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城市公共論壇─教育專題系列(一)

從未來發展企業競爭力談「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

96426(星期四)下午1930~2130 座談簡錄

主持人:嘉義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召集人蔡文旭、嘉義市教師會前理事長黃憶卿       

引言人:國立中正大學課程所所長蔡清田教授

與談人:台育資訊公司李東昇總經理

出席者: 吳美訓(嘉義市父母成長協會理事長)

         江景溪(宣信國小現任家長會副會長)

         謝秋芬(宣信國小前家長會會長夫人)

         許寶蓮(宣信國小校長)

         陳宏圖(北興國中教師、嘉義市教師會監事)

         黃華娥(志航國小任教30年資深教師)

         鍾孝瑩(嘉義市教師會理事長)

         呉孟靜(莊和子立委服務處代表)

         葉晉谷(國立嘉義大學土木系四年級,桃山人文館志工)

         林瑞霞(桃山人文館館長、嘉義市公共事務關懷協會會長)

 

蔡文旭:坦白說,只有獨裁國家才會一綱一本,一綱一本是國內升學主義、文憑掛帥所衍生的。其實,「一綱多本」是多元、民主進步國家的取向,若有所謂的浪費情形,應該是可以儘量改善的,例如各年段教材資源的整合平台。

 

吳美訓:多本或一本已經被政客操作。不論一本或多本,教育都應回歸到「因材施教」,生命是不同的個體,雖然多本制度下,在教育現場仍有一些待改進的地方(「因材施教」未做到),但是由我參與標竿一百學校訪查的經驗,已經看到教師課程研發的成果。

        北歐教育的成功在於它們很努力經營國中這個區塊,我們的教育卻在抹煞人才,給學生挫折感,如何重視適性發展,拉拔發展這個區塊很重要。

 

蔡清田:一本實際也是多本,即使在統編的時代,也從沒有真正只有一本過,看家長買給孩子的參考書有多少版本?(與會者出現認同的笑聲)(僅一縣市統一一本)

        從前的統編時代不但扼殺了教師的專業,也窄化了教與學的空間,讓大家以為知識就只是這些,所以多本是呼應多元文化的需求,活化並拓展老師的思考與創意,也鼓勵更多、更佳教科書的產出機會。

        至於產生「多元化比較花錢、壓力重」的說法,應予以澄清:教科書只是學習資源的一種。

 

江景溪:一綱多本的壓力很大,確實已造成比較花錢,讓即使是去補習班的學生,為配合買全各版本的書,都要增加不少好幾千元的經濟負擔。

 

黃華娥:這是家長太焦慮,其實教科書開放後,老師團隊會設法收集不同版本資料,並做整理與補充。

其次,家長迷信以為「多讀就會帶來進步」!她以教育現場所觀察的有趣現象和大家分享。很多家長怕孩子跟不上,送安親班,安親班就叫大家買所有的書,結果孩子用分工的方式,你做幾題,她做幾題,再全部合起來一起抄答案,不但沒有落實以量增加學習的效果,只是提供沒補習的學生賺外快的機會,「啊,有這種事?」「寫不完啊,只好花錢請人家寫。」

其次,有人將補習班增加,孩子課業負擔加重,也歸罪於教科書開放的結果,其實有補的成績未必好,沒補的未必差。我曾在發考卷的時候,同時也對學業成績,附帶地觀察與有無補習的相關性,結果,在「高學分群」中,居然是沒補習的多!這其實是跟學習態度與領悟力,及掌握學習方法有關,像這樣的,沒補習的孩子上了國中後,程度好的會持續攀升,當然程度不行的,就沒辦法了;至於填鴨補習上來的,其曲線是往上升後,有些到了國二就像下掉,因為國一的數學代數靠操作熟練演算,等到幾何空間思考有的就不行了;不補習的孩子鬆,所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對於補習的就早已被壓縮了,其實蠻可惜的。

由上論述,顯然課業加重不必然是課程開放的結果,是家長影響及於學生的觀念和心態的問題,家長安排補習太多,缺乏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不重視過程,對孩子是扼殺。

 

蔡文旭:Reading, thinking and getting.孩子的學習應是多面向的,如今補太多,真的是扼殺學習。

 

蔡清田:家長多喜歡別人提供現成的。

        多本想改良一本的缺點,但也衍伸出一些負面的作用。

        這時應回歸探討原始主張『多本』的動機,有缺點就應該面對,但不是因噎廢食,倒果為因的否定。

 

李東昇:本人在宏砦q腦、台擎服務過,目前也在文化大學教育訓練單位輔導大學生就業。

        現況是孩子可能是「被煮的青蛙」,大家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就業能力?

        企業如何選:態度、開放思考的能力。以微軟常拿五個問題問應者,其中一個問題: 全美(或全台灣)共有幾個加油站? 怎麼回答?

