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多元開放的價值選擇

台灣的父母親,何時才能開始理解

學歷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標!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是只有學歷!

人的能力,除了學歷,還有更多!!!

一綱多本 跟 一綱一本 的爭議 原因在此

十二年國教的爭議,原因在此

 

李東昇再呼籲一次:

多元開放的堅持,不需要理由!

==================

2007.03.04
高三生張元植黃紹庭勇登6962米南美極峰
林志成/台北報導

「我的人生離不開爬山!」苗栗縣全人實驗中學高三學生張元植及黃紹庭,以十二天時間攻上南美第一高峰、海拔六九六二公尺高的阿空加瓜峰。張元植昨晚一回台,馬上與家人直奔餐廳解饞;想起先前常遇暴風雪、一路只有兩人「相依為命」的奮戰之苦,到攻頂後體會到的壯闊美感,覺得十分滿足。

十八歲的張元植和十九歲的黃紹庭,兩人英語程度不算好,卻勇敢挑戰位於阿根廷境內、西班牙語系的阿空加瓜山峰,靠比手劃腳及簡單英語與人溝通,成功達到目標。

為什麼願意讓小孩冒這種險?張元植的媽媽說,之前看到元植做了很充分準備,對他有信心,因此就放他去實踐夢想。張元植的父親是醫生、媽媽是家庭主婦,一直都尊重元植的想法。

比手劃腳 克服語障攻頂

張元植及黃紹庭去年十月開始準備攀登阿空加瓜峰計畫,包括擬定行程、準備裝備、辦理簽證及跟阿根廷登山公司聯絡等,並向學校家長會、民間企業及親戚朋友募款籌措旅費,共獲得約廿萬元的贊助,各自再負擔一些費用,兩人以總共卅萬元左右的經費成行。

二月十一日從台灣出發,二月十四日進入阿空加瓜山區,二月廿四日中午十二時十五分攻頂成功,再花一天時間下山,前後在山區時間十二天。過程中氣溫最低零下廿多度,最高廿多度。

張元植及黃紹庭的登山裝備各五十公斤左右,每天是以前進、再後退的方式登山,背在身上的大約維持廿多公斤。他們一天內可能前進一千公尺,先將食物及一些裝備放在一頂帳棚裡面,再回頭下山三百公尺,當晚睡在另一頂帳棚內。

兩頂帳棚交替 以退為進

張元植說,他們以這種前進、後退的登山方式,慢慢適應愈來愈高的山。

「入山前七天,我們每天遇到暴風雪。」張元植說,他們都是早上趕路,下午到達預定目的地;暴風雪則是下午三、四時下到隔天清晨。暴風雪來時,就躲在帳棚內。晚上天氣太冷,帶的防曬油結冰,還要用打火機點燃融化。


「我跟黃紹庭是多年好朋友,但登山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爭執。」張元植說,兩人可能因為芝麻綠豆小事意見不合,譬如連用那個帳棚紮營,兩人都可以吵架。但後來,他們也學到很多相處之道,繼續往前進。
二月十四日中午,張元植及黃紹庭攻上阿空加瓜峰頂,面對美景,高喊「實在太爽了」,心情興奮不已。下山後,還花了幾天時間暢遊阿根廷的都市,體驗一下南美風情。

張元植在讀全人中學六年期間,已爬過台灣廿座左右的百岳,加上挑戰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峰及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峰成功。為何這麼喜歡爬山?張元植說,從小就對山有好感,進入全人中學後,學校規定每個學生每年都要爬一座百岳,他更投入。

張元植表示,爬山要背很多東西,過程很累、很辛苦,但當爬到山頂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景,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這種心裡滿足、自我實踐過程,形成他的人生觀。「我的人生離不開爬山。」張元植說,未來仍會繼續挑戰世界名山,讓生活更豐富。

慈母一路打氣 顛峰戰士圓夢

盧金足/台中報導

今年十九歲的苗栗縣全人實驗中學高中生黃紹庭,農曆年前到阿根廷攀爬近七千公尺的「阿空加瓜峰」,在零下卅度的低溫之下,一步一步的攻上山頂,成功挑戰美洲第一高峰,攻頂時間還比原預定時間提早五天,成為新「台灣之光」。

家住台中市的黃紹庭,農曆年前就到阿根廷挑戰南美第一高峰,海拔六九六二公尺的阿空加瓜峰,一圓人生夢。在沒有嚮導帶領,要爬上比台灣任何一座山都要高的顛峰,還聽到有老外在爬山過程死於高山症,母親的擔心,只能靠著網路MSN即時通,為愛子加油。

