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東昇的意見]責任到底是在媒體經營者, 記者觀眾呢?


明天就是記者節了!頂著無冕王光環,記者工作看似風光,不過記者的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競爭激烈、狗仔文化當道等等因素,讓記者萌生轉職念頭,一家人力銀行在今(三十一)日公布的「記者辛酸指數調查」顯示,有意願轉職的記者高達八成四。


========
以下為新聞轉載:

================
引用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08310221+0+0+213732+0,00.html

無冕王生蛂H八成四記者不想幹了
【中時電子報方佳怡台北報導】

明天就是記者節了!頂著無冕王光環,記者工作看似風光,不過記者的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競爭激烈、狗仔文化當道等等因素,讓記者萌生轉職念頭,一家人力銀行在今(三十一)日公布的「記者辛酸指數調查」顯示,有意願轉職的記者高達八成四。
這一份「記者辛酸指數調查」,是在今年8月14 日到8月28日,針對376位的平面及電子媒體記者,採取立意抽樣進行「記者辛酸指數調查」,希望了解記者的工作辛酸、職場困擾及是否有轉職念頭。

人力銀行業者吳睿穎表示,對照2004年記者節前夕進行的相關調查,當時有意轉職的記者接近六成四,經過兩年的光景,有意願轉職的記者直線攀高至八成四,轉職原因約四成認為「台灣的媒體生態變質」,以「收視率」、「銷售量」為最高考量,不得不以腥羶色新聞來搏收視率或發行量,讓許多記者對媒體大環境感到失望,乾脆選擇離開,除此分別因工時過長、工作壓力過大,各佔35.17%與28.19%(複選)。

吳睿穎進一步指出,在這份調查中顯示,當記者被問到,對於從事記者工作是否快樂?不快樂佔37.77%、普通或沒感覺佔35.11%、覺得快樂的只佔27.13%,問卷最後問及,記者工作讓個人失去了什麼?其中生活品質佔65.96%、個人時間佔61.17%、健康佔51.60%。也就是說三成八的記者「不快樂」,另有高達六成六因記者工作而犧牲生活品質。

既然萌生轉職念頭,那麼那種行業又是記者首選呢?業者吳睿穎說,企業公關人員佔22.93%、沒想過或先休息再思考的佔17.20%、進修或求學佔14.65%,由於公關工作必須熟悉媒體生態、會寫新聞稿,也成為許多記者轉職的第一考量。
 
============
2006.08.31  中國時報
調查:記者生涯失去生活品質個人時間和健康
中央社


     一項調查發現,記者生涯雖然見多識廣,豐富個人視野,但有得有失,逾半以上的記者認為,失去最多的是生活品質、個人時間和健康。

     9/1 記者節前夕,1111人力銀行針對平面及電子媒體記者,採取立意抽樣進行「記者辛酸指數調查?」了解記者心酸、工作上的困擾、是否有轉職念頭?調查期間為95年8月14日至8月28日,總計回收376份。

 
     調查從事記者工作是否快樂?結果發現,不快樂佔37.77%、普通/沒感覺佔35.11%、快樂佔27.13%,而以性別交叉分析來看,男性不快樂佔4成2,女性佔4成,其中男性比女性略為不快樂。

     如以媒體性質交叉分析觀察,以廣播最不快樂佔5成5、雜誌佔5成1、網路佔3成9,電視只佔3成1。

     記者見多識廣,隨時擁有比絕大多數民眾更快的資訊,但從事這項工作到底失去些什麼?調查顯示,受訪記者認為這份工作失去「生活品質」佔65.96%、「個人時間」佔61. 17%、健康佔51.60%。記者勞心勞力,工時長,下了班只想回家睡覺,三餐不定時,不但沒有生活品質,最後甚至連健康都失去了。

     亦有受訪記者認為這份工作不是一生的工作而有轉職的念頭,轉職後最想從事的工作,以「企業公關」佔22.93%、沒想過先休息再思考未來的路佔17.20%、進修/求學佔14.65%,自由工作者佔10.19%,自行創業佔7.01%。由於企業公關工作必須熟悉媒體生態、會寫稿,因此成為記者轉職的第一考量。

     至於記者為何想轉職?受訪者認為,主要是台灣的媒體生態變質佔40.43%、工時過長佔35.17%、工作壓力過大佔 28.19%。由於台灣媒體都以「收視率」、「銷售量」為最高原則,動輒以腥羶色新聞搏取收視率,讓許多記者感到失望。而電視台工時每天10餘小時、壓力大,對身心煎熬甚深。

     當問到記者若被指派不認同的新聞內容時是如何面對?當面跟主管表達意見/立場、但仍前往採訪佔49.73%,只是份工作、老闆說了算佔26.06%,私下跟同事抱怨佔9.84%,通常新聞雖然違背記者意願,卻仍會配合採訪。而以性別交叉分析來看,不論男女選項排行皆差不多。

     1111 人力銀行副總兼發言人吳睿穎提醒,台灣新聞環境惡劣,讓人對新聞的專業性及準確性感到失望,整體大環境不良造成記者「出走潮」,未來這現象將繼續惡化,因此記者要多充實新聞專業及臨場判斷能力,多看書報雜誌及加強英文能力,在新聞圈不隨波逐流,不被八卦大環境牽著鼻子走,平日更應與受訪者保持良好關係,當作未來跳槽時的人脈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