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昇的意見]沒錯,台商要回來了!
大陸新企所稅又將台資稅收從過去的一七%提高到二五%
(台灣 要將 營所稅 從 二五% 降低到 一五%!!!)
大陸完全按照勞動合同法重新簽約,公司的成本至少增家四十%
(台灣 降低 勞健保企業負擔到 五%)
人民幣從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
(台幣從 2005年7月 到 2007年底 幾乎沒變)
大陸台商近半年來,天天要面對環保問題
(台灣老早就面對過了,現在環保是常識,是共識)
大陸物價近幾年來上漲十% 到 四十%,都市房價更是漲破百分之百
(台灣物價世界超平穩,僅上漲 2%,房價幾乎持平)
你們看到這樣的比較了嗎?
大陸台商的冬天已經到了!
有人說:台商再苦也不會回台灣(只會跑去越南),只說對一半
那是因為不知道 台灣即將大幅降低稅收跟勞健保企業負擔
也不知道由於這幾年來台灣的物價匯價相對於大陸平穩太多
更不知道 由於台灣創意行銷能力大幅提升
所以,這些人會認為 大陸台商不會回台灣!
我要告訴這些人: 你們錯了!
請對台灣有信心可以嗎?!
=====================
政府招手台商回流漸增 中國台商占六成
2008/02/10 11:00
-台商回流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日電)中國大陸外商經營環境改變,在當地投資的台商似有回流趨勢。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 9月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尋找土地、優惠貸款,並提供行政與法令諮詢協助,到去年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其中60件來自中國台商,投資額可望達新台幣85億元。
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經貿環境逐漸改變,今年起實施的多項法規、新制,讓外商過去享有的優惠大幅縮減。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邱柏青分析,中國出現民工荒,今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勞動成本估計增加10%至40%;土地價格上升,台商密集地區如上海、廣州、深圳地價都大漲;人民幣從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加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各經濟開發區增訂環保排污規範,台商在中國經營成本提高不少。
經濟部長陳瑞隆說,中國實施經貿新制,加上人力成本提高,整體而言,台商在當地生產成本估計將增加20%至30%,許多台商面臨調整轉型或遷移壓力,行政院「大投資」政策也逐漸展現成效,確有不少台商回流。
投資處2006年9月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專案小組,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源,協助有意從全球各地返台投資的廠商落實投資案。2007年7月進一步成立「台商回台投資服務辦公室」,由專人協尋土地廠房、政策性優惠貸款諮詢、研發補助諮詢轉介。
經濟部相當重視這項業務,只要有台商彙集的場合,不管是逢年過節的台商大會、僑務活動、頒獎典禮,總是可以看到投資處員工在台下來回穿梭、發摺頁、遞名片,積極「推銷」回流投資台灣政策。
根據統計,自2006年9月到2007年底,投資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計劃投資金額合計新台幣107億元;其中60件是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投資金額85億元,從東南亞回流案有9件,從美國、加拿大回流案28件,來自其他地區的則有5件。
列入統計的102件案源,有20件已完成投資,其餘82件也都有明確投資計畫,且至少已在勘察投資地點;僅在評估階段的案件不予列計。
