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大家務必參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台灣問題 的詳盡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95%8F%E9%A1%8C


台灣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台灣問題是關於台灣的政治地位及其主權歸屬的問題,錯綜複雜而極具爭議性。台灣的政治地位問題,在於台灣是應繼續保持為中華民國的有效管轄領土,還是應與現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效管轄的區域統一,還是應獨立成為台灣共和國;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在於台灣的主權是應屬於中華民國,還是應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台灣獨立運動人士所支持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目前,台灣島澎湖群島金門馬祖東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太平島,構成現今事實存在的中華民國的有效管轄領土的全部;這部份領土亦從未由1949年北京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目前,台灣的主權事實上是由中華民國有效行使。

中華民國是於1912年南京創立,但於1949年失去對大部份領土的實際控制,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中央政府遷往臺北。在此後幾十年,中華民國一直認為自己是台灣及大陸(包括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江心坡等地區)在內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一直宣稱要收復大陸。該立場自1990年代已漸有所改變,中華民國不再否認中國共產黨對大陸地區的實際統治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並放棄以武力收復大陸,不過,中華民國未正式放棄對大陸地區的主權。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成立時就一直認為中華民國作為「舊中國」已經消亡並被「新中國」替代,而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不可爭議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放棄在必要時以武力收取台灣。同時也表示,只要認同「九二共識」,「任何問題」都可以談。

台灣問題的各方長期維持所謂的刻意模糊政策。對於海峽兩岸的「現狀」,即台灣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與見解,甚至對歷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認知與解讀。而「維持現狀」,既可理解為反對獨立(反對台灣共和國或法理台獨),也可理解為反對統一(中華民國一直就是主權獨立國家,並從未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當然也可理解為同時反對獨立與統一(維持目前的模糊狀態)。正因為台灣內部以及兩岸之間對「現狀」有各自不同的定義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夠接受「現狀」,不致衝突。但是,此「現狀」並未明確定義台灣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說明未來安排,因此這種模糊政策也被批評為危險的策略,任何冒險的擦邊球或誤算都可能導致衝突或全面戰爭

台灣問題不單純是尚未正式完結的國共內戰導致,台灣問題得以成形離不開文化間衝突、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間的冷戰、以及美國等列強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等,此外,當時作為日本殖民地之一的台灣在戰後並未被依照聯合國處理殖民地的原則來解決其主權地位也是造成今日台灣問題的原因之一。台灣問題在形成初期,海峽兩岸糾結於「中國的代表權問題」,方有「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法律模糊點;同時,中國國民黨作為台灣的新來政權及中國的偏安政權在台灣長期威權統治、中國共產黨擔憂被顛覆而長期閉鎖大陸邊境並進行文化改造,從而使兩岸差異、隔閡、誤解、乃至仇視日益加深。1990年代中華民國不再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放棄武力反攻大陸。某些人士認爲至此以後,台灣問題的癥結已由中國的代表權問題轉化為統一獨立之爭、獨裁民主之爭、中華文化去中國化之爭,並且外國勢力的介入從未減輕。除了這種為過於強烈的二分法,也有人認爲還有第三種中間路線的存在——採用聯邦制邦聯制等來解決,歐盟模式是為典型;同時去中國化也未必排斥中華文化;民調也顯示,大部分臺灣民衆支持維持現狀。

「台灣問題」的稱呼,是從台灣外部的視角來講,是中國大陸與國際上的用法,在台灣僅在報導這些外部言論時才使用。在台灣,探討類似問題的領域分佈在:統獨爭議、國家定位、大陸政策、兩岸關係

目錄

[隱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