完成攻頂的一刻,黃紹庭第一個打電話給媽媽,黃媽媽在電話這頭,聽到兒子挑戰成功,激動地熱淚盈眶,但紹庭熱線通報好消息,聲音還是酷酷的,本來還想到阿根廷首都玩,急著回家的心擋不住,想趕快搭飛機飛回台灣團圓。

橫越地球時空,又是快農曆過年的團圓日,黃紹庭在和媽媽MSN時,最常傳回「好想家哦!」的訊息,還說,希望趕快回來台灣,果然年輕人好腳力,加上思鄉心切,攻頂時間竟比原訂快五天,家人、女友的關心,融解了他在遭遇暴風雪時的刺骨之寒。
雖然黃紹庭小學五年級就赴南韓接受冰爪攀岩訓練,曾攀登過台灣各大群山,還曾挑戰北美最高峰麥肯尼峰,但在進行攀登阿空加瓜峰計畫時,心裡仍有和大自然搏鬥的恐懼,黃紹庭向媽媽說出未知的憂慮,媽媽鼓勵他「如果不想死,就不會死,會平安的完成超級任務」。

「放孩子自由的去飛」,讓孩子體驗膽量和勇氣的過程,但也是慈母心的大考驗,黃媽媽說,她讓孩子做他喜歡、有興趣的事,即使恐懼橫在眼前,幸好,這趟台灣高中生首度挑戰的登山之行,有同校的同學張元植成為最佳山友。

家人每天都要到他們在網站設立的「阿空加瓜之路」部落格,一字一句讀他們寫的登山日誌,現場拍攝的影片,過年那天看到兩人吃台中土產鳳梨酥和仙貝,想家想到淚都要飆出來,但看到遇惡劣天候的傳真紀錄,困難重重的畫面,十二天攻頂過程,雖沒有親身參與,心裡好像跟他們一樣征服高峰。

黃媽媽說,登山過程的挑戰,是一種無價的「教育」,黃紹庭曾跟她說,不想念大學,人生還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還希望以後能到國外讀短期的登山學校,家人支持他的決定。


==================================

2007.03.04
全人中學:爬山比考學測重要
林志成/台北報導

苗栗縣卓蘭鎮全人實驗中學一九九五年成立,因為多位老師對登山有興趣,每年全校師生(約七、八十人)都會爬一次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岳,到現在十二年來,沒有一次中斷過,成為學校傳統。該校學生每年若沒有爬一座百岳,不能畢業。
全人中學過去是體制外學校,學生高中畢業那年,還要通過學力鑑定,才能參加大學學測或指考。全人中學預計今年五月正式立案,明年起該校高中畢業生跟從一般高中畢業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不須再參加學力鑑定。

全人中學校長黃政雄表示,他堅持「爬山比考學測重要」,過去曾有學生為了準備學測不想去爬山,結果被他拒絕。爬山在全人中學是必修課程,除非有心臟病等特殊狀況,否則每年沒有爬一座百岳的學生,不能畢業。

全人中學學生年齡在十一歲到十八歲間,每年九月到十一月間,學校會安排一次四天到一周的行程去爬一座百岳,全校師生都要參加。因故不能參加的學生,必須在寒、暑假期間「補爬」。

每年九月開學起,全人中學會安排一連串體能訓練、基本裝備保養、高山炊煮及野外求生等課程,完成後先選一座小山練習,再正式挑戰百岳。

在登山活動中,全人中學曾將每個學生放在深山不同位置獨處兩個小時,結束後,立即聚在一起分享經驗。前全人實驗中學副校長、雲林縣政府秘書陳振淦表示,一些學生平常很勇敢、調皮,但在深山裡面獨處,很多人還是「嚇得哇哇叫」。

陳振淦說,全人中學師生爬百岳時,很多時候學生體力都比老師好,都是學生在幫老師。譬如遇到比較陡的山路時,老師背東西沒辦法爬,會將行李先卸下,後來學生就撿起來背上肩,同心協力往上走。

登山界名人歐陽台生最近幾年加入全人中學任教行列,讓該校戶外探索、野外求生等課程變得專業,刺激了學生挑戰海外名山的決心。全人中學學生這幾年分別挑戰北美最高、海拔六一九四公尺的麥肯尼峰,及南美第一高峰、海拔六九六二公尺的阿空加瓜峰。


======================

前十志願不補助 被批排優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03.04 03:29 am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又有新構想,未來私立高中職因「自願」及「非自願」的分法而補助有別。

何謂「自願」?何謂「非自願」?教育部官員表示,「目前構想是,可能上非前十志願學校,就算是非自願,可提供補助。」未來學生若是讀志願排在前面的私校,可能無法補助;反而是錄取分數較低的私校才有補助;許多私校校長紛紛反彈,指教部的「排富」條款,其實是「排優」。

延平、東山表示,他們的學校也有清寒生,也有考上建中不讀,選擇提供全額清寒獎學金的私校,這到底是「自願」,還是「非自願」讀私校?

