樞, 確認與世界接軌不等於與中國接軌, 因為全球化不是單中心化, 而是多中心化, 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與差異化,
看到今天大陸與韓國的成功,很多人就以為”韓國模式”,’中國神奇”很了不起, 在全球一片不景氣中, 逆勢上漲,但是稍有遠見的人都會想起”日本第一”, 想起幾年前日本的成功, 簡直是全世界的表率, 但是現在日本經濟卻像落水狗剛爬上岸,
再往前回想當年的[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 不也曾經都是像今天的韓國跟大陸一樣的高速經濟成長與欣欣向榮,

為何如此,那是因為他們成功的因素也是他們可能失敗的因素,

他們的成功都建築在幾千萬人或幾億人, 乃至幾十億人都由少數幾十人或一人作決定, 當然他英明睿智,作出正確的決定就好,萬一他錯了,三五年後發現時,已經國家都走下坡了,歷史不斷證實這點

當然 台灣也不例外! 現在台灣的政治現況包括台開案(趙建銘被收押)即為明證

但是,台灣的反應模式,卻是截然不同的,請拭目以待!世界民主奇蹟,絕非虛名!

所以台灣是 [亞洲唯一多元成長的經濟體] , 唯一不是由少數人極權領導的經濟政策, 任何人, 任何政黨, 都必須遵從大多數人及市場的法則的決定,趙健銘事件證明,沒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台灣!

[台灣的亂] ,才是保障台灣長治久安的基石, 才是台灣的特色, 才是全球生意人所想要來台灣的原因,

在台灣的政府,企業 跟 個人, 就像細菌每分鐘都在快速演化,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所以凡是能在台灣生存的企業體,一但移植到其他地方,都比其他地方的企業更有競爭力與快速學習調整的能力, 這就是台灣商人成功的秘密,

有一個笑話[華山論劍]說明這一件事,一群台灣劍客在華山頂上一個狹小到客棧中互相殘殺,掌風劍氣四射,不一會兒,只剩少數人奄奄一息的爬出客棧,
卻發現成千上萬看熱鬧的所有圍觀的群眾,都已經死了. 被劍氣跟掌風的尾勁所殺!!!!

所以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就是很清楚了, [台灣就是民主與多元] ,台灣就是亞洲唯一真正的自由經濟體, 世界任何人在台灣, 都享有完全的尊重與機會, 但是卻也必須遵守遊戲規則,

那麼,台灣人是世界所有人最好的合作夥伴,互利雙贏,積極認真,

台灣政府是世界唯一的不停頓政府,提供365/24完整的服務,全球視野,在地尊重,真正成為世界的樞紐

台灣的希望就是"Tie the world as One = Taiwan",
台灣應藉由資訊產業的發達,積極發展通訊及數位內容服務產業,
透過對全球所有文化的多元尊重與研究,全力投入世界6800種語言與文字的了解,
台灣(Tai=Tie,Wan=One)
是真正沒有偏見,完全自由民主開放,政府全力投入文化創意產業,
軟硬體技術成熟,充沛的敬業技術人才,東西方與南島文化衝突與薈萃的地方,再網際網路新時代的"新世界"上,必能發展這個"不可見的新大陸": 世界的樞紐="台灣"


台灣的希望就是"自由民主開放",

台灣是亞洲唯一,全球少有的地方,這個地方,不是由少數人來決定前途,引領方向.很多其他的國家,再某些時刻由一兩個人來決定一切,有時也顯得非常進步與繁榮,當然通常這些少數人確實很優秀,但是環境可能快速的變化,英明的領導人可能老去,他的子女可能不一定同樣偉大,權力也可能使人腐化...台灣精神就是"變",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台灣的特色就是"亂",真正不亂的就是"亂",請所有人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寶貝啊!

