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拜託一下好嗎?

家長還要怪 多元入學?

媒體還要硬掰 是教改的錯?

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都是別人的錯?

都是跟我們意見不同的人的錯?

我們都失去思考反省的能力,

更認為別人也失去思考反省的能力嗎?

請參看:

李遠哲:別都怪教改! 百分之百進大學,沒有什麼錯! 錯在學校是否把孩子敎笨了! 

==================

18分上大學》兒子18分錄取 父母:不可能去念
2007/08/10
【聯合報╱記者林玉文、段鴻裕苗栗縣報導】

以最低分錄取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的陳姓學生,學校表達歡迎他入學,但他的父母不領情,表示寧願兒子重考或是留在家鄉念附近的學校,半工半讀也好,「不可能去念(稻江)」,也「不准他去念」。

陳姓同學昨天不在家,他母親對記者登門採訪,臉色一沈說「這有什麼好寫,人家心情已經很不好、很不舒服了!」

她表示,兒子已決定重考,並到新竹市補習班報名上課,好好再衝刺一年。後來又改口說,兒子已到工廠打工,要加班,不知何時回家。

對稻江歡迎陳姓學生就讀,會好好輔導栽培,陳姓學生的母親反而責怪稻江,「分數那麼低怎麼也讓人錄取」,「又不是很好的學校,而且離家那麼遠,不管學校開出什麼條件,都不可能去念」。

她說,兒子在校成績、資質並不算差,不過考試時表現失常,聽兒子說是被倒扣分數太多,接到成績單她也嚇一大跳。因為考得不理想,本來沒打算填志願,後來是想「多個填志願的經驗也好」,才把志願卡交出,根本沒想到會錄取。

陳姓學生的母親還抱怨,現在什麼多元入學很糟糕,「成績那麼差也能上」,她認為應該達到起碼的分數,否則素質不是很好,念了又有什麼用,何況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大學畢業又怎麼樣,「最好恢復聯考」。

陳姓學生就讀苗栗一所私立綜合高中,他的導師表示,大考後,未再接獲陳姓學生的電話或連繫,不便對在校學業成績或大考成績表示任何意見。

該校的一名主任則認為,大學入學有四十餘種錄取方法,最少的計算三科成績,最多的併計六科成績,因此必須考量稻江學院錄取學生的成績計算方式,不能只以公布的成績,就認定這名學生只考十八分,這是不公平的算法。


【2007/08/10 聯合報】

==========================

18分上大學》無辜的18分 有錯的教改
2007/08/10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錦弘】

平均一科不到三分就有大學念,是昨天最熱門的話題。考十八分的學生、稻江管理學院,無辜地成為「代罪羔羊」。學校當然想招到更好學生、考生更想有好成績,他們並沒錯,錯的是政府和制度。

政府不該這麼缺乏遠見,未預見出生率快速下降,就一下子開放新設這麼多大學;讀了十八年,平均一科只能考二點八分,更是對教育部當頭棒喝,想推動十二年國教,先改善教學品質再說。

教改推動十多年,空有理想,失之躁進,缺乏事前周延規畫、研究,邊做邊錯,邊錯邊改,最後留下一堆爛帳,沒人負責。

當初教改會主張廣設大學,無非希望提升人力素質,減輕升學壓力,但落實到政策,卻忽略應增招辦學佳、學費低的國立大學招生容量,才能減輕學生升學、經濟壓力。

結果新設的大多是高學費的私立大學,缺乏辦學資源及口碑,校方再努力,也難招到前段學生,大家還是拚命補習,擠向台、清、交、成、政大等名校,升學壓力不減。

更要命的是,當時的主政者,似乎完全沒預見未來出生率可能下降,一下子開放那麼多大學,敵不過飛快而來的少子化效應,十幾年後招生人數遠多於出生人數,後段私校再認真,也難逃倒閉命運,教育部再回過頭要訂錄取門檻、退場機制,已緩不濟急,這種政策一般人都想得出來,要部長何用?

人人都能讀大學,只要教得好、畢業有工作,當然是好事,儘管一科只有三分,並不代表學生以後就學不好、學校就教不好,一切事在人為。教育部當務之急,就是確保學校教學品質,讓這些繳更多學費的後段弱勢生改頭換面,才是最好補救之道。


【2007/08/1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