全台各地工業區之中,以宜蘭利澤、高雄岡山本洲、台南科技工業區最受台商青睞,新開發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急起直追之勢。
官員透露,這些工業區除區位條件優良,地方政府招商也非常努力,不論是編列預算加碼補助土地租金,或由縣市長率隊登門拜訪,都展現積極協助業者解決各項行政疑難雜症的誠意,感動不少出走多年的台商。
投資處分析,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和來自美加地區的台商,在產業型態和需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以機械設備、電子電器製造、食品、化妝品配件、塗料等傳統產業為主。
投資處官員表示,這類台商需要政府協助尋找建廠土地、輔導進行技術升級,經濟部都能幫忙,但有業者要求政府劃定專區,專案允許引進外勞,就必須依現行法令申請核配。從美加回流的台商,以具備技術、策略聯盟基礎的高科技、生技產業為主。
官員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早期海外學人所創,規模較小,多半希望回台尋求資金協助,經濟部也會代為引介開發基金或民間創投業者。970210
=================
中國時報 2008.02.09
中國推各項法令 PCB業者評估轉戰越南
中央社
中國大陸今年陸續實施勞動合同等法令,過去 PCB(印刷電路板)廠商享有的成本優勢消失,越南成為業者評估最熱門的新興投資市場,儘管當地仍有許多基礎條件不足,但若系統廠南進成定局,PCB業者不排除前進越南,另覓生產基地。
中國大陸今年初以來施行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優惠,加上兩稅合一,讓不少台商成本增加,有業者指面臨20年來一波最嚴峻的關廠、破產或遷徙命運。
根據工研院資料顯示,預估2008年全球PCB產值達457億美元,中國大陸佔全球產值28%,達127.9億美元,年成長率7.05%,中國大陸在2006年成功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後,每年持續成長。
隨著全球PCB產業東移,中國大陸所扮演的角色仍以生產工廠為主,以軟板及硬板為主;台灣則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除肩負開拓中國市場外,對於中國大陸的PCB產業,未來能否跨入高階產品生產也佔有決定性地位。
以中國大陸PCB產品別來看,硬板及軟板均已有生產,且佔有相當比重,但是對於載板則呈現斷層。
中國市場對載板技術的來源,需仰賴外資投資才能帶動發展,但是有能力發展載板的國家,都不輕易外移。即使中國大陸集結各國廠商於當地生產,但也不易取得載板技術或擴張載板比重。
業者指出,中國大陸生產基地過去僅做技術層次中等的產品,但隨著大廠進行產能重配置,HDI(高密度)比重大幅提升。中國大陸PCB產品也由過去以硬板為主,大幅提升HDI比重,並進一步成為全球重要HDI板量產基地。
台商指出,中國大陸除有生產資源條件外,系統廠所生產的產品種類多且具數量龐大優勢,這是當地PCB產業得以廣泛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PCB廠商而言,越南則成為中國大陸後另一個熱門的市場,2007年許多廠商包括金像電及瀚宇博德等,均至當地進行考察,且有廠商去當地2至3次。
業者指出,目前看來,越南基礎建設、水電供應及法令執行的不明確性,較中國大陸發展初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若系統廠南進成定局,且中國大陸法令仍嚴苛無轉圜餘地,則越南不排除是業者考量設廠的地點。
===============
環保風暴連環刮 台商剉咧等
更新日期:2008/02/09 04:39 徐尚禮台北報導
目前大陸掀起的「環保風暴」讓許多台商剉咧等。因為從中央到地方不只找台商開刀,國有企業、跨國企業都身陷風暴中,而且查環保是從生產源頭查起,不是以往的生產末端,這讓不少工廠面臨關廠危機。
廣東台資企業一位廠長說,近半年來,天天要面對環保問題。工廠想增資、設廠都要填寫「清潔生產專案」報告(環評報告),已成立的工廠也要寫環保整改報告。一旦不合格,生產作業大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環評報告不是以往只重視末端,而是從生產環節的前端就開始,不僅要達到環保要求還要符合節能。
