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

以我多次近距離跟馬市長面對面的經驗

我認為 馬主席是國民黨中 私下也還很尊敬陳總統的少數人

他在檯面上,有時不得不對阿扁嗆聲,但是 還是言必稱 陳總統

我的經驗跟直覺,認為他並非做作,而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而他說 馬英九現象,只是幻覺, 我也覺得他是真心的這麼認為

但是 被帶著有色眼鏡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報導起來,卻完全走樣了!

唉,再說一次:台灣今天的政治亂象,就是另一種 非馬英九現象

是由弱智媒體跟低能政客所共同演出的 非幻覺

====================================


 

馬:「馬英九現象」只是幻覺
何博文、郭淑敏/台北報導

受到美國高規格接待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強調,「馬英九現象」一詞頻頻出現在政治人物口中,「那只是少部分人的幻覺」。去年三合一選舉後他已說過,民進黨是自己打敗自己,與他無關,他去美國也只是把實話說出來,大家千萬「不要有幻覺」。

馬英九更直言,民進黨只要不貪汙、揭弊案、兩岸關係走務實路線,回到主流民意,「就不會有人覺得馬英九很厲害了。」

馬盼會扁 府:歡迎

何博文、林淑玲、劉添財/台北報導

結束十天密集訪美行程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清晨抵台後,隨即主動表示,將請黨秘書長詹春柏安排,與陳水扁總統見面建議一些「趨吉避凶」之道。

稍晚馬英九表示,下周是與陳總統見面的適當時間。當然,這樣的會面必須是在媒體面前全程公開。

才下飛機,腳還沒站穩,民進黨主席游錫?就是一頓砲轟。得知游錫?批評他所提的「一中」是自欺欺人,馬英九反問,「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非常清楚,怎會是自欺欺人呢?」只有主張台獨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馬英九強調,不必特別為此行的訪問過程向陳總統報告,但有一些感受與良心建議,也就是當發現兩岸未來,以及國家出現危機時,身為負責任的在野黨,必須要將危機告訴執政者。

他也說,這次去美國,並非刻意用見美方來「故意氣」陳總統,「國民黨不是小氣的政黨。」

馬英九主動「踢館」,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李南陽晚間表示,府方基本態度是「歡迎」,不預設條件,但國民黨還沒來連繫。會面的形式、時間、地點等,可由雙方秘書長先透過會前會安排。

對於民進黨表示要檢驗馬英九訪美的言行,馬表示歡迎,但他也諷刺「執政黨檢驗在野黨,在全世界民主政治中是少見的」。不過,他有信心禁得起檢驗,但沒有人是十全十美,如果有錯也會虛心接受,讓他有機會改正。

馬返台 媒體被拒於管制區外

高興宇、陳麒全/中正機場報導

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旋風式訪美行程結束,在廿九日清晨六點卅分返抵國門,面對馬英九訪美期間的超人氣,他踏進國門卻立刻被「冷處理」。

警政署和航警局駁回媒體進入管制區採訪的申請,禁止媒體進入機場管制區採訪與拍攝接機的熱鬧畫面,讓馬英九返國的畫面冷冷清清。

駁回禁區採訪 警稱無特殊考量

警政署不准媒體進入機場管制區採訪馬英九,被媒體批評為執政黨制馬的第一步,但航警局澄清,指這係單純的行政作為,並無特殊的政治意味。

航警局表示,國民黨主席也是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於三月廿九日搭乘中華航空班機入境,共有九家媒體依規定,於四十八小時前向航警局申請進入機場管制區採訪,經航警局初步審查,除一家有線電視台不符申請程序外,共有八家媒體符合申請程序。

航警局於是將申請單依規定轉送警政署審核,警政署於廿八日與台北市政府新聞處會商,因新聞處表示馬市長抵台後,將於第二航廈記者招待室召開記者會,各媒體應無再進入管制區採訪的必要,故警政署不核准媒體進入管制區採訪。

不過,馬英九在十九啟程出訪美國時,各媒體依照相關規定在四十八小時前提出管制區內採訪申請,獲得了警政署與航警局的同意,核發臨時採訪證;而在廿九日馬英九結束訪美行程返台時,各媒體同樣依照相關規定提出在管制區內採訪申請,卻被航警局打了回票。

新聞處否認曾說禁區採訪可免

記者會結束後,當記者們詢問新聞處官員為何「不同意」記者進入機場管制區採訪時,台北市新聞處官員相當驚訝的表示,並沒有向航警局提出不讓媒體記者進入機場管制區採訪的要求。

