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你認為誰是「眼光狹隘小黨」

=======================================

美商會:勿讓「眼光狹隘小黨」封殺經濟
李亮萱/台北報導

 

四十%上限不利台灣!」,新年一開始,美國商會就大力砲轟,認為隨著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台商被投資上限卡住的企業越來越多,導致企業出走,金融市場元氣大傷。美國商會甚至指出,立院應盡快修法、放寬限制,不要讓「眼光狹隘的小黨」封殺台灣經濟發展。

美國商會在最新一期的會刊中指出,雖然四十%的大陸投資上限管不到跨國企業經營大陸市場,但卻衝擊台灣資本市場的健全性,也影響金融業者及經濟發展,甚至與每一個在台灣作生意的人都有關係,因此,美國商會也十分關心。

美國商會認為,四十%投資上限並不能阻止台商繼續投資大陸,在國際化的環境下,台商有其他管道可以擴張經營版圖。例如,許多企業設立獨立子公司,在香港上市,也有台商甚至在台灣下市。美國商會憂心,這不但會讓台灣金融市場元氣大傷,政府希望打造台灣成為區域籌資及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也跟著受挫。

美國商會以日前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凱雷收購日月光半導體為例指出,凱雷的收購價高於日月光國內股價的十%,該消息一出,日月光在紐約股市的價格應聲上漲十五%。

貝爾斯登證券亞洲有限公司的高級常務董事葛文高(MichaelKurtz)指出,這起交易最大的利基是,日月光可以利用購併重整為外資企業,迴避台灣對投資大陸的限制,包括四十%的上限,及其他對高科技業者的限制。

但美國商會認為,十%到十五%的利差,代表著「政府反中立場」導致的「經濟損失」。

雖然在此限制下,跨國企業有機會以低價收購體質良好的台灣公司,但美國商會也憂心,若類似的情況一再發生,只會耗盡台灣的經濟活力。

對此,美國商會呼籲,正在立法院審查中的大陸投資修正案,不要再被「眼光狹隘的小黨」給封殺了。

洪奇昌:扁蘇兩岸政策 務實但嫌遲

曾薏蘋、高有智、蔡慧貞/台北報導

總統陳水扁元旦談話宣示,兩岸經貿政策,沒有「蘇修」路線。前新潮流系大老洪奇昌昨天認為,總統是挺蘇的,這也是扁蘇務實兩岸政策。但這些開放政策,都是合理的漸進式開放,例如兩岸包機政策上,下階段應會朝向周末包機常態化。

預告股市上萬點 扁有深意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表示,總統站在制高點,對於所有的事情他都很了解,他強調,尤其是國防、外交、兩岸,都要經過總統點頭,總統也都清楚知道,這些作業也都經過陸委會、經濟部和國安會綿密的作業,所以「總統是把過程和相關決定講得很清楚」,「讓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政府是一體的」。

洪奇昌研判,總統日前公開表示,股市將上升到萬點,從最近兩岸經貿開放政策,總統應該是為了兌現自己承諾。他預估,未來還會有更多務實、開放的政策。

洪奇昌指出,美國在二○○四年,已經開放八吋晶圓○.一八微米製程技術到共產國家,台灣今天才開放,顯然晚了二年,在管理、技術、資本輸出,更是晚了十年,這次兩岸經貿政策釋出兩項利多,可說是「務實、遲來」的政策。

最近經濟部長陳瑞隆更因此遭到台聯立委炮轟。洪奇昌表示,中國每年有三百五十億美元的IC市場產值,若讓台灣有些初期階段技術的廠到中國,可以維繫獲利,盈餘透過合法管道回流台灣,這個部分不應該受到批判。

下階段為周末包機常態化

至於開放人民幣兌換政策。洪奇昌認為,人民幣是亞洲穩定的強勢貨幣,除了日圓,有可能成為國際成熟貨幣,台灣過去一段時間,在技術、管理、市場都還領先中國,台灣每年有四百萬人到中國商務、旅遊,中國每年也有十多萬人來台商務、旅行,但其中的匯兌損失,為何不能讓台灣自己操作?

