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所以,何必極力唱衰台灣的教育現況!

 台灣學生於2006年首度參加便傳出捷報,教育部與國科會今天和國際同步揭曉成績,測驗結果公布,

台灣學生在「數學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一名

「自然科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為第四名

「閱讀」成績為第十六名

=

「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rogramme for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

PISA 網站:

http://www.pisa.oecd.org/pages/0,2987,en_32252351_32235731_1_1_1_1_1,00.html 

PISA 2006 (這次的國際評比結果)

http://www.pisa.oecd.org/document/2/0,3343,en_32252351_32236191_39718850_1_1_1_1,00.html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15/13/39725224.pdf 

請自行下載

 

 

 

================

 

學生科學素養 57國我排第4

更新日期:2007/12/02 07:20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公布二○○六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在五十七個國家中,第一次參加的台灣,科學總排名第四,僅次於芬蘭、香港和加拿大 

教育部表示,PISA的評量主要分為三個領域,包括閱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以十五歲學生(國三和高一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在評量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後,是否能夠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題目很活 40萬學生測試 

受測學生要靈活運用科學知識與認知技能,針對情境化的問題自行建構答案,題目很活,PISA每三年舉行一次,二○○六年共有五十七個國家、地區約四十萬名十五歲學生接受評估測試。 

OECD指出,二○○○年的PISA強調閱讀技巧,二○○三年以數學為主,二○○六年的焦點在科學。 

芬蘭榜首 日本第6韓11

 

最新公布的評估成績顯示,全球學生平均分數約五百分,芬蘭學生獲得五百六十三分蟬聯榜首,香港五百四十二分排名第二,第三名是五百卅四分的加拿大,得到五百卅二分的台灣第四名。 

台灣的成績在亞洲僅次於香港,也贏第六名的日本,及第十一名的韓國,及第十七名的澳門;台灣也贏過紐西蘭、德國、英國、瑞典丹麥美國排名廿九名,且分數只有四百八十九分,在平均分數之下。 

OECD表示,參加的五十七個國家,國民生產毛額(GDP)占了全世界近百分之九十。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表示,第一次參加評量的台灣,表現十分出色。 

閱讀項目 周二下午公布 

莊國榮表示,有關閱讀、數學等其他的分數細節,以及相關的分析,OECD四日將全球同步公布,台灣周二下午五時會公布,他透露,台灣其他項目還有更優異的表現。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說,昨天公布的PISA排名,只是一個平均的排名,台灣第一次就參加,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對台灣教育的肯定。 

也是國科會前科學教育處處長的林福來說,PISA測驗數學、閱讀與科學能力,這次主測科學能力,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各領域,還有科學認知、態度、情意及興趣等,台灣在各項國際科學評量及測驗上都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拿到好成績,也在預期中。 

林福來說,這次受測是十五足歲的學生,正好分布在台灣高一、高二及國三,高一是第一屆九年一貫學生,這次評量也可以看出兩種制度學生的表現,值得期待。 

他分析,香港能拿下第二名,除了政策支持與對教育的重視外,香港是一個城市,沒有城鄉差距也是原因之一。過去各項評量中跟台灣成績十分接近的南韓,竟然掉到第十一名,則令人意外。

 

=========================

 中國時報 2007.12.04 
PISA國際評比佳 全教會:重點不是排名
中央社

 台灣首度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國際評比成績佳;不過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認為,這項測驗重點不在排名,而是突顯出公部門教育經費支出偏低、班級人數高的問題與台灣排名相關,這才是參加PISA應關注與改進的問題。

 全國教師會指出,這次PISA科學測驗結果,從第三名到第七名的測驗成績其實並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加拿大、台灣、日本、紐西蘭等國表現相近,但和芬蘭和香港卻有明顯差距,因此台灣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而依兩次PISA測驗其他國家經驗顯示,通常成績佳,政府即解讀國家教育改革或施政成功;成績不佳是教師不夠努力,要汰換。

