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適才適性,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擇權
作者:自由時報
日期:2007-03-05
內文:

適才適性,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擇權

「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座談會

主持人 // 文化大學大傳系教授  賴祥蔚
與會者 //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 史英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周淑卿
高雄市新興高中國中部教師 林純如
台北市東湖國中教師 林綺湄
台北市松山國小教師 王仁宏
桃園縣清溪國中教師 許琇敏
台北縣中和國中教師 李金鳳

教育部日前特別針對「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舉行多場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家長、教改團體等各方人員與會發表意見,多元討論「一綱多本政策」之利弊。第一場座談會首先邀請現職教師與學者參與討論,文化大學大傳系教授賴祥蔚於會中擔任主持人時表示,教育問題影響層面甚廣,甚至包括家庭溝通,當國民中小學學童課業壓力太大時,不僅無暇與自己的家人互動,家長也會變得只在乎學童的功課優劣,而忽略了關心學童情感上的需求。

賴祥蔚指出,支持一綱多本的與會者雖佔多數,但同時亦提出不少一綱多本的問題。有些問題儘管可能是眾人光憑感覺思考而產生的質疑,可一旦此質疑深印腦海,一樣需要被提出溝通並解決的問題。同時,政府相關單位應委託學者專家從事具體的研究,嚴謹地提出更確切且更客觀的證據,以支持不管是一綱多本,亦或一綱一本制度的可行度。

供應端形成競爭態勢
需求端選擇多元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史英認為,人人都想為孩子選出一本最好的教材,就如同要去奥賽博物館選一幅最好的畫一般,因為衡量的標準不同,一定會有困難。他表示,「民主社會本來就鼓勵百家爭鳴,多元的供應面自然會形成競爭的態勢,使得需求面得以選擇他們覺得較好的版本。甲校與乙校的觀點不一樣,甚至甲班跟乙班的選擇也不同,這種現象的存在,才能促使教育更活潑、更開放性、更有創意。」

「目前有幾個縣市希望市場上有很多廠商提供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然後由他們統一選一本。從『統編本』變成『統選本』,道理其實差不多,如果『統選本』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倒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任何人宣稱他可以選出一本最好的,我就想請他去奧賽博物館選一幅最好的畫給我看。我自己在大學教書,微積分的教科書滿坑滿谷,要我選一本最好的我還真選不出來,所以我從不出一本,也不選一本,哪段好我就用哪段,彈性很大。」

「另外,也有人提議,讓五大考科各自統選一本,這樣就有五家不同的出版社,還能兼顧專業。但那也只是從一家獨大變成五家獨大而已。如果全國只有一家出版社出數學,還不是統編本?一綱多本同樣主張學生只要讀一本,為什麼統選一本不行?因為那是你選的,不是我選的!每個人都只能選一個太太,可是你幫我選跟我自己選是兩回事,這道理非常明白。難道我主張一綱多本我就能娶五個太太嗎?不會的,我還是娶一個太太,只是我娶的是最適合我的太太。」

「不少人認為『一綱多本還是一綱一本』的議題,有政治的因素在裡面,我不敢說沒有,但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老師與學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與機會,小範圍的協調比較容易,全市全縣甚至全國一起協調,勢必會犧牲很多人。最令我擔心的是大家往往只憑感覺做判斷,曾有官員表示,他自己在大學教書,建構數學施行之後,他覺得現在大學生的數學程度大幅降低。可是學習建構數學的學生,現在還沒上大學呢。憑感覺說話真的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我的主張不一定對,也可能是錯的,但你要說服我的主張是錯的不能憑感覺,隨便了事,一定要以嚴謹的研究提出具體的證據才行!」

教科書僅是學習媒介
輔助教師延伸教學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周淑卿表示,談到教科書該一本還是多本時,必須先了解教科書是有限制的:它必須在一本頁數有限的書裡寫出非常多的東西。由於有太多事情要寫,凡是寫在教科書裡面的東西,都只能淺談為止。如果孩子僅讀教科書,絕對無法完成真正的學習,教科書只是一個媒介,方便老師導引孩子學習,其內容包含的是基本素材,教師必須進一步延伸,才能給予學生更豐富的學習。

周淑卿指出,「既然教科書不是孩子學習內容的全部,選出一本最好的教科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好的教科書其實存在每一個老師的腦袋裡,教師應該綜合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對學生的理解,選擇一本最適合做為媒介的教科書,然後把教科書當成索引,帶領學生去探索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如此一來,每位老師都有權利選擇最適合自己教學的工具,而不是由專家學者代替老師選擇。如果剝奪老師的自主權,老師還有什麼專業性可言?不同教材有刺激與領導老師去認識不同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作用,如果我們鼓勵各家出版社發揮各自的教學理念,老師便可以從中吸取不同的觀念。」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應該讀多本,這裡的「多本」不是指教科書或是參考書,而是輔助的書籍,例如藉助圖書館,鼓勵孩子課外閱讀。讀多本大家當然不反對,可是大家會問命題範圍在哪裡?不少家長投書民意論壇表示,一綱多本之後,教育專家都說基測是要考能力,命題不一定要以材料為範圍,那念了這麼多都沒考,不是給孩子更大的挫折嗎?這真的是一種誤解。透過教材,學到概念,獲得能力,考試當然是考能力,怎麼會反過來考教材呢?家長又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孩子辛辛苦苦背了半天,至少要考一些他有背過的東西。這樣豈不是鼓勵孩子用最呆板的方式學習嗎?如果考試都給孩子一個安全範圍,有背過的才考,沒背過的不考,將來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要如何面對職場中沒有範圍的多元競爭呢?站在教育的立場,當然是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命題的難度是另外一個問題,不能和一綱多本的議題混為一談。」

