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意見]
從漢朝,丹麥,芬蘭到台灣,證明
一個國家選擇了什麼樣的教育制度,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一個國家的兒童,少年,青年,年輕人 通過教育制度
決定了這個國家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之後的未來
2008台灣要選擇怎樣的教育制度?!
請拋棄偏頗的意識形態與政黨之爭
敬請新政府妥善處理一綱多本爭議
漢朝的關鍵是 太學生的人數跟科舉制度
丹麥的關鍵是 沒有成績的成績單
芬蘭的關鍵是 沒有教科書的教育制度
過去台灣的成功關鍵是 非義務的義務教育
(ps:不是聯考跟統編本)
所以 後來我們用 漢字,漢語,漢人
所以 丹麥,芬蘭成為世界競爭力超強的富裕國家
所以 台灣今天能夠在世界有一席之地
但是,從各類的國際競賽,教育評比台灣都是名列前茅
可以知道,一綱多本等教育改革,確實已經擁有非常多的成效
從扯鈴,調酒,美髮到電玩小子等
更多的台灣年青年,在世界發光發熱
可以知道,台灣的多元教育制度
已經生根發芽
台灣現在要選擇走回聯考,走回統一教科書嗎?
當年台灣成功的教育制度,現在還適合來教育台灣2020年的主人嗎?
我認為答案非常清楚
不論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都無法降低孩子的學習壓力
因為壓力不是來自一本或多本
壓力來自我們的家長跟老師,是否具備面對明日世界的能力?!
在統編本跟聯考的時代,升學壓力有小過嗎?
不是多本課本就會換成多本參考書!
而今天基測考綱不考本的超優異考試制度
卻僅有少數家長跟老師,了解如何因應
這才是學生壓力的來源!!!
現在台灣教育改革最大的失敗
就是在於 未能教育好 老師家長跟政治人物
台灣的教育制度,是要高瞻遠矚,以台灣的前途為念
還是要以迎合現在家長跟政治選票
答案不是很明顯了嗎?
選票! 這必然是魔鬼的誘惑
但是,然後呢?!
台灣今天選擇了這樣的教育制度
台灣的明天在哪?! 二十年後的台灣會怎樣?!
難道能不慎重嗎?!
建議任何教育制度變革,必須謹慎跟周延
當年發了四年才決定教改的方向
今天可以一天就推翻過去的決定嗎?
難道不需要好好的徵求台灣關心教育的各界
難道不需要通過充分的討論溝通跟宣導
就要貿然決定台灣的教育制度嗎?!
請大家一起來關心跟討論
====
請參看:
•請連署支持維持多元學習的教育走向
•「正確推動12年國教,妥善處理一綱多本爭議」座談邀請函
證據:
===================
先從古老的中國談起,
漢朝成為民族的代稱,他輝煌的成就是來自武力嗎?
是來自教育制度!!! (武力更強盛的是匈奴)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爲博士置弟子50人,這是漢代太學建立的標誌。此後太學的規模不斷擴大。昭帝時太學生增至100人,宣帝時達200人,元帝時達1000人,成帝時發展到3000人。東漢質帝時,太學生多達30000人。
漢武帝實行的“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指導下,漢代的各類學校紛紛出現,官學有中央辦的和地方辦的,中央官學又有最高學府——太學,以學習儒家經典爲主要內容,還有鴻都門學、宮邸學等專門學校,地方官學都是學習儒經的,此外還有民間辦的大量私學,包括高級程度的經師收徒講學和初級程度的蒙學。封建學制系統已大體形成,爲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學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礎。
================
丹麥該台灣一樣是小國家,
丹麥人富裕,人均國民所得三萬四千六百美元(根據CIA購買力平價後),全球國家中排名第七。平均月薪合新台幣十八萬元,是台灣的四.七倍,即便送報生都能拿到月薪新台幣十幾萬元。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窮人的國家。
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丹麥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好奇的精神,並且喜愛學習。在OECD針對十五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鑑計畫(PISA)中,丹麥孩子的絕對分數表現也許不是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我做數學因為我喜歡它」這樣的問題時,有五九%的丹麥學生表示贊同,高於OECD平均的三八%。
==================
芬蘭14歲學童在1991年的IEA閱讀能力評比中就已經是第一,在1998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針對16到25歲的年輕人所做的閱讀能力評比中也是第一,2000年及2003年PISA又蟬連冠軍。在OECD的研究報告中,測驗結果把閱讀能力分為五級。在所有參與測驗的學生裡,只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學生到達最高的、第五級閱讀能力。而讓人驚訝的是,芬蘭竟然有18%(將近1/5)的學生達到第五級閱讀能力,只有2%的學生在第一級以下。研究顯示,有18%的芬蘭中學生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單純為了享受閱讀的樂趣而閱讀。41%的芬蘭學生認為閱讀是他們最愛的閒遐活動,如果只計女學生,比例則高達60%。芬蘭學生更是所有國家中閱報率最高的,上圖書館借書的次數亦高於所有國家。
芬蘭96%的孩子接受一年的免費學前教育, 99.7%學齡孩子完成免費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午餐、醫療也免費,全國基礎教育的學校超過3500所),94%升學至高中職(高中職學費及午餐費全免,但要負擔材料費),有65%的芬蘭人上大學或技術學院,而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擁有碩士學位。大學免學費,但須付費加入學生會,以獲得優惠膳食、醫療等福利;大部分大學生每個月會從政府收到最高600歐元的生活補助。令人驚訝的是,芬蘭並非教育支出最高的國家。根據OECD的計算,芬蘭每年花在每個學生平均約6000美元(國小到大學),比OECD國家的平均6360美元少,比最高的美國10240美元更少。
芬蘭,這一個國家,競爭力為何如此之強!