 全國教師會認為,不論政府或是教師都不應為這次學生成績居功,而未來不論成績好壞與否,也不希望政客再做錯誤解讀。

 另外,全教會並認為,台灣公部門教育經費低於PISA 表現優異國家,如果要進步,應增加教育投資,且台灣班級人數過高,影響教育品質。

==========================

 中國時報 2007.12.04 
PISA國際評比台灣成績優 專家:閱讀要加強
中央社

 台灣首度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國際評比,在五十七個參加國中,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表現優,但閱讀排名十六,學者林福來認為台灣學生在閱讀方面要加強,未來才能更具競爭力。

 這次評比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rogramme for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這項計畫自2000年開始舉辦,每三年舉辦一次,這次參與評量的五十七個國家,包括芬蘭、瑞士、法國等先進國家。

 台灣學生於2006年首度參加便傳出捷報,教育部與國科會今天和國際同步揭曉成績,測驗結果公布,台灣學生在「數學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一名;「自然科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為第四名;「閱讀」成績為第十六名,表現雖遠優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但仍不如鄰近的韓國與日本。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指出,預期台灣數學表現會很好,但在閱讀表現上需加強,尤其最好的一群只有百分之四點七,相對於韓國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差很多。

 他說,學生未來會講、會做,但也要靠閱讀才能批判和判讀,因此閱讀需要再加強。

 台北市螢橋國中老師廖怡雯認為,有這樣成績,和九年一貫實施一綱多本,及基測命題靈活度提升有很大關係。

 她說,教「自然科」十五年,剛開始一綱多本,是依照以往方式教課,經學者建議開始靈活運用教具、資訊,改進上課靈活度,學生也跟著靈活起來;現在教育環境,孩子的創造力被啟發了,孩子創造力沒有被壓抑,她期待教育工作可以在這樣環境繼續下去,讓教師更有教學熱誠。

 參與閱卷的宜蘭縣立凱旋國中老師黃進德說,現在基測命題會引導教師教學走向,從事教育工作十年,基測命題更生活化。

 南投縣竹山高中陳映辛指出,這次測驗顯示科學素養好,讓教師很高興,這些年來學校科學教學重體驗教學,有相當成績出現,鼓勵學生多參加講座,寒暑假參加科學營,多參加科學活動,使科學往下紮根。

==================

 

 

 

 

 

 

[李東昇的意見]因為過去統編本

 

以及呆板僵硬的一元課程跟聯考制度

把這些成年人的童年對書的熱愛

完全的消滅了!!!

所以,別怪這些成年人

要怪當時的教育制度!!!

所以 他們才會不喜歡念書!!!

你還要讓教育制度回到以前那樣嗎?

讓戕害你的教育制度,再次戕害你的孩子嗎?

讓孩子在多元學習的環境中成長

讓他們喜歡書,喜歡念書,好嗎?!

==================

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 450萬成人不看書,台灣怎來競爭力

•遠見 2007/08/21
閱讀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根據《遠見》2007閱讀大調查,近八成國人認為看書重要,但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450萬、1/4國人不看書,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遠落後香港5855元。


【作者江逸之】

閱讀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根據《遠見》2007閱讀大調查,近八成國人認為看書重要,但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450萬、1/4國人不看書,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遠落後香港5855元。



(攝影蘇義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所有華人倒背如流。

但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國人卻不愛讀書,每週閱讀時間只剩寥寥可數的2.72小時,平均每天只花23分鐘看書。

當全球各國掀起全民閱讀浪潮,把閱讀能力當成國家重要競爭力之際,國人的閱讀力究竟如何呢?

