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馬英九沒當選不用怕

當選了以後,才需要怕!

不是怕民進黨(反對黨)

而是要怕兩股力量

1.國民黨 想想看:王金平可以罷免馬英九!

2.人民 公民覺醒,要求直接民權,要求改革,要求兌現支票! 

這才是馬英九該怕的!

=========================

 

中國時報 2008.02.19 
馬英九只怕來自內部的藍色絆馬索
文黃創夏

馬英九的「對手」並不是謝長廷,而是國民黨內部的拉扯力量,總會「忍不住」跳出來當「絆馬索」,讓馬英九灰頭土臉……

「馬英九拔樁,一日千里;謝長廷固樁,望塵莫及。」大年初六(二月十二日)上午九點,國民黨的新春團拜會場上,每一位馬蕭競選團隊的核心決策幹部,談起馬英九與謝長廷的當前處境,都露出了「天道好還」的微笑。

春節前,謝長廷打出的「綠卡」風暴,確實讓馬陣營措手不及了一陣子,但一位馬蕭總部高層主管指出,若是春節之後,謝長廷還是依然緊抓著已經被馬蕭團隊認定是「強弩之末」的話題,「可見謝長廷已經自陷『口袋』,進退兩難了,馬英九根本不必再理謝長廷了。」

當時,馬英九競選團隊還不敢太篤定,因為當天上午十點半,謝長廷將要開記者會。馬蕭團隊並不知道,春節期間「忍」著「講好話」的謝長廷,新春「開工」後,會在當天打出怎樣的新攻勢?不過,馬蕭陣營也沒有太擔憂,一位決策幹部預言:「就看接下來這三天的發展,如果沒變化,後面三十幾天的局面和方向,大勢底定了。」

謝長廷「開工」,依然還是緊咬著「綠卡」,讓馬蕭團隊鬆了好大一口氣,他們研判,謝長廷已無法真正扭轉局面,只能在深綠基本盤中布局了,馬英九可以更徹底「冷處理」謝長廷,全台趴趴走,收割一整年以來布局與拔樁的成果。

》》》感謝陳水扁,馬英九不再怕謝長廷

「馬英九是去年二月十三日就開始正式起跑,謝長廷被陳水扁拖累,今年的一月十三日,才開始起跑,兩個人布局整整拉開了十一個月。而且,謝長廷背後還有陳水扁隨時會出手。」馬蕭團隊決策級幹部認為不必特別去理會謝長廷了:「局勢走到終場,已不是謝長廷有多少謀略就可以扭轉了,是陳水扁幫了馬英九,讓謝長廷這位『智多星』無計可施,無力回天了。」

馬蕭團隊想都沒想到卻是,馬英九的「對手」已經不是謝長廷,而是國民黨內部的拉扯力量,總會「忍不住」跳出來當「絆馬索」。

二月十三日,《壹周刊》和立委邱毅攻出謝長廷涉入「抓耙仔」風暴,馬蕭團隊內部立刻統一口徑,「馬英九方面不要捲入,不能跟進,不要又陷入泥淖戰中」。然而還是失控了,國民黨內的「洩恨派」立刻氣血上湧,一股趁勢「痛宰」謝長廷的內部拉扯,還是急著要硬拉出「馬英九」旗號,完成「王子復仇記」的十年之夢。

》》》吳敦義跳出來,謝長廷又有「貴人」

眾所皆知,國民黨內最「恨」謝長廷的就是秘書長吳敦義,只要看到謝長廷,吳敦義被黨內形容是:「腎上腺素急湧到腦袋」!馬蕭團隊一整年以來,時時刻刻心驚膽顫,深怕吳敦義跳出來痛K謝長廷,把「冷處理」搞成「激情對抗」,就壞了馬蕭團隊整體布局。

前一陣子,吳敦義忙著自己的立委選舉,也並未全力攻謝。面對國民黨的立院大勝,吳敦義又在國民黨內部,結合黨工與立委,組成一個「PK小組」,要對謝長廷火力全開。

這個「PK小組」一組合就有內部爭議,吳敦義體系的「鷹派」以打擊謝長廷為使命,但一些出身政務體系、帶有「馬家軍」色彩、以及些許專業自居的不分區立委等「鴿派」,則是認為要「回應選民期待」,認為「PK小組」的目標應鎖定是「看守政府」,在立法院內監督行政院,在最後幾個月內,防止政策偷渡,以及國產被「最後一撈」的掏空……

對謝、還是對政府?「PK小組」尚未啟動,內部就陷入紛歧。而馬蕭團隊方面,則是支持「鴿派」觀點。

「PK小組」原本計畫在二月二十二日啟動,俟新國會開議後,在台北當「側翼」,制衡行政權。沒想到一個「抓耙仔」風暴,又讓馬蕭團隊的整體布局又「走音」了。

面對謝長廷的尷尬,馬英九依循既有定調,都是「沒有評論」。但被視為「馬家軍」的立委吳育昇和賴士葆,卻在二月十四日和邱毅一起召開記者會,更以「612」的謝長廷緩刑、和「蓬萊島」事件的陳水扁遭遇,硬要坐實謝長廷可能是「線民」,讓馬蕭團隊好幾位核心幹部,看到新聞畫面後,冷汗直流!

