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韓國,是最常被提出來跟台灣比較的國家

尤其是被國內某些人/某些媒體 吹捧成 韓國神話

搭配 韓流 , 更似乎是 橫掃全台(全亞洲/全世界)?!

包括 署名 江丙坤 先生 的 推薦序,

更是 直言 從韓國看台灣!

我尊敬 江丙坤 先生, 但是我不確定這篇推薦序是他寫的!

因為 這樣的內容,實在有辱江先生國內經濟權威的名頭

接下來,我就事論事,如有得罪,請見諒!

=====

[李東昇的前言]這本書,我尚未去買,但是光看書摘,認為中道理性

絕非如這些人所言的吹捧韓國經驗!

相反的,更是對 韓國 提出 嚴重的警告 跟 深刻的反省!

替這樣一本書作序,竟然內容跟本書的旨趣,完全相反

說真的: 這篇推薦序, 污辱了這本書!

=====

首先:請先參照 CIA 的這兩個國家的比較:

台灣: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tw.html

韓國: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ks.html

=====

[李東昇的分析]請先看我幫大家畫的數位螢光筆(效果部份)

我分項為大家駁斥 本篇(號稱 江丙坤 先生 所做的)推薦序!

1.這篇序先吹噓台灣過去居於四小龍之首(令人做噁!),我先請問:

台灣的人均所得,何時高過 香港 跟 新加坡?!

這樣 也能稱作 高居四小龍之首?! (其他指標,更不必說了!)

   

2.尤其本書提出檢討韓國的貧富不均問題,推薦序不敢面對(還是不懂)

竟然 侈言: 我們應以韓國經濟發展進步情形,引以為鑑,向韓國多多學習!

我真的搖頭歎息!

我再說一次: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

台灣有台灣的問題,韓國有韓國的問題!

我說過更多次: 今天韓國成功的因素,已經註定韓國未來的失敗!

這本書,正是我的觀點的驗證!

而推薦序,竟然連這點都不懂! (真的會是 江丙坤先生 的看法嗎?)

   

3.更好笑的是,竟然說

韓國 企業的遷移,工作的消失  此種情形,與台灣相同,這幾年來,台灣企業大量外移,而且六年多以來失業率偏高,比韓國更嚴重。

還說:

本書提到十年後韓國能存活下來嗎?作者認為在這十年,韓國的經濟基礎正緩慢崩解,而且找不到經濟成長的動力且十年後由於就業環境持續惡化,民眾生活穩定性受到威脅,韓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會比現在低很多,因此將使無數家庭陷入困境,結果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會問題更嚴重,所以十年後的韓國是悲觀的。找出問題的所在與危機的關鍵,並提出如何準備因應未來,分別就共同體(社會)、企業與個人提出因應對策,這些因應對策對未來的台灣一樣適用

我真的只能說:這樣的論調,也配稱為 經濟專家 嗎?!

台灣跟韓國的 企業遷移 跟 失業問題 相同嗎?!

這本書提出的對策,適用於台灣嗎?!

我認為大錯特錯!!! 我在轉載之後,會提供完整分析說明

 

4.結語這段,更是讓人感到無法置信(江丙坤先生的眼界跟觀點)

如將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前景與韓國比較,台灣比韓國更困難,亦有很多方面必須要借鏡、學習韓國的。但如依本書所述,十年後韓國的經濟基礎,正緩慢崩解而且找不到經濟發展的動力,其前景是悲觀的。如此說來,目前國內景氣衰退,經貿發展困難,而且在區域經濟被排除在東協加三或東協加六之外,可能被邊緣化的台灣,未來的前景是比韓國更悲觀的。

 

 

 

 

我只能說,不了解台灣的真正問題,不知道台灣在世界的真正位置

不知道台灣的真正力量, 怎麼可能知道 台灣的定位台灣的前途

請先看轉載 推薦序 跟 書摘 , 之後 我提供詳細的數據跟分析

也從韓國看台灣!

