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這才是 WEB2.0/社會2.0

同學們,這是今天課程的第一個討論問題:

為何 P&G 要從 R&D 變成 C&D?!

=

http://www.pg.com/ 

================

引用來源: http://www.cw.com.tw/book/open/intro05.jsp 

從R&D到C&D,P&G網羅全球金頭腦

天下雜誌380期,作者:張漢宜

R是研發,C是連結,為何廣納創意的連結比埋頭研發更重要?P&G給了答案。

 

今天,如果你是P&G(寶鹼)的競爭對手,應該是會愈來愈緊張。
進入P&G的網站,首頁上清楚的寫著「歡迎外部創新發明!」點進頁面,上面又寫著,你有改善全球消費者的生活、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產品、或商業模式嗎?如果有,讓我們合作吧!


埋頭苦幹的企業,或許令人不敢鬆懈;但是向全世界借力使力的企業,恐怕誰也無法招架。P&G正用向全球開放的結盟模式,打造新的競爭力。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今年的創新排行榜上,P&G在銷品的創新力上,名列第一,甚至勝過消費性電子產品流行教主Apple。


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P&G從R&D(Research and Develop,研究與開發)轉變為C&D(Connect and Develop,連結與開發),上面的網站,就是C&D的大平台。

從R&D到C&D

七、八年前,P&G表現直直落,股價幾乎掉了一半,CEO下台,P&G開始認真研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時接下P&G燙手山芋的現任CEO拉夫雷(A. G. Lafley)發現,問題不是品牌績效,因為現有產品的品牌,在各領域都居於領先地位,而且市佔率若非第一、也是第二。但是,市場逐漸成熟,只靠美國、歐洲、日本,成長有限。P&G必須更快速、開發更多的新品牌。此外,必須改變創新的方式,運用外部創新,才可能達到加速的目的。


以往企業創新的重點在於「R&D」,P&G把孤立研究的R,改為廣納創意的C(Connect),也就是變為「連結與開發」。從獨自研發,改變為鼓勵交流連結,甚至從別家公司取得授權或收購產品,加以改良,然後以P&G的品牌在市場銷售。


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旋轉電動牙刷(SpinBrush)。
旋轉電動牙刷原本是一九九八年由克利夫蘭的四位創業家所研發的小玩意,後來賣給P&G。此後,這四人的其中三人加入P&G,協助P&G對旋轉電動牙刷的改良過程,期間長達一年半。


這款旋轉電動牙刷上市後,全球熱賣,原本投入的一百五十萬美元研發費用,讓P&G賺回超過百倍的回收。一般電動牙刷的售價往往高達五十美元,這款旋轉電動牙刷卻只要五美元,而且功能還更好,大受消費者歡迎。上市第一年就賺了兩億美元,名列P&G第十二項「億元品牌」的產品。

成功關鍵:概念市集

廣納創意說起來容易,P&G能夠成功執行,是早就善用網路,培養彼此交流的習慣。


在P&G的內部網路,有一個「問我吧」(Ask Me)的機制,可連結全球二十一個創新社群、一萬多名資訊科技人員。當有人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或有所需求時,可以透過這機制求助,那麼,這一萬多人之中具備解決能力或能提供支援的人,就可立即得知這項訊息,並馬上行動。


此外,「連結與開發」的成功還有一個關鍵,就在於有高階的整合者,來統籌各個創意人員的表現,並掌舵朝向一個共同的願景邁進。《哈佛商業評論》指出,P&G的做法,是由副總裁擔任整合者的角色,以確實掌握,因為,創新可以天馬行空,卻不能漫無目的。尤其,P&G是以虛擬網路連結全球的頭腦,整合者的角色至為重要。他必須以全觀的角度眺望創新藍圖,同時評估並控制預算,各個創意中心都必須定期回報,並監督成果。


此外,必須注意的是,C&D並不是用來取代R&D,事實上,若沒有R&D,C&D也不可能發揮功效。有了「研發」的基礎,「連結與開發」才能發揮縱效,讓創新獲致更大的成果。

來個「三六○度創新」

以往,P&G謹守著固定的舊式創新思維,照著流程一步一步來,付出龐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創新效能卻有限。當時的方式,是「埋頭式創新」,企業內部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苦思如何創新,卻沒有交流與激盪。


如今,P&G採取的是「三六○度創新」。它打破企業的藩籬,網羅全球的創意金頭腦,每位創意人員透過虛擬平台,靈活地隨時轉身探取、交流、激盪彼此的創意,終於讓企業開創新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