《遠見》針對超過18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閱讀大調查,完整描繪出國人的閱讀面貌。

《遠見》調查結果顯示,電視、網路大大打敗書本,成為全民的最愛。


花多少時間看書》2.7小時 遠遠不及電視與網路

台灣每位民眾平均每週花在看電視的時間為16.94小時,上網時間達7.41小時,而閱讀時間2.72小時,只有占看電視加上網時間的1/9。

令人憂心的是,全國高達25.4%成年人完全不看書,約450.9萬人,相當於三個高雄市的人口數。

而高達25.5%的人很少看書,和完全不看書25.4%的人幾乎一樣多,總計超過一半成年人沒有看書的習慣。

再依年齡分析,屬於工作職場主力的25歲到39歲年齡層的人,竟然超過三成很少看書,閱讀時間還落後於全國平均值。

這可能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正處於要建立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期,導致他們的閱讀時間大大減少。

本次調查也有一個有趣發現,目前正處於大學與研究所階段的18歲到24歲年輕人,上網已經取代電視,成為最大的休閒活動。

18到24歲年輕人,每週掛在網路的時間為19.47小時,收看電視16.91小時,看書只剩下了3.38小時。而若排除較少上網的人,經常上網年輕族每週甚至高達23.69小時在網路上。

這一群七年級後段班的學子們,「網路像怪獸,啃食掉看書的時間,」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祕書長陳昭珍擔憂,網路也可提供學習管道,但也有過多未經整理與錯誤的訊息混雜其中。

他建議年輕人,與其大海撈針般地找網路資料,倒不如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結構完整的書籍。

的確,年輕世代已經習慣網路閱讀的模式,長期推廣閱讀運動的陽明大學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觀察,她的兒子竟然可以用電腦看完800多頁的《哈利波特》,「我出國都帶書,他卻都只帶電腦。因為所有他要看的書都已經在電腦裡。」

但是洪蘭也擔心年輕世代太過於沉溺於網路與電視的聲光效果,會產生「假性過動」症狀,隨著電視節目每七、八分鐘進一次廣告,造成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而文字的閱讀,有助於訓練小孩的專注力。」


誰愛看書》高學歷者 每月讀3.1本書

台灣人看書時間少,看的書當然就不多。

調查顯示,若不含雜誌、漫畫與考試用書在內,國人一個月平均只看1.72本書,即使有看書習慣的民眾,一個月平均也只看2.77本書。五成民眾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只讀兩本以下的書,還有13.6%的人最近一個月完全沒有看書。

而45到49歲的中年人也是全民閱讀的另一個大斷層,11.3%的人都沒有看書,更有兩成一的中年人一個月看書不到一本。

閱讀行為與社經背景又有何關係?《遠見》調查顯示,收入與學歷愈高的人,閱讀頻率也愈高。顯示閱讀跟一個人的競爭力息息相關。

以學歷看,學歷愈高看愈多書。24.6%研究所及以上學歷的人,每天看書,平均每個月看3.12本書;而高中職學歷的人僅有7.4%會每天看書,每月只看1.63本書。

以收入看,每月收入7萬元以上的民眾看書最多,19.1%的人每天閱讀。


誰愛買書》月收入過7萬 年買書達8.9本

國人在購書行為上,又有哪些特色?

若把雜誌、漫畫與考試用書排除後,台灣民眾平均一年買4.18本書,並且男性買4.39本,比女性買的3.95本還多。而有習慣買書者,一年買了8.09本書,月收入超過7萬元的民眾最愛買書,一年買了8.92本。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兩成八的民眾過去一年沒有買過書,35.3%民眾一年買不到五本書。事實上國人的每年購書量遠落後其他先進國家,根據加拿大研究機構CRÉATEC所進行的2005年「Reading and Buying Books for Pleasure」調查顯示,加拿大國民買書量約12.3本,而英國約8本。

國人對於購書的態度,傾向於「不買書者更不買書、會買書者買更多書」。

《遠見》調查發現,學歷愈高的人,購買力立即呈現倍數成長。國小學歷的民眾,雖然一年只花252元買0.79本書,但研究所以上學歷,平均購書量近10本。若是有經常購書習慣者,研究所以上購書量可以達12.14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小學歷者並非人人不愛看書,若有經常購書習慣者,已願意一年花2219元購買6.99本書,購買力激增7.8倍。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

 

 

 =====================

北歐系列:

 丹麥1.2%成長率,瑞典15%失業率! 幻想北歐一切完美的人,快醒醒吧!

