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中國時報記者的報導是真的嗎?

還是中央社的報導比較可靠?

大家自己判斷吧!

我只引述這段文字:決策人士說,國務院希望美台溝通依循正常管道,減少外力干預,但台灣最後的決定是基於考量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位人士說,依據台灣媒體的說法,彷彿台灣是因為「BGR的本事十分強大」才跟這家公司解約,但真正原因恐怕剛好相反

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中國時報,為何要這樣報導?

報導者有特定目的嗎? 未做平衡報導嗎? 充分求證嗎?

各位自己從 [我的] [平衡報導]中,來判斷吧!

看來我的 [新聞報導] 比中國時報 符合 [新聞報導]的基本要件吧!

(ps:我是開玩笑的! 因為 中國時報 也同時刊登了 中央社 的報導!

所以 主編還算 平衡報導! 但是,中國時報的記者,似乎有特定的...) 

我只特別指出一點: 注意看,中國時報的記者,是在 臺北報導

這篇 發生在美國高層的新聞! 也就是說:並未實際採訪我國

駐美代表處 或 美國國務院 或 BGR 公司!!!

而是 來自 國內(台北)某些 新聞來源....

各位,您猜,新聞來源是:            (沒錯,就是 那些 人,沒錯)

=========================

2007.04.06
天價委託公關公司 遊說惹毛國務院
我與BGR解約
江慧真/台北報導

創下我委託天價的美國Barbour Griffith &Rogers公關公司(簡稱BGR),已在今年初遭我主動提前一年解約!

據透露,我國安會突然解約的關鍵,主在BGR兩年來為台灣進行對美遊說時,大力動用國安會、白宮幕僚體系,惹火了向來不對盤的美國務院,國務院因此放話若不停止,將對我外交工作不利。

牽動白宮敏感神經 適得其反

高層透露,外交部對此風暴採取「穩健保守」態度:由於對美工作仍是外交任務最重要的一環,美國務院的態度,不但牽涉美中台三角關係,更擴及台灣整體國際組織參與和大大小小國際會議。因此,總統府祕書長邱義仁在衡量兩派意見下,最後採納外交部建議,並在卸任前完成解約。

此次風暴的嚴重性,甚至也牽動駐美代表李大維的下台。高層指出,扁撤換李大維,「血統當然很重要,但已做這麼久了,藍色絕對不是最關鍵性的因素。」據悉,李大維長期以來和美國務院關係深厚,反而因此和BGR遊走的國安會系統之間產生了微妙的對峙關係。

高層指出,駐美處、BGR在推動台灣對美事務上,竟然出現了「公關公司跑在外交部前面」的怪象;公關公司甚至多次向台灣國安會直接打小報告,認為李大維的政策說明有問題。因此,在美國安會、國務院長期的嫌隙下,「李大維連帶被掃到颱風尾而下台。」

據指出,BGR的綿密政治人脈,卻意外在陳水扁過境美國等事務的操作上,引爆美國內部政治鬥爭。高層透露,去年五月美國只願讓陳水扁總統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兩地境外過境,陳水扁不悅之餘上演「國際迷航」;因此今年一月陳水扁總統訪中美洲,過境遂成為BGR的重頭戲。

老打李大維小報告 越俎代庖

據指出,去年底,外交部、我聘用的各美國公關公司紛紛使出全力,希望一改之前的「境外規格」,恢復到二○○○、二○○二年的高度禮遇。BGR接獲台灣的任務後,全力遊說深厚的共和黨人脈,讓國安會、白宮幕僚向行政體系施壓,甚至跳過國務院直接和「大老闆」小布希獻策,但這下卻惹惱了一向保守,且兩年來嚴重傾斜中國的國務院系統。

促成扁過境舊金山 代價不小

國務院官員多次把我駐美官員找去抱怨,不了解台灣為何要花費天價聘任BGR,卻作出對台美關係掣肘的動作?行政官員甚至向駐美官員直言不諱說,「美方不歡迎BGR幫台灣做遊說!」還一度揚言給台灣外交官穿小鞋,「台灣若不審慎考慮換掉BGR,未來駐美代表處的工作恐怕困難重重。」