===

台灣生活:

 

Non-stop Living (Future living style) 不停頓的生活 (人類未來的生活)

台灣的希望就是"不停頓的政府,不停頓的社會,不停頓的人民",

台灣是全球最便利的地方,"7-24,365"就是這個地方的最佳寫照,不論任何時候,在台灣任何地方,手機都會通,走路500公尺內,你都能買到任何東西!計程車招個手,打個電話馬上來,不管任何人,24小時手機都Call的到,Starbucks喝咖啡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談生意,連中學生都不例外,每位計程車司機都能幫你強化政治素養跟教改議題,2006/1/1日起,政府全年無修,採行三班制....

台灣特色:

 

Characterless Characteristic(Unpredictable) 沒有特色的特色(無法預測的特色)

因為台灣沒有堅持自己的成見

『台灣的特色就是沒有自己的特色』

因為台灣就像『豆腐』,本身沒有味道

但是不管甜的鹹的酸的辣的都能配合
不管川式港式台菜還是江浙菜,都能入味

因為台灣是『真正尊重多元差異的地方』

台灣快速的吸納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
只要看看台灣人從日本那裡學來麵包烘培的技術
但是現在全世界都有台灣人開的超好吃的麵包店
只要看看台灣人在世界各地開的婚紗攝影
連上 數位視野 你就能明白 http://www.dcview.com/gallery/
保證是內容最為多元跟特別,當然也是學來的但是在此生根
甚至以前台灣被冠上『仿冒(海盜)王國』
而現在台灣是世界發明展的常勝軍
而台灣從仿冒主機板變成全球主機板,滑鼠,液晶面板王國
我還可以舉出無窮的例子,說明這種『沒有特色的特色』

所以,你無法預測 台灣的特色,台灣的特色,不斷在變,高速的轉變

因應 心靈地理的多變與多元,沒有堅持,才能真正:

了解需求,紀錄需求,滿足需求,創造需求!

台灣是全世界最便利的地方
我們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的密集度跟產品內容,超過日本,世界第一
我們的計程車,到處都叫得到
我們的公共交通工具,超級便利
我們的手機跟門號普及率,世界第一(超過 118%!)
我們的寬頻普及率世界第三
我們的政府e化程度,世界第一!

所以台灣是世界最便利的地方! 24小時不停頓的地方
台灣是世界多元文化的實驗場所,台灣是世界未來生活的研究室! 台灣是世界生活科技的最新測試樣本!

====================

台灣策略:

convert From MIT to MFT, from DFC to LIT

(MIT made in Taiwan, MFT merchant form Taiwan,

DFC diversification fusion center, LIT livingstyle in Taiwan)

台灣製造 轉變成 台灣商機 ,

全球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心台灣生活

那就是 台灣每天的生活方式 !

  =====

  如果你沒有經常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接觸,或者出國去旅遊經商或移民

  你沒辦法體會 台灣的生活方式是非常特別的!

  http://www.lonelyplanet.com/ 寂寞星球 是全世界暢銷的旅遊書

  看看外國人 怎麼用三言兩語描寫台灣?

  http://www.lonelyplanet.com/worldguide/destinations/asia/taiwan/

  Taiwan is a modern industrialised megalopolis clinging to the fringes of an ancient culture; a string of teeming cities at the feet of a glorious mountain range. It has traditional noodles from a 7-Eleven, aboriginal tribes in mini-skirts and a day of temple rituals followed by waterslide rides.

簡單的說:台灣是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工業社會交錯融合的地方,成串密集的都市緊緊的圍繞在雄偉的高山腳下!在24小時經營的7-11裡面,有賣傳統的麵條,穿著短裙的原住民跟到處可見的寺廟的原始儀式與車水馬龍融合成每一天...

多元的融合與衝突,現代與傳統,科技與文化,都市與高山,原住民跟新住民...

所有看似對立的元素,神奇的組合在一起!這就是 台灣特色!!!

我們每天都在過著全世界最多采多姿的生活!我們一天當兩天用!

我們很亂 但是 亂的好! 亂 讓人安心! 不必像在歐洲或日本的嚴謹

也不樣美國或大陸的咄咄逼人, 但是也不是一種落後的懶散

就是一種 隨便 都可以 的生活態度! 來這裡 很放鬆!

來這裡 很豐富! 來這裡 很划算! 來這裡 很特別!

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