而且是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內,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變成一個全世界競爭力最強的國家!!!
答案就是 [教育]
=======================
===================
請參看:
•這樣的台北市教育局長跟主秘(與已婚女老師爆發不倫戀 北市教育局主秘記過降調)
•請傳閱「一綱多本是國際潮流 不可逆轉──東亞教科書政策論壇」
•別讓馬英九變成陳水扁!!!
•誰適合當教育部長?
•突破四百五十萬人次點閱
•向謝長廷及綠營致敬: 轉載 謝長廷敗選宣言,提醒大家記住,這才是民主風度!!!(再譴責連宋等選後暴動及撕裂社會!!!)
•人民怒吼棒打陳水扁下台!!!
•莊國榮跟江霞,功不可沒!!!
•台灣選民太偉大了!
•三百萬賭爛票大爆發!!! 大家受夠了
•我擔心的來了!馬:中國先撤飛彈
•我錯了!馬英九竟然大贏,投票率竟被拉高超過70%以上!很對不起!我錯了!
•龍應台,臺灣不需要你說的那種政治家(全文轉載 from 楊琝)
•敬邀加入連署:搶救蕭曉玲,不容台北市以教育祭旗
•為了台灣青少年競爭力決不能把票投給馬先生,因他 要走回頭路一綱一本,詳請請看我的論述 ─ 從「 中國崛起」談「一綱多本」
================
教育政策系列:
請參看:
•國文課本文言文縮水學者呼籲恢復83年部編本?!會不會太扯了!
•假一綱一本,真兩種基測(侯議員你錯了!中國大陸是一綱多本!)
•強力反對用[兩種基測]來殘害孩子
•郝龍斌為何不敢回答? 為何違法也要急著推動一綱一本北北基測?
•關鍵問題是: 考一綱還是考一本! (重點根本不是 教一本 或 教多本)
•高雄教師會正式決議反對一綱一本修法(全文轉載 任懷鳴 信件 及 宣言)
•這樣的立委?(2007.4.12立法院一綱一本專案報告委員發言紀錄)
歡迎收聽我們對世界公民運動的對話(教育電台 96/4/27 16:05 親子學堂節目)
歡迎收聽親子學堂(聽聽我們對世界公民運動/台灣教育現場的討論)
[李東昇的意見]如果你關心台灣的教育政策
如果你真的關心台灣的孩子,關心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如果你關心一綱一本/北北基測 vs 一綱多本/十二年國教
請你一定要看過這個部落格: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
請你一定要看過這篇文章: •一綱一本爭議全輯(必看)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58730
我提供了最完整的新聞報導,相關文章,以及第一手的資料
請你一定要看過這些文章
•教科書制度與政策變革
•改革與傳統真的背道而馳嗎?
•今是昨非,抑或昨是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
•一綱一本無助紓解升學壓力
•一綱多本太沈重? 學者: 升學考試才是壓力
•適才適性,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擇權
•一綱一本=走教育回頭路?
•請保障學生多元學習,維持一綱多本(作者:丁志仁)
•請願書(禁止其以任何脫法方式違法實施「一綱一本」方案)
•我們所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全文轉載 from 朱學恆 路西法地獄)
•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 (還要培養有標準答案的孩子?!)
•郝龍斌周錫瑋如期推動一綱一本教科書計畫?!
•中小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研究
•台灣及世界教科書選用制度(轉載)
•推薦:教出品格力(2007親子天下教育專刊)
•這樣的立委?(2007.4.12立法院一綱一本專案報告委員發言紀錄)
•郝龍斌為何不敢回答? 為何違法也要急著推動一綱一本北北基測?
•關鍵問題是: 考一綱還是考一本! (重點根本不是 教一本 或 教多本)
•高雄教師會正式決議反對一綱一本修法(全文轉載 任懷鳴 信件 及 宣言)
從漢朝,丹麥,芬蘭到台灣,證明
一個國家選擇了什麼樣的教育制度,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一個國家的兒童,少年,青年,年輕人 通過教育制度
決定了這個國家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之後的未來
2008台灣要選擇怎樣的教育制度?!
請拋棄偏頗的意識形態與政黨之爭
敬請新政府妥善處理一綱多本爭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