由於中央有令,地方政府嚴格執行。珠三角及長三角不少台資電鍍、染整、化學等傳統產業工廠吃盡苦頭。
台商說,「清潔生產」是每家台資工廠最頭痛的問題。想增資、建廠環評沒過關就別想動工,至於已有的工廠環保過不了關,就別想繼續運作,不能在環保要求高的大陸沿海省分生存,只能往更內陸省分遷移,或乾脆去開發大西部。
新年伊始,北京環保總局就發動首場環保風暴,拿三家跨國公司開刀,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一些在大陸設廠的跨國大公司以往環保出問題,寧願被罰款也不願放棄低成本高利潤的生產模式。前述跨國公司就屢遭環保單位點名,多敷衍了事。但今後想以罰款來規避環保改善要求,可能行不通了。
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許多跨國公司將高污染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大陸、港資、或者台資企業。在享受低成本供貨的同時,卻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供應鏈條。
馬軍說,從今年開始,中國政府將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打擊力度。今年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將出台,屆時處罰力度將比現在加大很多,最高罰款會增加到上百萬元人民幣。
限期改善,加上高額罰款已迫使台商面臨台灣當年環保風暴的出走潮。提高環保要求,使得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環境成本增加,生產成本也變高。
大陸為了加強企業環保力度,官方計畫在今年投入上百萬人力,調查各地污染物排放情況,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火電、造紙、醫藥、採礦等「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行業將成為調查重點。
現在台商最怕被人舉報環保有問題,連續罰款不說,勒令關廠都有可能。
廈門民眾上街抗議台資企業翔鷺集團投資PX(二甲苯)廠,最後迫使陳由豪不得不移址漳州。
這一環保抗議事件驚動中外,也讓廣大的大陸台商必須正視「環保風暴」對企業的衝擊。
===================
新政襲台商 世界工廠光環褪色
2008/02/09 04:39白德華上海報導
今年元旦起,大陸實施多項新的產業政策,影響最深遠的當屬《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新制,以及動態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這些新政的確「效果驚人」,甫一推出,果真讓台商面臨廿年最嚴峻的調整期,台商從未像此刻焦慮。
「厚道明」到上海工作已八年,時運不順,加上遇人(老闆)不淑,讓他到現在還闖不出什麼名堂,更糟的是,不久前被辭退了。說他「厚道」,不止因他長得「戽斗」,而且是因人太「厚道」。說厚道是好聽,說難聽點就是「鄉愿」,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勞動合同法上路 企業變法
話說去年人大常委會通過今年初將實施新制《勞動合同法》,所有企業的因應之道就此展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不變的真理,於是去年底全大陸開始了一波「辭退潮」,企業也跟著內部「變法」。
為規避新制,企業不儘大量解職員工,不能解約的就要你「轉崗」、「調職」,或暗示叫你走路,不然就是把你「賣」給人力派遣公司,規避企業成本。「厚道明」就是在這波寒流中,被辭退了。
「完全按照勞動合同法重新簽約,公司的成本至少增家四0%,連最後一點毛利都沒有了!」數千、甚至上萬員工的傳產業者最是叫苦連天。
龍鳳水餃老闆、前上海台協會長葉惠德說,「以我們老實經營者來說,如沒有足夠的資金鏈支撐,大概也撐不下去了。」他就看著不少中小企業乾脆關門。
現在的大陸 很像當年台灣
去年,上海亞細亞瓷磚遷廠山東,主因雖是勞資糾紛,但董事長詹明光透露,遷廠淄博主要考慮節省成本,而且主要是《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的關係。