 

====================

引用來源: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jsp?productID=1326

2007.04.04
《挑戰韓國大趨勢》(推薦序) 從韓國看台灣

文江丙坤(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挑戰韓國大趨勢》)
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7) ISBN 978-986-6948-52-7


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在十幾年前,由於經濟發展優異,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在那段時間,台灣獨占鰲頭,好幾年都位於四小龍之首,但是曾幾何時,現在台灣已被迎頭趕過去,變成四小龍之尾了,令人無限感慨。


尤其台灣與韓國相比,七年前,台灣的每人國民所得已達到一萬四千多美元,當時的韓國僅達一萬一千多美元,但是現在韓國已增加到一萬六千多美元,台灣卻只達一萬五千多美元,而且很多經濟指標都落後韓國,很顯然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已被韓國趕過去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應以韓國經濟發展進步情形,引以為鑑,向韓國多多學習

韓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經營專家孔柄淏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挑戰韓國大趨勢》,正好可以讓我們瞭解韓國今後的發展趨勢,預測十年後的韓國。我們常常說鑑古知今,就是從過去的歷史演變可以知道為什麼有現在的情勢,同樣道理,觀察分析現今的情勢,也能推測判斷出未來的趨勢。如果能思考十年後的韓國如何演變,再來比較思考十年後的台灣將如何演變,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依照本書所提韓國目前所發生的情形與台灣所發生的或即將面臨的情形相當類似,茲舉出幾項來比較:

企業的遷移,工作的消失:韓國在二○○一年,員工規模在三百人以上的大型工廠總數達二、○二六家,至二○○三年,其總數下滑到一、六一七家,兩年少了四○九家,相當於兩天就減少一家,同期員工規模在五十到三百人之間的中型工廠及五十人以下的小型工廠雖略有增加,但從事製造業的勞動者總數比二○○一年的四百二十五萬七千人縮小到四百二十萬五千人,消失了五萬兩千個工作機會此種情形,與台灣相同,這幾年來,台灣企業大量外移,而且六年多以來失業率偏高,比韓國更嚴重。

黯淡的韓國教育環境:書中敘述韓國教育的現實環境,不只讓人樂觀不起來,更覺得它充滿著悲觀的氣息,此種情形台灣亦然,台灣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教育當局藉著教育改革為名,實施意識型態的教育措施,使家長與學生無所適從。

財政赤字惡化:公部門的支出持續增加,據報告中指出,二○○二年底韓國政府所公開的國家債務達一百三十三兆六千億韓圜(約一千零六十八億美元),如包含間接擔保的隱形債務,恐怕還要往上加四十六兆三千億韓圜(約三百四十八億美元),而且財政負擔,持續加重中,與台灣相比,台灣的中央政府負債,已超過新台幣四兆元(約一千二百億美元),而且每年持續惡化中,其嚴重性有過而無不及。

絕不可迴避的全球化潮流:全球化意味著效率至上主義,一切評估基準只有效率,全球化趨勢中,國家與民族概念不存在,只有經濟、資本及利潤可言,雖然有些人無法敞開雙臂歡迎全球化趨勢到來,但也無法拒絕這個趨勢的形成,這種情形台灣也正在面臨,如果抗拒全球化趨勢,勢必被邊緣化,對經濟發展嚴重影響。

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中國大陸的崛起雖然可能威脅到韓國的經濟基礎,韓國仍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建立經貿關係並維持正常的外交關係,而台灣則很多台商到大陸投資設廠及經商,卻不能利用地理上及同文同種的優勢,發展兩岸密切關係。

面對未來如何因應

本書提到十年後韓國能存活下來嗎?作者認為在這十年,韓國的經濟基礎正緩慢崩解,而且找不到經濟成長的動力且十年後由於就業環境持續惡化,民眾生活穩定性受到威脅,韓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會比現在低很多,因此將使無數家庭陷入困境,結果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會問題更嚴重,所以十年後的韓國是悲觀的。找出問題的所在與危機的關鍵,並提出如何準備因應未來,分別就共同體(社會)、企業與個人提出因應對策,這些因應對策對未來的台灣一樣適用

如將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前景與韓國比較,台灣比韓國更困難,亦有很多方面必須要借鏡、學習韓國的。但如依本書所述,十年後韓國的經濟基礎,正緩慢崩解而且找不到經濟發展的動力,其前景是悲觀的。如此說來,目前國內景氣衰退,經貿發展困難,而且在區域經濟被排除在東協加三或東協加六之外,可能被邊緣化的台灣,未來的前景是比韓國更悲觀的。

看到此書以後,但願政府或財經學者也能公正客觀的診斷台灣現今的經濟情勢,找出問題所在,展望未來,預測判斷三、五年後,甚至於十年後的台灣經濟發展趨勢,提出正確可循的途徑與政策,使台灣的經濟持續發展,是以本書對關心台灣經濟前景的政府財經官員、財經學者及企業家均有警惕作用並有參考價值,特為之序。

==========================

引用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04040321+0+0+184715+0,00.html

2007.04.04
《挑戰韓國大趨勢》(書摘)


第四章 不能改變現實就設法適應 

96.4.4 【吳善同-郭至楨】
失業率竄升、政治衝突劇烈、全球化挑戰嚴峻,十年後,你還能生存嗎?如何解讀趨勢,掌握未來致勝關鍵?且看一位韓國經濟學家的前瞻遠見…...