「現在沒有清楚的實證顯示教改前、教改後孩子的學習壓力如何增減,也沒有明確的證據反映孩子的學習能力因為教改而下降,不過,升學壓力,不會因為九年一貫的課程被廢除,或是把教科書政策變成統編本就消失或減輕的,因為大眾的觀念沒有改變,還是認為要搶第一志願念人生才有前途。」

研訂各學習領域分年細目表與修訂能力指標
降低轉學與學測命題困擾

高雄市立新興高中國中部教師林純如,曾在高雄市擔任過四年的專任輔導員,她表示由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係以學習階段設計,出版社依據各學習階段能力指標來編撰教科書的架構及內容,以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歷史教學為例,在第四學習階段(國中七到九年級),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可能有從台灣史、中國史,或是世界史開始編撰,安排的順序不一定一樣,造成轉學生銜接問題。但高中95暫綱實施前之高中教科書開放時,由於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教科書,章節的範圍順序非常確定,使用哪一家出版社的版本都一樣,因此不像國民中小學有這麼多爭議。

「台灣教科書以價制量,頁數有限,寫得精簡,學童勢必需要透過老師的教學與詮釋來理解,學生的能力是否因為實施一綱多本而下降,不能憑感覺來斷定,而須透果研究來探究。建議無論是教科書的編輯者還是審定委員,一定要以最嚴謹的態度編審教科書;並且教科書的選擇權是在教師的手上,教師們就應慎選教科書,而不是抱持著用用看的心態,不行就換版本,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建議各校圖書館可以備用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供老師參考,方便老師規劃最適合各校學生的教學內容。」

「目前國立編譯館已處理教科書錯誤問題,並且教育部也已開始微調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並研訂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數學學習領域、社會學習領域之分年細目表或基本內容,使學生轉學之銜接問題得以解決,基測考試內涵更為明確,爰此,上述各項情況多已獲得改善,惟仍建請教育部於修正能力指標時能使之更為具體與明確。」

制度變革急不得 須從長計議
充分傾聽第一線老師心聲

台北市東湖國中教師林綺湄認為,目前國民中小學老師對於「教科書制度」議題的了解實在太少,資訊的供應也很不足。星期六去參加了一個公聽會,才知道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已經決定在97年5月選出那本最好的教科書,至於用什麼方法選這本書,卻沒有任何規則可循。她強調,教育是百年大計,雖然改革是好事,可是它需要被討論的空間與時間,尤其是各領域第一線老師的聲音最重要。

林綺湄表示,「校內老師都覺得一綱多本的好處,就是保留了教師的專業自主權。每年我們都會開會討論,各科領域代表都會出席,討論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版本,詳細的提出說明。我某天去開一個會,會議中就有老師提到任職學校位於偏遠地區,在數學方面最弱,而一綱多本能夠讓他們適才適性地選擇教科書。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之下,出版社也比較會有進步的可能,為了讓更多的人買他們的教科書,出版社對於線上老師提出來的需求,也會快速地進行修正。」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朋友的小孩某次放學回家跟她說,『媽媽,老師昨天考試分數給錯了,我應該是一百分,結果我被我們班同學罵。』朋友問,『為什麼?』孩子回答,『我們班有很多人考一百分,可是我發現老師改錯了,他們就不是一百分了。他們說,本來可以拿到一百元的,叫我賠。』這個故事讓我覺得除了討論給孩子什麼樣的教材最好之外,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制度設計應保持彈性
透過市場機制去蕪存菁

台北縣中和國中教師李金鳳,以自身參加許多公聽會的經驗指出,大部分老師聽到「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相關議題時,往往誤會「一綱一本」就是統編本,而表示這樣比較好。

李金鳳客觀說明,贊成統編本的意見其實有學科之間的差異。藝能科老師多半主張一綱多本,因為他們強調選教科書的專業自主權。五個考科老師則有不一樣的意見:數學科與自然科由於知識結構比較完整,不同版本的差別不大,所以很懷念過去的部編本;英文科老師則堅決反對一本,理由是城鄉差異太大,尤其都會與偏遠地區學生程度的差異在英文非常明顯,所以非常強烈主張一綱多本,更質疑專家學者怎麼可能了解自己學校學生的程度?國文科與社會科,由於有政治教化的涵義在,對專業有比較高度思考反省的老師,就會比較反對一綱一本,避免政治力量介入教材編寫,以達到政治教化的目的。更多老師覺得每年都要選教科書,如果選的是不同版本,每年都要重新備課,實在太累了。