上海聯泰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王泰允說,去年底開始,長三角很多台商向他詢問「賣廠」的事突然增多,「他們就覺得乾脆關廠算了,因為除了四金(醫療保險、養老工基金等)成本不堪負荷外,未來還要負擔員工退場,實在做不下去了。」
「現在的大陸,很像當年的台灣。經濟起飛了,發言權就掌握在政府手裡了,當年台商像飛上枝頭的鳳凰,各地政府搶著要,如今就像烏鴉,產業層次低,各地都不想要了」。
當然,產業落後的「大後方」,還是會搶著要台商的。像四川成都至綿陽中段,有個叫德陽的中型城市,就很可能成為廣東台商前進的天堂。廣州台協會長程豐原說,「我們去拜訪這裡的官員時,他們說,只要你們來,土地隨你們要,水、電都不是問題。」
廣東為了「趕超四小龍」,今年起強制所有外商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及服務業,加上新制實施,單是鴻海集團所屬的「富士康」,就轉走了五萬多員工到內地去。
《勞動合同法》促使台商成本大增加,新企所稅又將台資稅收從過去的一七%提高到二五%,過去台商享有的租稅優惠不再,匯出大陸的利潤還要再課徵一0%所得稅,加上實施動態調整《產業目錄》,台商的確不再像過去般受歡迎了。
「轉廠或轉型,台商只有這兩種選擇了!」王泰允表示,台商像過去「打擦邊球」的辦法已行不通,台商也不再是被奉若上賓的族群了,唯有因應形勢,做好轉廠或轉型準備,才能在這波變動潮中不被淘汰。
台商只有轉廠或轉型兩種選擇
上海法律諮詢專家譚湘龍指出,新制上路後對所有台商一視同仁,「打擦邊球」的方式一旦被提到勞動仲裁,台商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譚湘龍建議新來乍到的台商要留意,大陸不再是過去「予取予求」的世界工廠,也不再像越南等國有那麼多的優惠租稅了,「來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否則鎩羽而歸是不難想像的」。
================
三免兩減半取消 企業苦哈哈
2008/02/09 04:39林克倫台北報導
二○○八年將是中國大陸台商,思索何去何從的一年。中國去年決定,自今年起取消行之多年的三免兩減半稅賦優惠,實施新加工貿易目錄、出口退稅新制、新企業所得稅以及勞動合同法,對廣大從事代工的台商來說,新政策無異撼動桌子的四隻腳、讓企業搖搖欲墜。
以去年七月一日,中國官方大幅調降出口退稅率為例,不少項目直接取消退稅率,由於許多台商企業習於將退稅作為企業利潤,官方調降退稅率看在企業眼裡,無異是對出口企業變相課稅,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指出,廣東東莞、深圳和廣州幾乎都是重災區,台商損失慘重,以他的窗簾工廠來說,成本就增加一成多。
對加工型台商衝擊更大者,去年底,中國再次宣佈新一批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共計五八九個稅號商品,再加上前幾次的禁止項目,幾乎含括所有傳統產業商品,新一批禁止類商品涵蓋食品、飲料、塑料、鋼鐵、鋁及製品等,讓原本因全球食物與原物料價格大漲,早已吃不消的台商,經營更是雪上加霜。
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直接衝擊企業資金流動,凡列入禁止類企業在進口原料時,必須繳納進口金額五○%保證金,一家中型的鋼鐵線材廠老闆無奈地指出,至少有兩千多萬元台幣要壓在海關,規模較大者,上億資金壓在海關無法動用、比比皆是。
今年一月開始實施的新版企業所得稅法,也是一枚核彈。新法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取消長期「一國兩稅」差別待遇,企業稅賦成本明顯增加,在企業獲利匯出境外部分,新法還將課徵一○%所得稅,若在算上勞動合同法增加的成本,一位台商苦笑地表示,「根本是在幫中國政府跟中國人打工,頭家變辛勞!」
中國今年所實施新法,政策背後是希望能調整產業結構,並透過經營壓力讓部分企業往內陸轉移,但經濟學的理論在現實生活裡頗有難處,一位從事鞋類代工的老闆即指出,傳統行業也有高科技。
今年可謂在中國台商寒冬初始,二十年前在台灣面臨的經營壓力,惡夢再次浮現、只是換了新地方,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坦言:「大陸經營的環境日趨緊縮,在諸多法條法令發揮影響力的情況下,還能笑得出來的台商,大概沒幾個。」而另一位年近六十歲的台商,則將新法當作轉型契機稱:「打算結束公司,年紀大了,也沒衝勁了,孩子也不想接,退休養老去!」