他們希望教育部不要把政策愈搞愈複雜,既然已規定年收入在六十萬元以下才能領補助,就已經是「排富」了,應一律補助,不要再分什麼「自願」、「非自願」,否則就是打壓辦學績效較好的學校。

延平中學總務主任張漢鏞表示,延平也有清寒學生,因此,延平提供清寒學生每學期有八千元獎學金,「如果教育部要補助,應補助所有清寒學生,不要再分自願與非自願。」

私立東山高中教務主任施源卿也說,東山有清寒學生,就以大前年考上陽明醫學系的一名學生來說,父親是水泥工、母親是縫紝工,校方從國中開始就發給獎學金鼓勵他,希望他安心讀書,不要擔心錢的事情。

此外,也有考上建中的學生,選擇進入東山高中,施源卿表示,這主是要是因家長會補助大學的學費,還有一位今年將從慈濟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七年的大學學費都是家長會捐助的,「這樣的學生難道不該得到教育部的補助嗎?」

私立喬治商職校長于禮亮也說,清寒學生應該有選擇自己想讀學校的機會與自由。但于禮亮也同意,像喬治這樣的學校,需要教育部幫忙的學生特別多,「我們每學期申請低收入戶學費補助的學生都超過百位,像延平、衛理都是個位數吧。」

根據北市教育局統計,今年申請低收入戶補助的私校生,育達商職二、三百位,喬治商職、強恕中學都各有一百多位;但薇閣、衛理掛零,延平一位,再興三位,東山四位,一樣是高收費,但學生社經條件對比明顯。

【2007/03/04 聯合報】
=====================

2007.03.04
台灣需要「菁英」高中嗎?
中時社論

行政院日前對於十二年國教的方向又做了若干調整,預計將來不再有明星或菁英高中,而各校未來只能保留少數資優班進行特殊教育,其餘按學區分發。

至於將來還會不會維持基測,則要再作評估。基本上,我們認為行政院取消明星高中的區分,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未來,我們也希望各校的資優教育,能真正維持極小的規模,例如十校中至多僅有一校一班的真正資優教學,切忌若干高中借「多班級資優教育」之屍還明星高中之魂。那樣的借屍還魂,不僅是摧毀十二年國教的美意,更是對蘇院長政策的扭曲。

我們一方面鼓勵行政院擇善固執,堅持按學區分發的教改方向,另一方面也希望當局擬妥更為完整的理念說帖,為十二年國教的方向多做溝通,積極與高中校長對話,務必要說服他們改革的方向,而不宜以片面高壓的方式一意孤行。在此,我們研擬以下之說理,應可做為當局之參考。

討論高中究竟該不該有明星學校,當然要從了解高中教育的本質開始。全世界先進國家的國中與高中都是通識教育,而如果我們了解通識之意涵,就更能理解高中教育的定位。

所謂通識,就是要培養青年學子進入專業之前的「通博」知識。

這通博二字,一則要容許橫向內涵的寬廣,國英數理化史地盡皆涵蓋;

二則要觀照知識體系的縱深,希望從早期粗淺的內容,到晚近發展的演變,一以貫之;

三則要採取內容開放的胸懷,對知識典範的更新不斷容許批判的聲音。

進入專業之前的基礎教育,也更有助於專業學子將來自行吸收知識或改變專業。在終身學習的概念下,知識吸收或專業培養都不僅限於學校;學生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之後,往往才是長時期知識累積的開始,而通識教育正是通往終身學習的真正基礎。

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看,只有專業教育才有「菁英」的概念,通識教育既然只是「基礎」,當然就沒有菁英學校的問題。台灣的大學顯然有些明星成員,台成清交等名列教育部卓越計畫的重點大學,顯然是「菁英」級的大學。

如果學生考上台大醫科、交大電機等名校名字,他們身上自然就掛上了一個「菁英」獎牌。將來就業或申請研究所入學時,幾乎沒有人會再去問他們「高中讀哪裡、國中讀哪裡」。
準此,專業教育既然才是菁英獎牌之所繫,又有什麼必要在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甚至托兒所,去強分類別呢?更何況,當這些菁英非菁英之通識教育分類將引發惡補、近視眼、一天帶兩個便當上學、壓抑學生智育以外活動等弊病時,這樣的無理分類,社會成本不是更可觀嗎?