新聞處副處長吳秋美向處內承辦人員求證後表示,廿八日新聞處四科曾接到警政署一位呂姓官員來電聯繫。當時新聞處即表示同意媒體進入機場管制區內採訪;對於航警局表示新聞處拒絕媒體在管制區內採訪馬英九一事,新聞處毫不知情。

和平與繁榮之外:馬英九的兩岸論述拼盤

中時社論

一趟訪美行,馬英九再度為他自己與藍營蓄積了更上層樓的政治資本。儘管綠營依舊磨刀霍霍,一字排開爭搶著要批馬,但對馬英九而言,他所著力的戰場,已經從朝野推進到了兩岸。換言之,馬英九走這一趟真正想打開的空間,其實是他的「兩岸論述」,他直接說服的對象是華府,間接傳達的訊息則是指向北京。撇開二○○八的議題不論,馬英九已經藉由這趟訪美行,置入了他在台美中三邊關係中可以操作的槓桿。

論內涵,馬英九這回在美國所傳達的「兩岸論述」,其實沒有太多新意,翻來覆去講的就是那幾句話,如主張以「五要」來推動兩岸對話,並宣稱此舉符合美國利益;再如強調要讓台灣未來扮演「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角色等,都是不帶任何火氣,也不會引發爭議的語言。他更動員了許多正面價值的修辭,如和平、繁榮、穩定、交流等,這種修辭風格的表述形式,原本平淡無奇,但就是因為有了陳總統元旦文告與終統論的襯托,反而形成某種的鮮明的對照。某種程度說,馬英九似乎刻意營造某種印象,顯示他並不是那種會動輒製造「驚奇」的領袖!

進一步說,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很像是個經過精心挑選,再刻意組合拼貼出的「大拼盤」。他重拾被綠營推翻的「九二共識」,添加去年連胡會所達成共識的部分內容(如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甚至還吸納部分綠營的主張,例如他將陳水扁有意廢棄的「四不一沒有」,完整的接收過來,強調這就是他所謂的「維持現狀」;他也一再重申台灣的未來,必須由全體台灣人民決定,這正是綠營經常使用的語言。他主動提二二八,談台灣被孤立的悲情,也就北京一再打壓台灣外交空間向中共嗆聲:「不要逼反台灣人!」這些切入議題的方式已經不是傳統的國民黨論述,但與綠營的主流論述間還是有明顯區隔。

耐人尋味的是,在軍售議題上,馬英九此行其實並沒對美國做出新的承諾,但華府顯然已經接受他對「合理」軍售的說詞;在主權議題上,馬英九「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現階段北京也不可能接受,但也未見北京有任何立即的嚴詞反駁;在朝野議題上,馬英九也儘量避免使用引發對立的言詞,甚至返台前還拋出扁馬會的倡議,讓綠軍好整以暇的批馬陣仗,有些使不上力。可以這麼說,馬英九的兩岸論述,不一定能讓各方都感到滿意,但也不致激起任一方立即情緒反應。

所以現在的課題,反倒是各方怎麼接這個球了。先談執政黨這邊,除了為批判而批判之外,大家其實也都在關注,綠營會怎麼回應馬英九所提出的兩岸論述,全盤否定嗎?如果認定馬英九的主張一無可取,那麼綠營就得更積極的證明,他們的終統、新憲、積極管理等論述,確實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甚至打開兩岸僵局。執政黨必須有所警覺,馬英九的部分主張已經在向淺綠挺進,如果未來只是拿深綠的路線去防堵馬英九的話,被邊緣化的一方絕不會是馬英九。

同樣受到關注的則是北京的反應。相對於民進黨,北京應該樂見馬英九再度重拾「九二共識」、繼續堅持「四不一沒有」,但大家真正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這裡,而是接下來北京會怎樣因應馬英九所提出的「暫行架構」、「和平協定」等主張。要知道在當下的台灣,認同中華民國、爭取國際空間是沒有藍綠分歧的,北京如果不願轉換思維,繼續堅持以「中央對地方」、甚至「內外有別」的方式對待台灣的國際參與,那麼阻礙兩岸善意互動的責任,就不在台灣這邊了。

或許可以這麼說,藉由兩次出訪的機會,馬英九成功的讓一個曾經被擠壓的「維持現狀」論述,重新打開活動空間,有人可能批評其是「新瓶裝舊酒」,也可能譏其是拼裝的「大雜燴」,但在經歷數年藍綠零合對抗後的台灣,要尋求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不正是只能這樣?最後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許是,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如果有其積極性與可操作性,難道還是只能等到二○○八的大選揭曉後再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