=============
人民幣升、通膨衝擊 台商拚微利
2008/02/09 04:39林克倫台北報導
人民幣持續升值與物價上漲,對原物料成本造成的衝擊,已讓中國台商連僅存的蠅頭小利都無法確保,只得圖謀再次轉進新興國家生產基地,重回游牧族群。
面對人民幣升值大趨勢難以轉變,過去三、四年,珠三角地區台商前往越南考察,似乎已是家常便飯,從事製鞋業的前廣州台商協會吳振昌指出,目前在越南投資設製鞋廠的台商,大大小小估計已有近百家,理由絕大多是因應人民幣升值以及尋找出口配額。
全球石油價格高居不下,導致生物燃料需求暴增,間接使得玉米、大豆等原物料短缺,而人民幣升值雖然有助於緩和部分原料上漲價格,但漲幅卻遠不及升值速度,中國去年豬肉價格一夕暴漲,乃至消費者物價指數迭創新高,都是物價膨脹的產物。
以經濟重心上海的官方調查為例,近千家家受訪企業中,有一百六十六家企業估計出口量會下降,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原物料價格上漲與出口退稅取消,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企業集中在,家具製造、化學纖維、皮革毛件、紡織服裝以及文教體育用品等行業。
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說,目前大環境對加工出口型台商很不利,只能調高產品價格,否則生意會越做越沒搞頭。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的匯市報告預測,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將逼近一○%,估計今年底將升破一美元換六.六元人民幣關口。東莞台商協會會長、台升傢俱董事長郭山輝就指出,近兩年來受到人民幣升值,出口製造業者最少增加了一○%的成本負擔,至於中國通貨膨脹問題,更讓許多中小型台商僅存的微利遭侵蝕,都是賺自己的工錢。
=======================
新台幣自1949年發行以來與美元之匯率演變情形
回列表首頁
新台幣自1949年發行以來與美元之匯率演變情形
1949年6月 實施幣制改革,發行新台幣,規定1美元兌換新台幣5元,實施單一匯率。
1950年2月 台灣省政府頒佈省屬公營事業外匯處理辦法,規定台灣銀行「代購省屬公營事業結匯證」的牌價為1美元兌新台幣7.5元,因之形成二元化複式匯率。
7月 取消上項「代購省屬公營事業結匯證」辦法,回復單一匯率,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已貶值至10.3元。
1951年4月 台灣銀行公佈外匯結匯證買賣辦法,新台幣匯率則成為所謂「官價匯率及結匯證買賣價格」並行。
1958年11月 7年間,新台幣始終維持貶值趨勢,至此已達1美元兌換新台幣36.08元。行政院通過外匯管理辦法,再度實施單一匯率。
1959年-61年 新台幣匯率大致維持40元左右。
1973年2月 新台幣第一次升值至38元。
1978年7月 新台幣再次升值至36元。
1979年2月 外匯市場成立,新台幣匯率由中央銀行代表與5家指定銀行決定,廢除緊盯美元的固定匯率,改採機動匯率,自此以後,新台幣再次呈現貶值趨勢。
1981年8月 新台幣貶值至38元。
1982年8月 中央銀行改變外匯市場操作方式,匯率基礎從銀行與顧客間交易改為銀行間交易,每日匯率調整仍保持以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2.25%為限。
11月 外匯交易中心開始逐日公佈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新台幣仍繼續貶值。
1985年9月 新台幣貶值至1美元兌換新台幣40元左右。由於國際美元走弱及中美貿易逆差擴大,美國開始壓迫我國放任新台幣升值,中央銀行乃採緩慢升值方式,因而導致國外熱錢大量流入國內。
1989年元月9日 新台幣收盤價為28.0275元兌1美元。
9月25日 新台幣升值至1美元僅兌新台幣25.5元價位。
1990年5月16日 因國內政治情況不穩因素,創新台幣一日內大貶1元的紀錄。
1992年7月9日 新台幣升值至最高24.507價位。
1994年5月27日 新台幣貶值至1985年以來的27.17元最低價位。
1995年3月8日 因國際美元弱勢,新台幣一舉升值0.235元,並突破1美元兌換新台幣26元的重要關卡,以25.9910價位收盤。