儘管今年一月,在各方壓力下,美方終於釋出善意讓陳水扁過境本土舊金山、洛杉磯,但駐美代表處也回報此一重大訊息。

邱義仁考量,未來一年民進黨將面臨嚴苛的選情,國內政治局勢動盪,對美關係將有嚴格考驗,因此接納外交部長黃志芳建議,採「穩健思考、尊重行政體系」的結論,因此迅速在今年春節和BGR解約。

對美遊說 重回游擊戰老路

江慧真/台北報導

國安會今年三月主動和美國公關公司Barbour,Griffith & Rogers解約後,原編的一百五十萬美元(近五千萬台幣)外交預算,高層擬回復過去「以小搏大」,打游擊戰的方式,續聘其他美國中小型公關公司,強化對美政界、智庫和國會遊說工作。

至於我國是否繼續回聘卡西迪公關公司?國安高層表示,「目前還在通盤考量,尚無這個計畫。」外交部在九十六年度,共聘任美國十四家公關公司,總計花費一億多元台幣;BGR可說是獨占鰲頭,光此一家,就佔了我國外交公關預算大餅的一半。

過去慣例,公關公司數量可說是「多多益善」,如九十四年度上半年,政府就聘任美國二十三家公關公司,遊說金額就超過一億五百萬台幣。但是,外交部這一年來,逐漸採取「重點策略」,不但降低聘用家數,也對規模龐大的公關公司聘以高價。和BGR解約後,政府可能再回到過去的策略。

台灣雇用美國公關遊說,始於五○年代末期。第一家是萊特公司(Hamilton Wright Organization),由曾經選總統失利的前紐約州長杜威,介紹給我常駐聯合國大使蔣廷黻大使。當時合作共四年半,一年花費三十萬美元,由新聞局辦理。

隨後基於美國兩黨政治的運作原理,外交部找公關公司,關鍵當然是看誰和執政黨有通家之好。民主黨卡特執政時,我方聘用關係匪淺的貝隆公司(Sidney Baron & Associates)。共和黨雷根時代,馬上轉聘共和黨人脈深厚的漢納福公司(Peter Hannaford Company)。柯林頓任內,與他關係良好的卡西迪公司(Cassidy Associates)出線;BGR公司也是基於深厚的共和黨實力,博得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的青睞。

==========================

中國時報 2007.04.06 
李大維:台確與BGR解約 但並非美國務院施壓
中央社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李大維今天晚間表示,台灣政府的確已經與華府公關公司Barbour Griffith & Rogers(BGR)解約,但解約原因與台灣媒體報導內容不盡相符,尤其是美國國務院絕沒有向駐美代表處施壓要求解約,至於詳細內容他不便評論。

 李大維今天晚間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他看到國內報紙的新聞報導,只能說其中有許多並非事實。例如將他的調職與BGR公關公司解約這兩件事情扯在一起,就是錯誤的推論。李大維說,傳出這種說法,令人難以理解。

 華府消息人士晚間向中央社透露,美國國務院的確多次向台灣駐美代表處官員表示,既然美台之間的溝通管道順暢也頻繁,為何要找其他方式主導兩國互動?但消息人士強調,國務院雖然表達不滿,但不可能出現所謂「施壓」台灣與BGR解約的作為或言語,更不可能威脅台灣要有不利外交的作法。

 另根據決策人士說明,陳總統一月出訪尼加拉瓜,過境美國舊金山與洛杉磯的接洽過程,與BGR公司無關。決策人士說,台灣媒體形容「BGR跳過國務院,直接找大老板小布希」,如果這是真的,BGR有此直達天聽的影響力,台灣延長合約都來不及,哪會提前解約。

 決策人士說,國務院希望美台溝通依循正常管道,減少外力干預,但台灣最後的決定是基於考量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位人士說,依據台灣媒體的說法,彷彿台灣是因為「BGR的本事十分強大」才跟這家公司解約,但真正原因恐怕剛好相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