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意見]這讓我想到不久前,中廣的一則新聞:
亞洲男人中,台灣男人衛生習慣最差!
而且還說:台灣男人坦承最不喜歡洗澡,而且最常在路上挖鼻孔!
至於問卷怎麼做的呢?
就是 直接問: 你的衛生習慣好嗎? 你在路上挖鼻孔嗎?
結果 竟然是 台灣男人的衛生習慣 遠比 印度,中國等國還差
最扯的是: 台灣男人比中國男人還常在路上吐痰!!!
各位,你們相信這種問卷調查嗎?
同樣的這個問卷調查一樣的這麼問:
認為自己上課很專心嗎? 只有 8% 的台灣學生說很專心!
上課或念書時,整個人經常會恍神放空嗎? 79% 的台灣學生表示會恍神!
各位看官,請問這種問卷調查,合格嗎?
青少年的專注力,可以用這種方法調查嗎?
有使用 驗證題 來過濾 虛偽無效的問卷嗎?
如果沒有,這種問卷調查,可能只能測出:
台灣人都蠻誠實的!!!
====================
台灣青少年專注力 落後亞洲
2007/12/11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你夠專心嗎?一項針對亞洲八國、三千多名高中生、大學生的跨國性自我評量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學生注意力、自信心等評比都名列後段班,只有8%認為自己上課很專心,七成九表示,上課或念書時,整個人經常會恍神放空。
由國際研究機構Research International進行的亞洲八國「Wrigley青少年專注力指數」,受訪對象為15至22歲高中生、大學生,受訪者透過面訪填答問卷,以自我評量方式來測量自己在從事學校、校外運動、社交場合、家庭聚會以及休閒時間等活動時的專注力,這八個國家分別為中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台灣、泰國、菲律賓以及越南。
台灣地區有效樣本為300人,九成二受訪學生表示,在課業上無法專注。七成九受訪者指出,上課或念書眼神放空,翻來翻去都在同一頁;七成一擔心,專注力差或分心,會降低或是阻礙平日的表現,四成一表示,專注力決定未來的成就。
七成二認為,每天在學校時間超過八小時,每天累到爆。還說「年紀越大,體力越差」,無論上課、運動、休閒、社交活動比較無法專心,社交溝通有障礙。
對此,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朱錦鳳表示,對於台灣學生在專注力、自信心與未來成就評比遠遠落後他國,並不訝異,台灣學生習慣「被動思考」以及「被安排的未來」,進入大學自由、開放大殿堂中,難免失焦。
專家:專注力難評量
不過,朱錦鳳對於這份調查的嚴謹度則持保留態度,她認為,青少年專注力的好壞,是很難透過自我評量的方式來準確測量,結果可能與真正狀況有落差,只能說看出國內青少年願花時間及意願於何種活動。
然而,該項調查發現,受訪者用在課業的時間偏少,且意願不高,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朱錦鳳認為,問題在於教育制度,因為教材缺乏創意,無法貼近學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朱錦鳳強調,注意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家長應該多加訓練孩子觀察敏銳度及短期記憶;至於青少年、成人的專注力,則要加強問題解決能力、增進人際間的關懷等等。
【2007/12/1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