作者孔柄淏
中譯吳善同(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挑戰韓國大趨勢》)
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7) ISBN 978-986-6948-52-7


全球經濟就是不斷適應的體系。無論是國家、組織還是個人,都必須因時制宜,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能夠以現在為基礎,創造未來,才能展望未來五年、十年的變化。你無法輕易掌握未來,卻可以積極創造未來。
從許多面向來看,十年後的韓國是悲觀多於樂觀、失落多過希望。即使如此,在你虛心接受這個現實之後,是否能從這樣的環境創造幸福,就完全看個人的能力了。

無論任何時刻,都應抱持為未來做準備的心態做事。不要停留在過去的光環與慣例裡,要不停向前踏步,同時在變化的環境裡加強可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能量。好好準備自己的力量以開闢自身命運、勇闖未來,無論是榮耀或責任,所有的後果也要自己承擔。

生存之路不會出現奇蹟。人生中或許會遇上幾次僥倖,但在由多數人共同建立的經濟體系裡絕對沒有僥倖。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完美無暇的經濟體系,即使如此,自由市場經濟體系至少能帶來自由、平等、富裕,況且,我們並沒有其他選擇。我未曾聽說過在扭曲不全的經濟體系下創造富庶之鄉的例子。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比任何時代還需要智慧與賢明等特質。

首爾大學李之舜教授在《偉大的思考》一書中,曾經說過這段話:目前韓國的各行各業被反自由主義者佔據,這是非常不幸的現象。看著連來路都不明的「第三條路」如此風靡,不僅讓我感到如果想讓自由主義在韓國開花結果,可能真的非常艱難。正如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說,一開口就大喊改革的,一定都是假借公共利益、牟取自身榮華富貴的人,假使這些人掌握了國家機器,大眾的福祉一定會大幅縮水。

正確了解自由市場經濟

當我看著政客與官僚用優美的語言主張某項政策絕對必要時,總會不禁自問,什麼是一舉看穿其中真假的基準。我想,假如一般國民能擁有這種能力,面臨需要做出政治決定的關頭,或許可以下更好的判斷。

其實,假如你想辨別某個法律、制度,或慣例是否符合市場經濟原理,只要對照以下九個原則就可以了。

(1)自主選擇原則

允許最大限度的個人自由選擇權。儘量壓抑企圖干擾他人選擇的欲望。假使個人抉擇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並不明確,就開放自由到最大限度,整個社會都可因此獲得最理想的結果。

(2)自由交易原則

個人自發進行的交易行為是創造財富的根本。多數人之所以能靠市場經濟解決生存問題,關鍵就在專業化與分工。大型社會除了以專業與分工體系為基礎建立市場經濟,別無更有效的解決之道。

(3)私有財產原則

如果不保障私有財產,就不會產生自發的分工與交易行為,並會導致財富萎縮與成長遲緩。無論基於什麼樣的善意或名義,一定要避免侵害私有財產的意圖。只要不能確保財產權,就不會出現革新與創新。

(4)企業自由原則

在現代社會,財富的創造主要來自大型的組織或企業,而非如散沙的個人,因此必須保障組織企業追求利益的自由。企業自由原則並非只狹隘的保障既有的企業利益。

(5)競爭原則

如果比較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可以發現市場經濟之所以獲得更優越的生產效率,原因在於激勵性的市場競爭。附加價值總是在人類的知識被激發時才會呈現,而人類的知識只有在激勵的競爭環境裡才會發揮出來。人類的潛力只有在強大的競爭壓力存在時才會一一顯現。

(6)補償原則

知識分子喜歡追求合作。人固然非常理想,但天生是非常忠於自身利益的動物。市場經濟體系便是全盤接受人類追求利益的本質。因此,如果付出與所得處於不平衡的狀態,生產效率就難以提升。