李金鳳表示,自己其實支持一綱多本,「人教久了就會有惰性,所以我主張制度的設計要保持一定的彈性,好讓每一年都不斷在進步的老師,有選擇自己教材的權利,如同史英老師先前提到,好像選老婆一樣,自由戀愛當然比奉父母之命成婚好。我自己本身是歷史老師,高中歷史課本有一個版本沒有把南京大屠殺列入教材中,出版社編者受訪時表示,國中教過了高中可以不用再教。我覺得這個理由太牽強了,那228事件國中也教過了,為什麼高中還要再教呢?高中現在施行一綱多本的制度,老師就可以不選這個版本,這就是一種市場機制。雖然說教科書現在有趨同的現象,可是在趨同中,還是會有小異,我很希望能夠保留這個小異讓老師去發揮。如果由教育局統選一本的話,縣市首長四年換一次,教育百年大計就這樣四年一更替嗎?老師們應該要有自覺,不要讓政治干擾教育。」

一綱一本制度性
非基測命題唯一解答

台北市松山國小教師王仁宏認為,教科書制度議題,其實應該從政治的角度來討論,「早期統編本出來,大家教的只有一本;九年一貫課程推行後,實行了一綱多本,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國小畢業後,必須回學校上銜接國中的課程,逐年修正,導致又有人提出一綱一本;從教育思潮來看,算是對九年一貫的反動,蠻符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我相信就算台北市不提,將來也會有其他縣市的政治人物去提。」

王仁宏進一步指出,建立共識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短時間內要推行,更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剛剛其他與談者有提到,重點不在於一綱一本,而是學測命題的結合。針對這樣的看法,我傾向把教科書版本的問題回歸學校,而不是透過教育局或地方政府幫老師選教科書。即使是有些地方期待部編本的出現,也只是多元的呈現。推行制度之前,應該要多方徵求民意,尊重多元的意見,也應該尊重學校為學生選擇適性教科書的自主權,而不是以單一版本做為基測命題的唯一答案。」

「我問過學校老師贊成一綱一本還是一綱多本?他們釐清兩者的代表的意義之後多反應,『我要教的為什麼要別人幫我們選?別人怎麼會知道我要教什麼?』九年一貫一綱多本制度施行之後,他們都很習慣時間一到就去選擇對孩子最適合的教科書版本,非常有共識。」

掌握知識 靈活運用
自主思考才是真正學習

桃園縣清溪國中教師許琇敏,本身是英文老師,她表示學校幾乎試用過英文領域所有版本。「我徵詢過其他英文老師的意見,我們學校算是重視升學的學校,我以為我會聽到大家說一綱一本好,沒想到多數人都說一綱多本好。自從一綱多本制度實施後,文法架構以及呈現順序雖然都一樣,卻提供了多元的例子或用法。」

「我自己教學時常會碰到的問題也是教科書的錯誤率蠻高的,可是我不太敢跟學生說,這個是錯的,因為聯考或者基測會考。一綱一本的時代沒辦法,可是多本之後,我就可以直接跟學生討論,你們覺得這樣對嗎?要怎樣才對,如果學生答不出來,我也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教導學生正確的知識。每個人都想選出一個最完美的版本,可是師大英語系做的許多研究發現,根本沒有最完美的版本。所謂最完美的版本,就是老師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針對教材做出增刪減。」

「家長、老師的擔憂的確來自於基測。以英文科來說,不少老師會利用寒暑假幫學生多貯備一些課本以外的單字,雖然說三年只要學會一千字,可是家長、老師或者補習班都迫不及待希望學生二年級就學完。其實所有的版本一定都會在三年內完成一千字的學習,命題老師也表示,絕對不敢越雷池一步,凡是認識字彙以外的生字,都會附上word bank給學生參考,讓學生有公平的起點。有人會問,讓學生多背單字不好嗎?站在教育的立場,我們當然鼓勵學生多背單字,可是我們希望學生學到單字之後會用,而不是死背而已。」

「我目前同時擔任中央諮詢委員的職務,發現一個弔軌的現象,十分注重考千字表的學校,升學的狀況並不好,而升學狀況不錯的學校,都沒有這樣考。家長如果希望小朋友多學單字,閱讀會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學習方式。我們不鼓勵學生多買別的版本的課本來讀,我們鼓勵學生去圖書館借外文圖書或者繪本來看,不僅增進閱讀能力,更符合從多元文化的觀點並尊重不同文化習俗的這項指標。」

「這裡和大家分享兩篇與議題相關的學術研究結果。2002年有一篇『教科書選用』的論文,調查了283位老師、139位學生,並訪談了11位老師,結論如下:新教材優於部編版;換教材並不是因為課本編得不好而是不適合學生的程度;基層老師需要特別注意國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另外一篇則是2003年的『教科書使用中與使用後之回顧性評估』,當中提到預估性評估與回顧性評估會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低估了教材的難度,換句話說,高估了學生的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