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了解,尊重,體察

==================

中國時報 2007.06.17 
布農族遷徙十字路口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七日電)嘉明湖,位於海拔三千三百公尺,純淨美麗,有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做─天使的眼淚;不過,在一、兩百年前它是驍勇善戰的布農族遷徙的十字路口,也是擊退鄒族的古戰場。

 布農族是台灣的高山族群,也是居住在最高海拔的原住民,早期活動在中央山脈二千多公尺以上的高山,大部分集中在西部高山,以狩獵維生,各家族有家族的獵場,互不侵犯。

 十八世紀後,西部布農族發生兩次大遷徙,第一次遷至花蓮的大分山,大約二百年前,大分的布農族再度遷徙,開始往下遷徙至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高度。


 布農族文史工作者阿力曼調查,從花蓮卓溪鄉大分山遷徙的布農族人,到了嘉明湖後,一支往西走遷至高雄桃源的梅山,一支往東到台東利稻,一支往北至台東加拿、龍泉一帶。因此嘉明湖是布農族第二次遷徙的十字路口。

 阿力曼說,沿著嘉明湖往向陽、啞口大崩壁、大關山箭竹林至向陽這個步道,也就是南橫公路沿線這支布農族遷徙下山的足跡,因此霧鹿國小畢業生沿著祖先的足跡,回到當時族人分散的十字路口,相當有意義。

 其次,嘉明湖、三叉山、饅頭山這塊廣大的高原,過去也是布農族擊退鄒族的戰場,布農族人擊退搶奪獵場的對手後,就會圍繞著嘉明湖「報戰功」,向部落婦女誇耀自己的戰績。

 阿力曼說,台灣過去兩支高山族群─鄒族和布農族,兩族群同樣是奔馳於中央山脈,獵場重疊,發生過多次激烈戰爭,善於高山作戰的鄒族勢力範圍一度擴張至向陽山,布農族終於在嘉明湖展開全力反擊,終於在嘉明湖擊退鄒族,鄒族從此未再越過向陽山。

 一百多年後,霧鹿國小布農族的小朋友再度回到嘉明湖,鳴唱「八部合音」,渾厚的聲音,穿透一層又一層的雲霧,繞過一座又一座山頭,告訴祖靈「子孫回來了」!在嘉明湖畔「報戰功」,告訴祖靈,「我們也有這個能力登上嘉明湖,我們留著高山的血液」!
=====================


中國時報 2007.06.17 
布農族小勇士重登3300米嘉明湖 尋根報戰功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七日電)「嗡嗡……」,經過二、三百年,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再度迴盪在台灣的屋脊上;布農族勇士再度回到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嘉明湖報戰功。嘉明湖海拔三千三百公尺,是布農族人的遷徙十字路口,也是驅離鄒族的古戰場,霧鹿國小九位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回到嘉明湖尋根!

 六月十四日晚上,連續幾天豪大雨後,霧鹿國小校長曾淑玉召集老師、學生、家長發放登山設備,小朋友興奮的抱著裝備,曾淑玉卻凝重的問了一聲「明天真的要上山嗎」?家長之一的海端鄉前鄉代會主席邱強永斬釘截鐵的說「出發了再說,下雨立即折返」。

 聽了這句話,曾淑玉下了最後的決定,十五日一大早,霧鹿國小畢業生的嘉明湖尋根之旅,如期舉行!