(7)自負責任原則

好漢做事好漢當。當人們肩負重任,才會審慎決定之後行動。個人的責任範圍一定要設限,當「社會責任」無限擴大,結果就是落入沒有人肯負責的窘境。記,「大家都有責任,就是大家都沒有責任」。

(8)小政府原則

市場經濟不可能與大政府共存。政府組織愈龐大,政府所能控制的資源亦會隨之增加。這種情勢之下,自然會出現無數利益團體,遊說政府將資源優先分配給自己。

政府不管做任何事都需要龐大的資源,但資源並不會從天而降。雖然大家總是幻想政府會為國民解決一切問題,政府並不是慈善機構,只是個負責為國民分配資源的單位而已。韓國雖然奉行三權分立,行政單位擁有的力量仍然太龐大。

(9)法治原則

市場經濟一直受「法治」的牽制。就韓國而言,常常可以看到政府不停大量生產違背「私法」原則的「公法」,有些法律條文還被憲法裁判所或大法院宣判為違憲,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韓國是國會「立法統治」勝過政府「依法統治」的國家。就依法統治這個名詞的定義,沒人比得過英國哲學家史克魯頓(Roger Scruton)的詮釋:所謂依法統治,就是如不遵循法律所制定的程序、原則及制約,就不可行使任何權力。只要有違法行為,所有的國民都可以對執政者或國家請求賠償,若是如此,這就是依法統治的國家。

以新道德標準武裝自己

人是既理性又感性的動物,況且韓國人又是個多情的民族,因此常會感情用事。愛情、利他心及民族優先主義等價值觀常會感動韓國人,但這些感性因素卻往往壓過正確的理性判斷。

尤其是當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時,感情用事的機率會更高。大家聚在一起一時之間可以提高情緒、得到心靈上的安定;但嚴格來說,這種情感衝動對整體經濟發展毫無助益,而且也不會節省多少社會成本。或許會有人反問,我這樣的看法是否對人際間的交流太算計了一點,但我不得不從韓國社會可能付出的潛在成本與種種不便來思考這個問題。

韓國人只要仍受到過去重感情的道德標準影響,韓國社會未來就很可能屈服於集體主義與民眾主義。因此,韓國社會現在所需要的是新的道德標準,這是讓韓國人在市場經濟裡存活的行動規範,也是為了達到經濟繁榮而需要遵循的規則。

那麼,新的道德標準到底是什麼?我曾在《市場經濟與其敵人》這本書裡具體定義過支持市場經濟順利運作的新道德標準:

1.以法律或慣例尊重私有財產的道德觀。
2.尊重正式或非正式契約關係的道德觀。
3.尊重支撐所有交易行為基本因素的正直與信賴的道德觀。
4.自由選擇與負責的道德觀。
5.可容納與自己不同之處的道德觀。
6.接受競爭過程中可能干擾結果的偶然因素與非個人因素觀。
7.可克制因嫉妒或猜忌而可能引發的暴力行為。
8.不可打壓或限制領先者或創新者。


市場經濟道德中有很多東西通常是在參與市場經濟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學到的。閔庚菊教授曾強調,有哪些構成市場經濟的道德性信念、或是對市場經濟的正面態度應該受到重視。

以信念為例,信念可以指尊重契約關係的態度、尊重私有權的態度、尊重勇於承擔造成大眾不便的態度,或是即使是對陌生的市場夥伴亦承諾穩定供貨的態度等。與這些態度有關的市場經濟秩序其特徵有以下幾點:

● 對自己負責(自立自強)。
● 未來永遠充滿不確定性。
● 馬克思主義中認為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疏遠、人類萬惡的根源--競爭,其實是市場秩序的基礎。
● 充滿活力且進化的市場經濟所得分配其實很不平均。
● 在市場秩序裡,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會常常變動。


這樣的道德觀念,與人類在過著小型集體生活時的原始本能有非常大的差距。新的道德標準是為了讓龐大的社會組織順利透過市場經濟體享有繁榮而刻意創造出來的,絕不是某人某日靈光乍現的產物,而是透過激烈的社會選擇篩選出來的結果。

總體而言,韓國的未來取決於人民能否學會市場經濟道德,並且切實遵循它。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挑戰韓國大趨勢》)
 

============================

 [李東昇的分析]也從韓國看台灣

1.關於 四小龍 歷年來的 人均(平均所得)如下:

平均每人GDPPer Capita GD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androslee 的頭像
    alexandroslee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的新家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