3月18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再度突破26元關卡,升值為25.975元兌1美元,為1993年5月以來新高的紀錄。
4月10日 由於國際美元貶值,新台幣兌美元價位,突升至25.1405元兌換1美元,自此以後,新台幣呈現貶值走勢。
6月15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為1:25.7800元。
7月8日 由於國際美元趨堅,新台幣貶值,兌美元價位突破1:26關卡,以26.0650兌換1美元收盤,隨後更受「彰化四信」擠兌及「國票」事件連續影響匯市不穩,新台幣價位連番下貶。
8月10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大貶3.93角,收盤價突破27元關卡,為1:27.3460。
8月16日 在美國、日本及德國央行聯手大量吸購美元的激勵及東京匯市美元急升,一度達99.05日圓情況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則以1:27.4560收盤,比前一日貶值2.03角。以後央行則採保衛1:27.5關卡措施。
1996年3月7日 中國發佈第三次飛彈試射消息,民眾搶購美元現金,中央銀行則強力支撐27.5元的關卡,及至3月底走升1.2%,但於4月15日更升值為27.16元兌1美元。
5月15日 新台幣再度開始貶值。
5月58日 新台幣受美元升值影響,貶值至27.8920元兌1美元,成為1989年3月10日以來的最低價位,但翌日即回升至27.7710元價位。自此以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時升時降,於27.45-27.65之間盤旋。
1997年7月29日 新台幣跌破28元,以28.17元作收。
10月20日 新台幣貶破30元大關。
1998年6月15日 新台幣匯率貶近35元兌換1美元,收盤價格34.87元。
10月15日 新台幣匯率回升至32.99元。
1999年8月16日 新台幣匯率升破32元。
2000年11月30日 新台幣匯率貶破33元。
2001年1月2日 新台幣匯率回揚至32.9430元。
5月21日 新台幣大幅貶值5.08角,跌破33元價位,以33.4560元作收。
5月28日 新台幣巨幅貶值1.005元,跌破34元關卡,收在34.5元兌換1美元。
7月9日 新台幣匯率跌破34.5元關卡,以34.545元兌換1美元作收。
7月11日 新台幣大幅貶值3.94角,跌破35元重要心理關卡,成為35.05元兌1美元,創14年來新低。
2002年3月1日 新台幣受日圓重挫影響,跌至35.1030元兌1美元歷史低價位。
7月17日 新台幣勁揚1.01角,衝破33元關卡,以32.9990元收盤,創下14個月匯價新高。
8月6日 新台幣匯價回落,貶值2.05角,收在34.03元兌1美元,跌破34元。
10月7日 新台幣再度貶破35元,以35.0690作收。
2003年9月22日 新台幣在亞洲貨幣走強壓力下,升破34元。
10月14日 亞洲貨幣走軟,新台幣重挫3.41角重返34元關卡,以34.051元作收。
10月16日 國際美元走弱,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彈升,升破34元,以33.90元收盤。
2004年7月22日 受日圓兌美元貶值影響,新台幣貶破34元。
11月8日 美元因美國貿易及財政赤字走疲,熱錢流入亞洲,台幣升破33元關卡。
12月2日 台幣續升破32元關卡。
2005年3月12日 在熱錢湧入及出口商拋匯下,新台幣跌破31元關卡。
7月7日 國際美元持續走揚,加上中央銀行刻意放手,新台幣升破32元關卡。
11月4日 新台幣續升至33.63元兌1美元。
12月 5日 新台幣以33.493兌1美元收盤。
2006年1月2日 新台幣以32.818元兌1美元收盤。
5月3日 新台幣以31.627元兌 1美元收盤,升破32元關卡
9月29日 因美元升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貶,貶破33元,以33.098元兌 1美元收盤。
11月5日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32.813元兌 1美元收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