他舉例,今年台灣與中國,就有近六百億的貿易順差,台幣與人民幣的兌換,已經不再是政策,而是國策。

他談到總統的元旦談話認為,依憲法,總統是兩岸政策最高決策者,行政院長應和政府相關部門,就政策交換意見,但開放不是跳躍式開放,而是循序漸進,例如三通政策也不是立即直航,從春節包機、假日包機,下階段則朝向周末包機常態化,晶圓廠也是漸進式開放。

台灣已無法影響中國經貿

他引用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的話:「台灣黃金十年已經過了」指出,今天台灣的作為已完全不會影響中國經貿發展,但台灣要藉此去分享獲利。

外界視為總統嫡系的高志鵬認為,蘇貞昌現在是行政院長,不是用選票選出來的,因此也沒有蘇修路線。蘇要到二○○八後,才談的上蘇修路線,二○○八年之前,只有總統有兩岸政策職權,因此只有總統路線。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葉宜津表示,執政團隊一致,沒有「蘇修路線」,她相信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會認為沒有「蘇修路線」。最近開放的幾項兩岸政策,不可能讓百分之百的人民滿意,但只要大多數人民能接受,就應執行。

 

晶圓登陸,更有競爭力

洪奇昌  

二○○六年底,政府宣布開放○.一八微米晶圓製程技術登陸投資、放寬小三通適用範圍、以及研議人民幣兌換機制等政策。對此,本人肯定行政院能基於台灣地位主體性與政府政策主動性,對兩岸經貿政策採取漸進開放的務實作法。然而,政府的這個作為仍然引起部份民眾對於開放兩岸經貿的疑慮。在此,本人提出底下的看法,希望透過理性討論與社會各界尋求共識。

質疑的主要觀點之ㄧ是,開放八吋晶圓廠的登陸投資將使得生產技術加速外溢到大陸競爭廠商手中,進而縮短兩岸廠商競爭力差距,弱化台灣產業競爭力,甚至對大陸投資將排擠掉對台灣本地的投資。我認為這些質疑的出發點都是很好的,而且部份質疑將促進政府深刻檢討政策管理與執行的有效性,不過部份質疑的因素卻也早已改變了。因此,重新檢視原有法令並適時修正政策當是必要的作為。  

首先,由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於二○○五年底的資料顯示,大陸晶圓代工廠藉由快速擴廠使其產能已達全球產能的十五.九%,並位居第二,但台灣晶圓代工廠產能則位居第一,占全球產能的四十八.二%。

從晶圓代工的高階製程來看,全球十二吋晶圓代工產能中,台灣供應了七十四.五%且穩居第一,美國位居第二(占十二.九%),大陸則位居第三(占六.五%)。若再由全球晶圓代工九○奈米製程產能的供應來看,台灣仍以六十六.五%的比重高居第一,美國以十六.六%位居第二位,而大陸只有一%的供應量。目前台灣有十座十二吋廠(占全球的四分之一)遠多於大陸的一座。

再者,目前台灣廠商的主力製程技術是九○奈米和六五奈米,甚至台積電傾向在今年第三季就開始量產四五奈米製程產品,這些製程技術與○.二五微米已領先有四到五個世代差距。因此,不單單是基於二○○四底瓦聖納公約早已開放八吋晶圓廠○.一八微米製程赴中國投資,更重要的是台灣晶圓廠的產能和製程技術具有優勢的主導地位,行政院此刻開放○.一八微米製程技術至大陸投資應是穩健作法。

另外,從市場需求面來看,目前大陸晶圓廠已普遍使用○.一八至○.一三微米製程,並開始引進國際技術至九○奈米世代,且其IC設計業者已半數以上採取○.一八至○.一三微米來設計產品。在大陸半導體產值超過三五○億美元的市場需求下,行政院放寬○.二五微米的製程限制,不僅是因應未來大陸半導體快速成長的市場需求,甚至可以達到阻絕大陸晶圓廠商藉由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來壯大的機會。

最後,我們檢視二○○四底瓦聖納公約開放○.一八微米製程投資大陸之後,台灣晶圓廠商的資本支出狀況。由Garter Dataquest市調機構的資料顯示,包括台積電、聯電、力晶和茂德等四家主要晶圓廠商,其二○○五和二○○六年的資本支出總金額分別為五十四和六十五億美元,相較於二○○四年的四十一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有很大的成長。

很明顯地,這些廠商之資本支出的穩健成長,相當程度表明了台灣的晶圓廠商仍將持續投資,以維持其高階製程的競爭優勢。因此,對於質疑放寬○.一八微米製程至大陸投資將排擠掉對台灣本地的投資,是過度憂慮了。

本人認為,只要台灣晶圓廠商能繼續在製程上投入研發以維持領先優勢,且○.一八微米製程技術也能被有效地規範在台灣母公司與大陸投資事業之間的內部技術移轉,則政府的放寬政策應當不會出現縮小兩岸廠商競爭力差距的問題,甚至藉由此布局,台灣半導體廠商將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