 十五日清晨五時,五男四女九位畢業生、五位家長、校長和三位老師,準時在霧鹿國小利稻分校集合,往嘉明湖登山口出發。

 登山口前,小朋友卸下裝備,跟著家長一起祭祖,告訴祖靈,「我們要回到祖靈住的地方了,保佑這趟行程平安」。邱強永說,布農族沒有鬼神,只有祖靈。登山口前有一棵傾倒的二葉松,邱強永削下一片樹幹,輕易的點燃,他告訴小朋友,二葉松油脂多,過去布農族拿來當火把,現在的森林火災,大部分是因二葉松所引起。

 過了向陽避難山屋,第一個挑戰是大關山峭壁,二、三百公尺長的六、七十度陡坡,佈滿大大小小的「壺穴」,「壺穴」原來是在河床上形成,卻能在海拔二千多公尺的高山看到,相當稀奇。

 接著是著名的「玉山圓柏」,白色蒼勁的樹幹,迎著強烈的山風,在森林界線上唯一生長的針葉樹讓人感到敬畏;往前推進,則是「中央山脈南斷的驚嘆號」─啞口大崩壁和「睥睨山林的白巨人」─白木林,大自然處處充滿神奇。

 最大的挑戰─好漢坡,幾乎達到八十度的坡度,一百多公尺的山頭,布農族小勇士有些力不從心,儘管如此,還是咬著牙,在校長、老師、家長的加油下,終於苦盡甘來,抵達嘉明湖避難小屋。

 當晚夜宿嘉明湖避難小屋,受到溫度急速下降的影響,男同學古偉傑出現輕微的高山症,發生嘔吐;女同學陳韻如則心跳飆高至每分鐘一百一十下,心臟不適,校長、老師心情沉重,此時只能求助上天,大家手接手為這兩位學童禱告,希望平安度過這一夜。

 第二天清晨,太陽不偏不倚,從向陽山頂冉冉升起,兩位學童平安的度過了這一夜,且體力已恢復,用過早餐,大家直奔嘉明湖。

 「我們回來了!」五位男學生和七位家長在嘉明湖畔圍成一個小圈,口中發出「嗡嗡」的聲音,八部合音再度穿梭雲霧、迴盪山谷。

 完成壯舉的男同學,在女同學的圍繞下,遵循傳統「報戰功」,告訴祖靈,自己是誰的後代,自己如何克服困難登上嘉明湖。

 隨後校長曾淑玉頒發畢業證書給九位小朋友,輕撫小朋友的臉頰說,「你們在學校的最後一堂課─尋根,已經圓滿結束了」!
======================

中國時報 2007.06.17 
驍勇戰士拉馬達星星 印證高山霸主布農族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七日電)台東縣海端鄉初來橋頭,豎立著一尊驍勇戰士的石像,他是最後一位抗日英雄「拉馬達星星」,也是最後一位離開高山的布農族人。

 日本政府統治台灣期間,陸續勸降原住民族群,最讓日本政府頭痛的就是奔馳於中央山脈的布農族,而布農族的「拉瑪達星星」是著名的抗日領袖,曾經發動逢板事件與大關山事件等。

 布農族文史工作者阿力曼表示,日本政府統治時期,台灣的歷史地圖獨缺中央山脈內本麓、向陽山、嘉明湖、三叉山這一塊,主要是因為這些山區是布農族盤據,日本政府根本無法進入。


 後來,日本政府不得已只好在南橫公路架設兩門大砲,逼迫布農族就範,這兩門大砲目前還留在霧鹿國小。布農族成為最後歸順日本的族群,日本人將最強悍的一支布農族,遷居到海岸山脈的鸞山部落,利用卑南溪將生性怕水的布農族隔絕。

 但是,「拉瑪達星星」堅持不肯投降,阿力曼說,他於是帶著妻兒回到中央山脈,並且經常下山突擊日軍。有一次,「拉瑪達星星」的兒子生病,他下山向巫師求援,並且同意以兩支槍交換,後來巫師並沒有救活他的小孩,但是也沒有將兩支槍送還「拉瑪達星星」,甚至與日軍串通,誘騙「拉馬達星星」下山,「拉馬達星星」因此遭日軍活捉槍決。

 「拉馬達星星」的英勇抗日事蹟,永遠為布農族津津樂道,他是最後一位原住民抗日英雄,也是最後一位離開中央山脈的布農族。阿力曼說,如果不是「拉馬達星星」的兒子生病,或許現在他的子孫仍然繼續奔馳在中央山脈。
==========================