台灣只贏丹麥氣候?!胡扯! 論如何借鏡他國經驗

 丹麥瑞典挪威競爭力驚艷

 沒有成績單的第一名(丹麥特輯)推薦必讀(商業週刊 1001期)

  兒童幸福荷蘭第一英美墊底

 學北歐人過生活─ 簡約、效率、重視家庭

芬蘭經驗 第三章(李東昇的分析報告)

芬蘭經驗 第二章 

芬蘭經驗 第一章

結語: 直接民權是台灣該學的北歐經驗 (丹麥瑞典挪威競爭力驚艷 該學什麼?)

(北歐系列最終回)台灣政客民主 遠遜北歐公民倫理 

======================

首先為大家簡介:

何謂: 無綱一本,一綱多本,一綱一本,一綱一本+參考資料

再跟大家說明,來戳破郝龍斌 的 [偽 一綱一本] 的 謊言!  

  

我必須說:這些話題,根本是被 不懂教育的 媒體 跟 政治人物 炒作起來的!

1.無綱一本:國立編譯館(部編本) 不需要課程大綱,全國統一教材

2.一綱多本:訂定[課程綱要(即一綱)] 開放廠商依照綱要各自開發教材

3.一綱一本:只單獨由 國立編譯館 依據 課程綱要 提供全國統一教材

4.一綱一本+參考資料:只有 部編本(統一)+ 各廠商提供 參考資料

5.偽 一綱一本:各縣市政府統一指定一本(從 一綱多本 中)

 

接下來我簡單分析,利弊得失:

 

無綱一本,根本不可能走回頭,因為 課程綱要 就是 根據

能力指標,設計一套 九年(未來會變成14年,99年)連貫的策略!

怎麼可能恢復 任意由不同人,各自編輯不同年級的教科書

我特別提醒:物理(自然)的課程 跟 數學能力指標,有沒有關係呢?

當然有!!! 我相信我這麼提醒,你就會明白!

所以,怎麼可能 回頭用 無綱一本?!

那麼 同樣只有一本,也遵守課程大綱,只由國立編譯館來編(一綱一本)

你會放心嗎?! 不怕又有御用學者,意識形態嗎?

多元社會,竟然還要搞一個 全國唯一教材?! 政府提供?!

我無法想像!!!

任何人都很容易了解: 應該 教育部 也編一套教材,廠商也編無數套教材

然後由 國立編譯館 公評審查! (誰說 教育部編的一定比較好!你相信嗎?

杜正勝編的喔! 你要用嗎?!) 內容符合要求,公開由各校自行比較採購

(一綱多本)這樣的市場機能比較好,還是 唯一 一本部編本 比較好呢?!

難道這麼簡單的道理,家長不懂嗎?! 在市場競爭下

價格會越來越便宜,品質會越來越好!!! 這不是我們要的嗎?

至於 [北北基 郝龍斌/周錫瑋/許財利]提出的偽一綱一本 就是 只是把

各個學校的 教材選擇權 搶過來,由台北市政府等決定!!!

此舉已經違反 國民教育法 !

更重要的是: 你相信 這會減輕家長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壓力嗎?

這種伎倆,假借民怨,試圖欺騙不了解真相的市民(縣民)

掩飾非法的事實,我不得不懷疑,是否涉及三縣市聯合採購的弊端

此舉也必然違反 採購法! 儘管辯稱 還是由學校購買!?

但是 學校根本沒有選擇權,這根本就是 違法採購!

北北基的市民縣民,你們還要被騙嗎? 檢調單位,必須主動調查

北北基的政策制定過程,是否跟 許財利 公車舞弊案 如出一轍?!

我確信這是 合理的懷疑!

那麼,一綱一本+參考材料 確實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因為 如果由部編本(一綱一本的課本)+民間(一綱多本的參考資料)

確實可行! 但是,統編本的疑慮,大家放心嗎?(政府編的你放心嗎?)

