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意見]為何不斷重演?
大量開放(如 計乘車牌,學校,銀行...)
然後失控,社會共同承擔後果
這中間沒有弊端嗎?
政治人物會有遠見嗎?
沒有[有遠見的公民],選不出[有遠見的政治人物]
你同意嗎?
=========================
中國時報 2007.03.02
雙卡風暴金控洗牌 民營哭、官股笑
【中時電子報邱慧雯專題報導】
雙卡風暴重擊金控業者的消費金融業務,使得九十五年國內十四家金控的獲利低迷不振,排名更戲劇性大洗牌,呈現民營哭、官股笑的兩極表現。除了開發金以外,其餘十三家皆呈現衰退,不少獲利績優生更由雲端跌落,成績慘不忍睹。例如,中信金從九十四年的獲利第三名慘跌至九十五年的倒數第三名,而獲利王國泰金控也由第一名退至第五名。至於復華金與日盛金則連續兩年虧損。由整體獲利表現看來,各家金控似乎仍未走出雙卡風暴陰影。
九十五年金控的盈餘表現普遍不如前一個年度,十四家金控每股稅後盈餘(EPS)都未能超過二元,與九十四年度包括國泰(2.57元)、第一(2.54元)、中信(2.2元)、兆豐(2.09元)等業者,仍可保持每股盈餘在二元以上的成績相較,金控業者在金豬年裡,顯然仍須多多努力,才能諸事平安。
仔細分析國內十四家金控的獲利排名,可以發現,由於泛官股銀行的消金業務規模不如民營金控,受到雙卡風暴的衝擊較低,這是導致九十五年金控獲利排名大洗牌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獲利冠軍王國泰金,飲恨退位,將第一名讓給為第一金,去年EPS為1.81元;亞軍為兆豐金,EPS為1.66元;季軍則是開發金,EPS為1.38元;第四名的華南金EPS也有1.31元。拿下前四名傲視同業的,竟然都是具有官股色彩、且均為以企金業務為重的金控業者。
雖然民營金控因為雙卡風暴而拱手讓出獲利前四名寶座,可是也有體質頗佳,能夠抵擋雙卡風暴侵襲者。去年,稍能在風暴中挺住的民營金控為國泰金與新光金,這兩家業者的獲利,之所以能夠躲過雙卡風暴的肆虐,不至於大幅衰退,主要與擁有房地產及壽險題材有關,兩者獲利排名並列第五,EPS為1.19元。只是,國泰金的獲利表現,還是從去年每股盈餘2.57元的冠軍王寶座掉了下來。
排名第六名的富邦金,名次僅退後一名,EPS為1.07元;第七名的國票金則進步兩名,EPS為0.86元;永豐金則從第十一名升至第八名,EPS為0.38元,能在雙卡風暴中逆勢上揚,值得嘉獎;玉山金從第八名降至第九名,EPS為0.13元;連續兩年都虧損的復華金為第十名,每股虧損為0.98元,第十一名的中信金每股虧損1.46元;台新金則是倒數第二名,每股虧損3.29元;墊底的日盛金,則是自成立金控以來從未獲利,每股虧損高達4.28元。
由排名中不難發現,以往掌控國內金融市場半邊天的吳、辜、蔡三大家族,今年的排名都大幅滑落。其中,尤以消金見長的中信金,獲利與排名退步最多,而且大股東辜家還弊案纏身,堪稱三大家族中時運最不濟者。
台新金吳家排名雖與去年一樣,不過獲利卻是由盈轉虧,而且金控資本適足率不足,一直為增資所煩惱,因此從九十四年底開始,便為解決財務結構不佳問題而陸續進行數次增資。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前,還計畫推動總金額不超過一百七十億元的次順位金融債發行案,可見在雙卡風暴中失血有多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九十四年有四家金控每股盈餘可達到兩元以上,而且虧損俱樂部成員僅有復華金與日盛金,可是到了九十五年,虧損俱樂部則多了中信金與台新金兩個大「卡」會員,虧損金控增至四家,其中,日盛金更是自九十一年成立金控以來,除了九十三年度出現0. 54元的EPS之外,其他年份的獲利情況皆為赤字。
看來在金融市場日趨險惡,以及雙卡風暴「餘溫」猶存之際,金控業者未來經營挑戰恐將更形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