       資訊產業要面對的是印度人、中國人來競爭工作機會,印度學生小三開始就只有問答題,培養出其工程師非常迅速的思考能力,其速度之快是很嚇人的,我們這個部分慢太多了。

        所以,不妨以這樣未來發展企業競爭力的角度來思考教材應該「一本」或「多本」。

        我們國家的學生國中以下學科很強,但一旦進入大學或企業,與外國孩子優勝立判。

        在多元教育下,學校的知識不應該只是來自教科書,不管一本或多本,台灣的孩子都很聰明能應付,他們不該被栽培為溫室中的花朵。

        重點應是教材的精神。我們過去都是接受一元式的填鴨教育,過去也是只有一本,但是參考書多版本,升學的壓力也很大,我告訴自己這種錯誤的連結,要在此(我與子女)中斷。

        我知道現在的老師們和家長們都很痛苦,但是要忍受,要堅持多元的精神、堅持多元開放的教育核心價值是對的,只要路的方向是走對了,慢慢走就會有成績。

 

蔡文旭:一個孩子的人格養成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多。

        教育政策應該帶動多元與開放。

 

蔡清田:以生產線來比喻,一本較朝向機械式的生產線,多本出來的孩子具有較多元的差異性。

        從前教育部制定單一的課程標準,齊一化;現在的多元教材下,老師和家長都有可能參與課程,較多選擇性,也有進步的空間,比較好。

        多本對老師是較具挑戰性的,教材選擇以學生為考量來教學。

 

 

林瑞霞:父母成長協會吳理事長在這裡可以見證,協會這幾年持續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選的工作,剛開始,設有個人獎,後來一定要團隊才能報名參加,也就是教師一定要有橫向和學校其他教師研究討論,合作的能力,所以得獎的成果真正成為該校的教學特色,進一步更將研發成果可顗為他校所用,做到資源分享。這才是我們要鼓勵的卓越團隊的模式,老師們對教材開發的努力轉化為學校的資產,橫向合作,資源共享,讓我們能將教科書開放後,較隱性功能的一面,呈現出來。

        所以,課程開放改革後與教師專業發展其實已互為影響。

黃華娥:我完全認同這個看法。「教書30年來,我走過編譯館統編時代,到現在的課程改革,看到很多老師從抗拒到學習,目前教育現場的活潑與熱絡,老師們彼此討論,合作學習,展現課程的創意與特色是過去所沒有的!」

 

雖然在改革過程中衍伸了一些副作用,但改革的方向絕對正確,它讓教育現場的老師開始拿出她們的專業,激發創意設計課程,這些需要團隊,也就是它同時帶動老師的橫向分工合作,討論的風氣。

 

家長:現在學校給孩子的家庭作業,往往需要很多家長的投入配合,甚至有些作業孩子無法完成,選擇不作假(代替完成)的結果卻換得老師批評不用心,成績很難看。

 

 

許寶蓮:在座大多是具有家長的身分,對於多本是不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利,是不是帶來更多的壓力處在很矛盾的地位。

        由一本到多本的確是很大的變革,教材可以在多元開放與合作平台適當結合,例如結構性強的數學,部編版一向做得好,也許就可以由教育部統編,其他邏輯性沒那麼強烈,教材版本其實可以開放由各校自行決定。

       

 

鍾孝瑩:主張一綱一本。以個人過去服務高雄縣國中的經驗,教科書的選擇權實際多掌控在校長手上。一本和多本沒有太大的差別,多本比較浪費錢。

 

許寶蓮、陳宏圖、黃華娥、黃憶卿:可能只是個案,嘉義市大多老師在教育現場都實際擁有選書的專業自主權。

吳美訓:國中生有不少提早放棄的現象,尤其國語文能力低落是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關鍵。教育政策是否要多考慮國中因材施教的實用性。

 

陳宏圖:以國中基測而言,家長過度的愛心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正式課程已經沒有興趣的孩子,是否可以考慮為他們安排不一樣,能讓他們感興趣的,對他們將來實用的課程。

 

蔡清田:教育改革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政府本就應讓學校老師多了解,去向家長宣導學生基測所需要掌握的是教材的『綱』。基測的題目都不是直接從哪一個版本出來的,孩子只要讀懂了綱要涵蓋的內容,就可以應付。

 

黃憶卿:在這場座談會,很明顯的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一本或多本並不是重點,而嘉義市是否採用一本,不應單以經濟作考量,似應考量區域內的學校差異性,以學生學習需求觀點來看,共用同一本是否恰當,以及不同學科別也可以有不同的彈性作法。更重要的可能是接下來下一場的論壇「十二年國教」,政府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才是大家有很多意見,有太多需要檢討興革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