如果大家反而在課本的部份,真的這麼信賴政府(教育部)的話!

當然 一綱一本+參考材料 可能是一個好方法!

 

=========================

關於 北北基測:

我個人 完全贊成 有兩個以上 的 基測!

簡單的說 並不是 全國只能有一個 基本測驗 機構!

但是 我反對的是:

1.為何要同一天舉行!

我們的孩子跟家長,何必要 [選邊站]!

這不是可惡了嗎?

我的孩子已經高三跟大二,我不是為我自己生氣!

我經營的事業,根本跟升學無關(全球化有關)

我不能接受的是: 如果到時候,全國的人都來報名

要考北北基測,怎麼辦?! 考試當天,台北縣市一起癱瘓!

反之,各個學校是要訂定 兩個入學標準嗎?

兩個標準 能通用 跟 互換嗎?

這些問題,都還沒人能有把握絕決之前

就要在 三年後實施 ! 而且還要在 同一天舉行!

到底是誰的政策! 郝龍斌要承擔嗎?

  

 

2.我更生氣的就是 如網友所說:

台北縣市的教育資源,冠於全國!

但是,這些教育資源,也是全國人共享的資源!

不是 臺北縣市 私有的!

身為 國家首都的市長,全國最大縣的縣長

竟然 如此 目光短淺,心胸狹窄!

真的,不知道 林正則,朱立倫,胡自強 要怎麼看這件事?

身為台北人,我感到 羞恥!

 

 

 

3.關於一綱多本跟一綱一本的爭議

看清楚: 郝龍斌的主張 只是

把原來 各個學校各自選擇教材的權力收過來

找一組人來決定[北市北縣基隆]用同一個

[一綱多本]堶悸暨某一本]而已!

換句話說:

全台灣還是 一綱多本, 只是 北北基 指定同一本!

明白了嗎?

請各位想清楚? 你的孩子的負擔會減輕嗎?

容我再提醒一次:
=====
林騰蛟說,未來北北基只會共辦一次基測,而且與全國第一次基測同步舉行,考生只能擇一考試;參加北北基共辦基測考生的分數只限用於「申請入學」和「甄選入學」兩個管道,北北基跨區考生,或以五專、高職為志願選項的考生,建議參加第二次全國基測。
=====
大家看清楚了嗎?

=========================

 

[李東昇的說明]最新消息:4/12李慶安輪值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排定請教育部部長列席報告「一綱一本及一綱多本之爭議」,並備質詢。
 
顯然立法院也有人要推動一綱一本
 
尤其李慶安委員,一再以[補習班的數目增加]
 
來作為[教改失敗]的證據!
 
我更必須嚴正駁斥!!!
 
政治人物的腦袋,才是教改需要改革的一部分!
 
 
 
[李東昇的意見]

 

 

解答:考一綱還是考一本,差別在這裡!

 

 

 

 

 

[李東昇的說明]大家知道基測怎麼考嗎?

一綱多本 基測必須考一綱, 一綱一本,可以考一綱,也可以考一本

考一綱,就不能出任何一本!

考一本,就直接出這本!

大家看出來 問題在哪裡了嗎?

大家知道 為什麼 考一綱 跟 多元開放 的核心競爭力有關?

稍後跟大家揭曉!

如果 郝龍斌市長 根本就搞不懂,又如何能制定政策呢?

包括 參予討論的網友們,對這個問題也不了解,如何支持或反對

一綱一本 或 一綱多本 的政策呢?

我會跟大家詳細說明!

因為 [能力指標] [數位學習] [metadata] [公標籤] [多元智能]

就是我的本業! 我會舉出實際明確的真實例證(學測試題)來說明!

你了解之後,就會知道 一綱一本 跟 一綱多本 根本不是幾本課本的差異

先看 參考資料:

基測中心: http://www.bctest.ntnu.edu.tw/

請點選 基測Q&A 跟 歷屆試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androslee 的頭像
    alexandroslee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的新家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