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說明]語意網 就是 Web 2.0 最重要的特徵!
Web 1.0(現在) 就是 [超文字網] Hypertext web
Web 2.0 本身就 [語意網] semantics web
而 Web 3.0 則是 [自然語言網]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web
簡單的說:
web 1.0 把 所有的媒體形式(包括 文字,聲音,影像)都當成 [Text 文字]
來處理 (利用 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 URL 標示)
例如 這張圖 可以是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my_photo.jpg

雖然比以前方便而且多采多姿(有聲有色)
但是 畢竟 [文字] 有其限制!
如果你不知道 這個文字 你就沒辦法 找到資料!
例如 你想找 跟[爸爸]相關的資料,但是[父親]或[家父]甚至[Father]
都可能是你要的資料! 更不必說 他國文字 的障礙了!
所以 web 2.0 就是 運用 Metadata (太資料/詮釋資料 data of data)
把相同語意的內容,關聯起來! 你只需要 用 語意 來連結即可
可以 跨越 不同文字 跟 文字呈現形式多元變化 的 障礙!
就像今天你在便利商店買東西,所有的商品由不同的廠商製造
但是 卻標示上 [全球統一的條碼] (即 metadata and Value GS1)
則透過 [條碼閱讀機] (web 2.0 瀏覽器 ) 即可 辨識 其商品內容(語意)
但是,全世界所有的廠商,如何都能做出[全球共通]的[條碼]呢?
就是透過 國際商品條碼 GS1 (組織及標準) http://www.gs1tw.org/twct/web/index.jsp
GSMP全球標準管理程序 (Global Standards Management Process, GSMP ),
(詳見文章附錄 或 http://www.gs1tw.org/twct/web/eCOM/index.jsp )
因此,網際網路要進入 Web 2.0 也是需要 全球共通的標準! 及其 管理程序
我們稱呼 這些共通的資料標準結構為
Metadata (data of data 太資料/詮釋資料/後設資料)
意思就是 資料的資料 定義跟描述資料的資料
我們現在使用 兩種方式來呈現: 隱性 跟 顯性
(ps:各位網友,你可能正在閱讀全世界最尖端的科技規範,全世界可能不超過一萬人知道)
隱性 metadata 主要供 系統(如 web 2.0 瀏覽器 或 web 2.0 搜尋引擎 等軟體)使用
以 XML 格式書寫
例如 本部落格的 RSS 就是 (供 RSS feeder 閱讀)
顯性 metadata 主要供 人類閱讀
同時亦可作為 隱性Metadata 的 值(Value)
又可稱為 通用權威資料( General authority data)
我為了讓社會大眾容易了解,就把 顯性的Metadata/通用權威資料 的撰寫方法
稱為 [世界公民標示法]! GCS Global citizen Script
(正式學術名稱為 [USC]Universal Script 通行標示法)
我先舉個例子來說明:
你要寄信到美國(或任何其他地方) 郵局要求你 輸入 ZIP CODE 郵遞區號
就是 Metadata ,意思就是 全世界的信,都該輸入 ZIP CODE (你可以看成一個欄位的名稱)
所以你會看到 例如 :
ZIP CODE 郵遞區號: □□□□□
後面的五個空格,就是要你 填入(註錄) 的 值(Value)
前面是 metadata ( 表明 該填哪些資料 ) 後面是 data/value (填入的值)
但是 這 五個數字 並非讓你任意填寫的! 而是你必須知道你要寄去的地址
被郵局編上哪一個號碼! 郵局就是 郵遞區號 的 編碼單位/權威(官方)
所以,郵局編出來的就是 郵遞區號 的 權威資料 ( Authority data )
例如 新莊市中正路一段100號 的 郵遞區號 是 24201
這個 24201 就是 權威資料 ( Authority data )
是通行全台灣的!
也可以看成 信件 的 條碼 Barcode (標籤 Label )
同理: Web 2.0 的 作法就是, 每一個網頁 或 圖片 或 影片 都加上
全球共通的標籤 也就 世界公民標示(通行標示) 就是 語意標示
例如:
國家: □□ 國家就是 metadata 太資料/詮釋資料
而 ISO 3166-1國家代碼 就是 authority data 權威資料
所以這個 ISO 3166-1 就是 世界公民標示
當 全世界提供網頁或圖片的人,都學會加入 世界公民標示
那麼, web 2.0 就開始運作了!
例如 跟
台灣 相關的網頁或圖片等都加入 [TW]
中國 相關的網頁或圖片等都加入 [CN]
美國 相關的網頁或圖片等都加入 [US]
蓋亞納 相關的網頁或圖片等都加入 [GY]
(請參看 •ISO 3166-1[全球國家代碼]完整表列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39286 )
所以,你如果想找 跟 蓋亞納 有關的網頁或圖片時,你並不需要輸入
蓋亞納 或 Guyana 而是 透過 下拉式選單 例如
就可以 搜尋到 資料 ,不管 哪一國語言或文字或檔名
同理 當你要存入圖檔或部落格時,也會出現相同的元件,供你選擇
只要你選擇了 [GY]蓋亞那 Guyana
未來,任何人 只需要同樣使用 [GY] 就可以 搜尋到你的圖片或部落格
這就是 [語意代碼] [世界公民標示法] 的運作效果了!
不知道,經過我的講解,您是否了解 Web 2.0 跟 [世界公民標示法]的關係了!
Web 2.0 元件哪裡下載呢?
找 Web 2.0 編碼權威 李東昇 就對了!
到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 的 部落格 下載就可以了!
例如:
•歡迎下載[世界國家]選單_純英文版(請保留標示來源)
•歡迎下載[世界國家]選單_純中文版(請保留標示來源)
•歡迎下載[世界國家]選單_中英對照版(請保留標示來源)
補充說明:
到了 2008~2010年間,
全球郵件的郵遞區號會改成這樣:
ZIP CODE 郵遞區號: □□-□□□□□
例如: 上述地址會變成 TW-24201
而美國某地則像是這樣 US-49753
當然 蓋亞納某地可能像這樣 GY-543
信件只需要寫上 街道名稱跟門牌號碼 加上 國際通行郵遞區號 即可
例如
from: TW-24201 中正路一段100號
to: US-49753 No. 17, Oak rd.
就可以了!
很神奇嗎? 請記住,這是馬上要發生的事,發生在你我身上的事!
你準備好了嗎?
===============
認識國際商品條碼 GS1
條碼(BarCode)的啟用最早是由美國超級市場公會所推廣,為了在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應用科技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於1973年正式啟用,並取名為"統一商品條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簡稱UPC),適用於美、加等北美洲地區,此即為UPC碼的由來,由於UPC在美加地區造成一股熱潮,於是歐洲也引進條碼的觀念及技術,訂定了"歐洲商品條碼"(European Article Number簡稱EAN)由歐洲12個工業國家共同推廣,在1977年簽署草約,成立EAN協會,並將條碼觀念散佈到其他地區,條碼系統因此開始步入國際化領域中。
2002年末,代表UCC的美國與加拿大一同加入EAN組織,使得主導物品編碼,推動電子商務的兩大國際組織達到真正合一,經過理事會2003年的協商,2004年規劃小組的策劃,2005年正式對外宣告統一化GS1全球標準組織。
在 EAN/UCC 系統中,商品的識別號碼都被轉成條碼形式。這種以條碼來表現識別號碼,最主要是為了方便利用機器來作資料的自動攫取,以提高商品資料讀取的效率。除了製造和物流過程可以共用相同的條碼之外,在EDI的訊息傳遞上,也可以使用這個號碼作為辨識和追蹤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