馬蕭團隊決策人士之一,看到這樣的新聞畫面,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唉……好多人一直在勸吳敦義秘書長好多次了,還是……」他指出,春節前後,馬蕭團隊溝通最後的布局已有共識:「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政局,台灣最需要的就是新的是非價值標準。過去數年以來,對於政壇哪種無限上綱、含沙射影、扣帽子文化,多少人都深惡痛絕了。馬英九不該再捲入這樣的負面風暴。」

》》》反受害,馬英九陷入「兩面人」之譏

更重要的是,馬蕭團隊認為,就中間選民而言,「選舉,應該是競爭而不是鬥爭!」馬蕭團隊要求所有成員,接下來選舉攻防,「若要去指控一個政治領袖的人格,應該用的是『實證法』,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不能去搞『演繹法』,跳躍的關聯、隱喻的影射。」因這樣子的手法,跟過去幾年的「賣台集團」、「不愛台」指控,「並沒有什麼不一樣!」,還會陷馬英九於「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手法」疑慮。

馬蕭團隊檢視《壹周刊》報導後,認為箇中內容虛虛實實,加上相關當事人的回應,馬蕭團隊認為可以確定的,只有兩點:

第一、在戒嚴的時代,黨外新秀台北市議員謝長廷和調查局幹員謝育男「過從甚密」。而謝育男也承認將談話內容,寫成報告呈給上級;

第二、在民主化時代,立法委員謝長廷確實擔任過調查局的「諮詢委員」。

光這兩點,馬蕭團隊認為:「就已經夠謝長廷頭疼了」:

第一、調查局幹員以往一向被黨外認為是「威權統治的爪牙」,謝長廷竟然過從甚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民進黨內部、曾經反威權的中間選民,都需要謝長廷給個交代了。」

第二、立委應該監督行政單位,卻擔任被監督單位的「諮詢委員」,在角色的制衡上,適合嗎?「這和林山田、柴松林等學者不一樣,謝長廷身為立委,不需要拿錢,就有違背選民託付監督行政權的壓力,需要就角色的『正當性』給個交代了。」

至於「光華專案」、「每年一百萬元」、「抓耙子」……等指控,馬蕭團隊認為:「目前為止,都還是查無實據!」

》》》「羅織和扭曲」變成「反作用力」

可是馬蕭團隊「冷處理」,邱毅卻與「馬家軍」立委賴士葆、吳育昇與費鴻泰共同開記者會所指控:陳水扁因「蓬萊島」坐了牢,謝長廷「612」卻緩刑,暗示謝長廷可能得到「特殊待遇」,再連結到和調查局「可能有長期不可告人關係」,馬蕭團隊認為是「Over」了,會讓許多中間選民與淺綠選民認為是「羅織和扭曲」,「反作用力」會傷到馬英九。

馬蕭團隊一決策幹部不諱言:「戒嚴時代是怎麼回事?坦白講,國民黨最沒有資格詮釋」,受訪時,他同意筆者所用之形容:「天底下哪有蕩婦,就算已經從良了,就可以毫不知恥出來對別人的貞操,指三道四,歪七扭八!」

馬蕭團隊內部溝通後指出,「看待過去,需回到當時歷史時空」,1986年「蓬萊島案」,陳水扁發動全台10天6場街頭「坐監惜別會」,萬人空巷,在那個威權時代,這種人潮確時會撼動威權統治的神經線。在此之後,鄭南榕與張德銘又被未審判即被逮捕入獄;再來,鹿港反杜邦大遊行、林正杰更發動12日「南北長征」街頭狂飆、「民進黨」建黨、中正機場接機事件……一連串的挑戰威權,「因此也將面對無情鎮壓。」

那時的陳水扁會入獄,理所當然。那個時代,「要殺雞儆猴,找人祭旗,鎮懾人民不能再上街頭」。

》》》馬英九應對蔣經國心意 知之甚詳

但到了1986年十月,蔣經國首度宣布將要解除戒嚴令,政局已從肅殺轉向和緩。

歷史因此轉向「過渡期」,舊國民黨仍想要用「國安三法」延續過往威權治理合法性,才爆發了1987年612事件,在當時並沒有「集遊法」只有「臨時條款」的環境中,謝長廷「依法」被當時的陳清碧檢察官起訴了。

之後,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才正式宣布解除戒嚴令。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世,李登輝接位。