中國時報 2007.06.17 
三叉山空難事件跨國搶救 26人罹難神鬼同泣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七日電)六十二年前,一架美國軍機墜毀三叉山,美、日、台跨國搶救,卻遭遇超級颱風肆虐,導致二十六位救難英雄罹難,除了留下一頁可歌可泣的「三叉山事件」外,也證明布農族才是高山的霸主。

 1945年,意義非凡,在國際上,日本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在台灣,則發生史無前例的空難,死傷五十二人,美國、日本、台灣三國聯手跨國搶救。

 台東縣關山鎮公所二千年委託當時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施添褔教授編纂鎮誌時,意外發現1945年時,南橫公路中央山脈曾發生一起台日救難隊聯合前往三叉山救援墜毀美國軍機中的軍官,不幸遇上颱風而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


 這起事件稱為「三叉山事件」,根據施添福的報告,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九月十日左右,一架美國軍機自菲律賓載運日軍俘虜營釋放的美國軍官返國,卻在中央山脈三叉山東北方約六公里處撞毀,機上二十六名乘員全部罹難,階級最高的是少將。

 當時為台灣及日本政府交接的過渡期,日本仍發動關山鎮內阿美族、平埔族原住民及平地人前往救援,結果導致二十六人不幸罹難。

 台東縣警察局關山分局警察文物館,目前還保留了三叉山美軍軍機油桶殘骸,傳述著這段可歌可泣的山、空難。

 副局長曾輝宗表示,當時台東廳應美方要求,派遣憲兵、警察和壯民分二陣隊入山協助收屍埋葬,關山郡(現關山分局)首組成第一陣搜索隊,包括警察二名、憲兵三名、布農壯丁三名,以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於九月十八日自霧鹿駐在所出發入山。

 其次陸續再由關山庄挑選雷公火、德高班寮、里壟、水井仔、崁頂、月野等地阿美、平埔、福佬、客家等民壯七十名,及警察四名、憲兵十五名,共計八十九名,組成第二陣搜索隊,並以巡查部長落谷順盛為隊長,於九月二十七日自新武路駐在所啟程入山。

 第一陣與第二陣搜索隊在九月三十日即將於失事地點會合之際,適逢超級颱風過境,曝露於中央山脈三千公尺以上荒山野谷的救援助人員,經一日夜狂風暴雨侵襲,二十六人死亡,包括阿美族十二名、福佬一名、客家一名、平埔族一名、布農一名,卑南一名、日警二名,及日憲兵七名。

 前海端鄉代會主席邱強永表示,三叉山事件,救難人員以阿美族、布農族、憲兵為主,但是死傷最慘重的是阿美族和憲兵,「阿美族僅有一人倖存,布農族則死一人」。邱強永說,主要是阿美族不了解山上氣候。

 邱強永說,當時參與救難的布農族人,發現向陽山和亞口大崩壁、以及大關山的雲層快速變化,「要變天的前兆」,於是布農族要求大家迅速下山,但是阿美族認為情況不會太嚴重,繼續留在山上。布農族人只好自行下山,只留下一名關山郡員工,死亡的就是這名員工,阿美族只有一人活著下山。

 邱強永研判,當時罹難的二十六位救難人員應該不是被凍死,可能是大關山和大崩壁以及向陽山的風口,風勢太強,將這些人吹落山谷。

 邱強永在三叉山下,向攀登嘉明湖的霧鹿國小畢業生開玩笑說,「布農族和箭竹一樣高,風吹不到;阿美族太高了,風一吹就重心不穩」;雖然是開玩笑的話,這也說明了布農族奔馳高山的優勢,以及豐富的高山生活智慧。

 這一頁可歌可泣的「三叉山事件」撼動人心,也證明了布農族是高山的子民,霧鹿國小校長曾淑玉,帶著應屆畢業生,十五日登上三叉山,希望他們傳承祖先的智慧、勇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