有人擔心,如果小學升到高中都沒有基測分數的壓力,我們的高中教育品質,是否會因此降低呢?我們認為,這在歐美若干民族性比較閒散的國家較為可能,但是對於數百年來都以重視教育聞名的華人社會,卻是過慮。

以台灣家長對子女教育之重視,只要高中升大學那個關卡還有學測等篩選管道,就已經是形成競爭壓力,家長與學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閒散下來。

當然,希望維持明星高中的人當中,或許也有若干本位的誘惑。自己是明星高中畢業的人,或是現任明星高中的教育工作者,恐怕多少會擔心在高中社區化之後,其「明星」的招牌會生鏽。其實,這就牽涉到明星觀念真正的環結了。

任何靠基測分發制度而維持的明星招牌,都注定只有智育(或升學錄取率)單一面向的狹窄意義。但是從有教無類、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面向思考,明星是多元的──王建民、李安、林懷民、李遠哲,個個都是明星。

在按錄取率排序的一元標準取消之後,我們的高中教育工作者還是有千百種特色可以發展。如果那個時候仍然能夠建立某一個面向的菁英定位,那才是真正值得喜悅的辦學成就。

=====================

 

郝龍斌說:「就算最後中央取消基測,但教科書單一版本還是不會受到影響。北市推動單一版本教科書及自辦基測的目標及步調都不會受到影響,會依既定時程推動。」
 
 

「給台灣真正需要的12年國教」暨
「善勸北市縣放下一綱一本自辦基測」記者會
採訪通知

12年國教有不只12種以上的定義,教育部現在計畫要推動的12年國教,到底是不是國民所想要的「免試入學」12年國教?這還需要討論!

從時代趨勢上看,台灣早晚要走到12年國教這個階段;從時機點看台灣過去從沒出現過像今天這麼有利的時機來推動12年國教:

  • 未來20年連續碰到少子化帶來的學生人數下降,導至成本壓力減輕。
  • 佔一半的私立高中職亟須公平的進退場機制,以汰弱留強。
  • 民意支持12年國教。
  • 之前的課程改革,大量培養了課程、教材、教學的相關人才,得以支持未來各類高中職各種「學程」的開發。

這對台灣是一個機會,應該把握的機會。

但是辦12年國教是不是如教育部目前所看的那麼簡單:每年準備40億就夠了?如果真這麼簡單,恐怕用不著等今天杜部長來做,楊朝祥部長、黃榮村部長都有這個心思,做得到早做了。

辦12年國教教育部不應畏苦怕難,做當然要做,但是不能小看問題,輕忽了準備。

我們建議,因應12年國教:

  1.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教育經費下限應由21.5%調高到22.5%。
  2. 全國高中職不論公私,不只學費應均值化,軟硬體也應有更公平的立足點。
  3. 要做到中型學區內(全國約45個),均有充裕的高中職就學資源。
  4. 真正做到黃榮村部長想做做不到的高中職課程整合,既有共同核心課程,又能有各自不同學程的特色。
  5. 只有把中等生教到卓越的「明星」,把落後學生帶上來的「明星」,沒有集中精英學生的「明星」。

這些任何一點都不是那麼容易做到,而且不是教育部的資源和籌碼能做得到的,要到總統或行政院長的資源等級才能做到。所以我們將力勸:

  1. 2008年總統大選各組候選人將12年國教納入政見,使這一項國民的共識,能在未來真正的持續推動。而且給出的12年國教是大家要的12年國教。
  2. 北市縣原來推動一綱一本共辦基測的重要理由就是「沒有12年國」,現在應該放下一綱一本共辦基測的「執念」,集中資源和心力一起來推動12年國教。

以下是記者會的時間地點,歡迎媒體朋友們前來採訪:

2007.3.4,10:00-11:30
台北市台大校友會館3A(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聯絡人:蕭嘉敏 jenny.ossacc@gmail.com 0930855792)

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
台中縣父母成長協會
…正擴大邀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