馬蕭團隊認為這也是一個過渡時期,台灣邁入了民主化時代。但太多的威權舊法未修訂,所以當時從蔣經國到李登輝,許多擁有進步民主觀念的法官與檢察官,都採用了變通之道,對於當時許多的「言論叛亂」、「集會叛亂」等等罪刑,能不起訴就不起訴,能緩刑則緩刑。例子不勝枚舉,謝長廷的612被緩刑,「和當時的許多案件都相同,何足怪哉」、「更何況,馬英九當時就跟在蔣經國與李登輝身邊,對於蔣經國與李登輝的心意,知之甚詳」。

「馬英九明明是當時事件的見證者,要是為了選舉,就可以扭曲歷史,中間選民和淺綠選民會怎麼看他?」馬蕭團隊因此反對過度演繹,更決定不捲入「抓耙仔」風暴。

》》》「PK小組」出列,馬蕭「三條線」

但是,失控了!

吳敦義卻還是「忍」不住了,「抓耙仔」新聞一出來,吳敦義要「PK小組」提前運作,並指令吳育昇、賴士葆等人和邱毅一起出面,據瞭解,二月十四日的記者會開完後,賴士葆和吳育昇等人就「懊惱」不已,一方面,他們接到很多電話,被罵到不行;另一方面,當天的邱毅發言,他們造成了「背書」效果,傷到馬蕭競選後續基調。

馬蕭團隊也個個臉上彷彿被畫了「三條線」,透過各種管道和吳敦義與國民黨團溝通,要求泛藍「鷹派」不能「見獵心喜」,也因此,二月十五日「PK小組」又轉變戰略,以攻擊「鐽震」軍火公司為新主軸,不再理會謝長廷。

事實上,馬英九的布局中,這種「兩面意見」爭論一直不止。

「綠卡」事件也是如此。春節前,謝長廷打出的「綠卡」風暴,確實讓馬陣營措手不及了一陣子,據瞭解,「卡馬」風暴初期,不但讓馬英九受挫,要怎麼處理危機?都曾經讓馬英九的團隊中,產生了意見對立的爭執。馬英九的護照資料,馬總部在最短時間內已拿到手了,但要不要立刻公布?因對整體戰略考量的差距,馬總部產生了兩派意見。

長期和馬英九有「革命情感」派人士認為,既然謝長廷喊出了「48小時」的「最後通牒」,那就讓謝長廷「玩兩天」,一方面可以刺激泛藍群眾的危機感,另一方面,謝長廷話說得滿,48小時卻虎頭蛇尾的話,馬英九再公布護照資料,正好可以讓謝長廷「灰頭土臉」。

另一派人士則認為「戰術作為上雖可以如此,但『格局』太低了,只是想到選舉攻防,沒有長遠治國的考量」,認為綠卡風暴應「快刀斬亂麻」,不要讓選舉陷入了「負面選舉」泥淖中,拖延下去,將會讓一些人對馬英九的「能力產生懷疑」,造成「能完全執政與負責嗎?」的疑問,對馬蕭既定選舉基調將產生不利印象。

》》》選舉或治國?兩條路線之爭

兩派爭論後,找到了妥協方案,就是一方面等謝長廷公步資料後才公布護照,但在謝長廷公布資料的同時,馬英九卻開記者會公布財經政策,不理謝長廷,展現「正面選舉」的姿態。

兩派人士的爭論,是來自對選舉戰果的期待與認知不同。一派人士認為,台灣選民的板塊固定,整場選舉最終仍是基本的「藍綠」比是「55%:45%」。再怎麼「正面」,也不會改變最後瞬間的「投票慣性」。

另一派則認為,由於陳水扁執政失敗,加上馬英九團隊已耕耘許久的「刨綠根」作戰,應把「馬謝」比設定是「60%:40%」。馬英九應以順勢打破藍綠壁壘,得到部分綠色選票為目標,將來若勝選,因「壓倒性獲勝」,才能擺脫「對抗糾纏」,擺脫「藍綠鬥爭」宿命,完全執政負起完全責任。但板塊論者認為,這種說法,只是「理論」過去並無「實證經驗」,存在不確定的風險。

局勢發展化解了這個內部紛歧,一名馬團隊長期輔選成員指出:「原本謝長廷是挖了個『口袋』要讓馬英九陷進去,結果是謝長廷自困於口袋!」既然如此,馬團隊內部也就不再爭論了,緊接下來的最後三十幾天,就看謝長廷繼續膠著在社會上已激不起更大波濤的「綠卡」,馬英九則是「冷處理」,全台趴趴走,收割過去一年以來的「刨綠根」和挖樁角的成果。

沒想到,還是因「抓耙仔」風波,又引起「泛藍鷹派」的橫生枝節,雖然馬英九團隊已認定「不需理會謝長廷」了,但怎樣擺平泛藍內部的不斷雜音與突槌?恐怕,在未來三十幾天內,才是馬英九攻頂之路的更大考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