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於我心有戚戚焉!

==================

引用來源: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76257

富豪荷包滿滿 文化荒漠一片
2007/07/13

【文/楊照】



設計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的羅達斐(S. L. Rothafel)留下了一句名言:「別給大眾他們想要的,給他們更好的。」


這樣一句話,說給誰聽?說給當時美國的富豪們聽。事實上,20世紀初期的美國富豪,耳邊隨時聽到的,就是像羅達斐的這種告誡意見,形成了對他們最大的壓力。羅達斐這話後面的推論是:你們有錢,所以你們不是一般大眾,既然這樣,你們的品味想法,怎麼可以和一般大眾一樣呢?


將羅達斐的話聽進去的人,包括了當時美國首富,甚至可能是世界首富洛克斐勒。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中,洛克斐勒同時在紐約投資進行兩項公共服務,一是在曼哈頓北邊蓋一所以收藏中古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是從歐洲將一座古修道院,原原本本一磚一瓦搬來。另外,在曼哈頓中城,為紐約歌劇院蓋一座新的表演場所。


兩項公共建築,在洛克斐勒心中,地位不同。歌劇院的計畫比較大,有好幾棟建築物連在一起,歌劇院能用的空間之外,還有很多樓面可以出租收費;相對地,博物館什麼都要花錢,然而除了極其有限的參觀門票外,看不出來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


洛克斐勒當然偏好博物館,因為歌劇院那邊,就是「大眾」會想要的,可是一座古修道院組成的博物館,裡面裝滿了來自歐洲的羊皮手抄書和刺繡掛毯,哇,那可是「大眾」無從想像的,比大眾要的更好的東西。


洛克斐勒將時間心力,都花在保證博物館可以做好,相形之下,對歌劇院那邊就沒那麼在意了。歌劇院計畫完成,他也沒打算跟那個地方有什麼進一步關係,空間統統租出去就好了。為了要讓新的建築空間能夠順利租出去,承辦人員建議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洛克斐勒中心」,洛克斐勒還很猶豫,本來拒絕了,後來勉強才答應。他不覺得「洛克斐勒中心」對他有什麼光榮的,他寧可要以「洛克斐勒博物館」聞名於世。


今天,「洛克斐勒中心」還在,卻沒有「洛克斐勒博物館」。洛克斐勒一手打造的博物館成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分館,正因為博物館太精美太了不起了,洛克斐勒又覺得不能由私人獨占。


「別給大眾他們想要的,給他們更好的。」令人遺憾地,我們幾乎看不到台灣任何富豪心中有著這種壓力。他們就算靠著給大眾要的賺了錢,也不會在成為有錢人後,想要靠他們的錢,與大眾品味區隔開來,進而影響大眾品味。結果就是,台灣有富豪,卻沒有文化上的「富豪效應」。既然如此,那麼又一個富豪被調查被收押,我們的社會也就麻木得很,不會覺得有什麼該驚訝或惋惜的了。


【2007-06-2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