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今是昨非,抑或昨是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
作者:周淑卿
日期:2003-11-07
內文:

今是昨非,抑或昨是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

周淑卿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摘要

國中小教科書開放迄今已十三年,過去雖因市場競爭而爭議不斷,但是在九年一貫課程正式實施,國中學科全面開放後,因一綱多本所引發的爭論愈演愈烈,回歸統編本的聲音也逐漸浮現。

教科書自由化的主要訴求在於:去除一元化的思想或意識型態、藉由市場競爭提升教科書品質、以及促進教師的課程專業自主。然而因制度上的相關問題未作妥善處置,以致於發生七個主要問題或質疑,包括:

  1. 版本歧異,課程難以銜接,也造成命題困難
  2. 教材觀點多元化的假象
  3. 市場集中趨勢明顯,形成另類統編本
  4. 媚俗傾向,品質不見提升
  5. 市場競爭導致教師專業倫理疑慮
  6. 教師更為依賴教科書
  7. 書價大幅上揚,不利弱勢學生

這些問題各有其直接原因,且皆是可解決的技術問題。課程銜接與命題困難的問題,應從課程綱要所含重要概念的明確化著手;教材觀點能否真正多元化,取決於審查觀念的開放性。源自市場競爭的幾個問題,如另類統編本、教材跟隨流行口味、教師專業倫理疑慮,以及教師對教科書依賴性更深等,這些問題要根本解決,必須致力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專業精神,並且建立明確的市場規範。

政策的決定必須思考什麼才是必須堅守的基本價值,不應為了技術問題而推翻核心價值。所以,若確信思想自由為教育政策的根本價值,即不應為了技術問題而回歸統編製。

壹、前 言

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的政策近年來成為各方爭議的教育改革議題。各大報紙的民意論壇屢見投書,指陳一綱多本造成書價高昂、不同版本導致年級之間教材銜接困難等問題。民國92年由一群大學教授發起的「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全民連署行動,在其《重建教育宣言》中,一綱多本的教科書政策即為其批判項目之一。該宣言中指出,一綱多本政策不但讓書價昂貴,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而業者的促銷手法,也讓各級學校教科書採購過程紛傳弊端。一時之間,一綱多本儼然千夫所指,為當前教育亂象的重要來源。為回應各界的批判,教育當局採取了某些措施。例如,為抑制教科書價格,九十一學年度的教科書採購事宜,已由各縣市政府組成聯合委員會辦理。第一、二階段計價工作分由臺北市、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事,出面與各出版社議價。

此舉雖降低了書價,但也差點引發出版商集體抵制行動;其後雖順利完成議價,也一如預期,壓低了教科書價格,但教科書的周邊教材(如參考書、測驗卷)價格卻提高了。 92 年四月,苗栗縣政府為解決境內學校教材銜接問題,全縣國中小各個領域分別採用同一版本,甚至於九月串連各縣市政府未來採同一作法。此舉一出,非但引來出版社抗議,教育指出其作法違反國民教育法規定,全國教師會亦認為此舉限制教師專業自主權,而表態反對。94年,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下的首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如何命題才能公平合理地檢測學生的能力?此一問題更使得一綱多本政策備受爭議。

事實上,目前各界所指陳的問題皆是教科書自由化可能產生的困擾,不過這些困擾在當年決定是否開放之際,皆曾有相關討論。民國 76 年解嚴之後,對於解除管制、自由化的要求,讓當年的決策者以自由民主為最高價值,而這些可能產生的問題,當時則樂觀地認為可順利克服,於是教科書審定本取代了統編本。民國78年前後期間對教科書制度的討論,正如今日一般熱烈。當時,學者為文指出統編本如何統一學生思想,造成教育的一言堂;社會團體加入學術界對教科書意識型態批判的行列,力陳教育應回歸民主自由的基本價值。對照今日對一綱多本的一片撻伐,甚至要求回歸統編本的聲音,豈不令人迷惘於「今是昨非抑或昨是今非」?

教育政策的制定固然不可能完善無缺或符合所有人的期望,然而,國家對於教育方向應有其基本價值。立基於此基本價值之上,乃有政策上的作為或不作為。討論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問題,應分辨何者是價值問題,何者又是技術問題;若一綱多本政策的基本價值是這個社會所維護的,那麼,問題的解決應置於技術層面上,而非推翻教科書自由化的大方向。本文以肯定一綱多本所維繫的自由價值為論述立場,分析一綱多本的爭議點,並指出相關問題的因應之道。

貳、教科書自由化的論述

教科書不只是組織這個社會的知識系統,也參與創造一個社會所認為合法、真實的知識,協助設立真實性的標準,再創知識、文化、信念、道德的參照點(Apple & Christian-Smith,1991,4)。掌控教科書的編輯出版,即相當於握有界定合法知識的權力。在實施教科書自由制的國家(如英、法),教科書須通過某些專家的評論、獲得採用單位或人員的認可;在實施審定制的國家(如美、日),教科書須經過審查單位或團體的檢查。通常只有合於主流意識型態的教科書得以順利發行。所以,透過教科書,即可管窺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型態。

誠如Eggleston(1977)所言,在一個社會中,什麼被視為知識?什麼不被視為知識?這個問題可由學校教科書中找到答案。因為學校的課程包含了社會認可的知識,及蘊含於其中的合法化意識型態。當教科書編輯出版的權力收歸於中央政府時,「最有價值的知識」由國家界定,由於所建構之知識體系不經挑戰與批判,或反映特定支配階級的利益,而沈澱為意識型態。

解嚴之前,由於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長期實施統編製,加上戒嚴時期特殊的政治目的,使教科書成為政治社會化的媒介。當社會更為自由開放時,專斷的政治意識型態成為眾矢之的,連帶的,性別與種族上的偏見也成為多元社會中教育批判的重點。統編本教科書代表政府的預設立場,且是具體可見的學校教育內容,自然容易引起關注。解嚴之後,直接針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進行意識型態分析者增加,分析的對象以人文社會科為主,其中國小的社會科、國中的公民與道德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其原因為人文社會科主要在傳遞價值觀,有關政治、文化、社會的態度與認同,皆經由這些科目達成預期目標,所以,更容易成為意識型態傳遞的途徑(周淑卿, 1996)。由於國語(文)、社會、公民、生活與倫理等科目,向來蘊含最多道德、生活態度、政治概念,因而成為批判重點。當時,社會各界批判中小學教育成為國家的意識型態機器,亟思去除加諸教育的威權箝制,於是興起一陣教科書開放的呼聲。

其次,長期以來由政府機構負責教科書的印製發行,缺乏競爭的結果也使得教科書品質備受批評。黃炳煌(1988)指出,各界對統編本教科書最大的批評,除了意識型態不夠多元,還有教科書的內容陳舊、品質欠佳;份量太重、內容太深;年級間的縱向銜接,以及同一年級各科之間橫的統整不足。這些有關統編本的問題被歸因於「缺乏競爭」。由於單一版本,所以在內容上無法考慮不同地區的需求,且因獨家專賣,在品質提升與內容更新上不夠積極;也由於只有一個編輯群、一套教材教法的觀點,在課程設計上即使有問題,也缺乏監督改進的機制。學校只傳送一種商品,因此容易造成知識生產者的支配,以及中盤商(如教育行政機構)壟斷的局面(陳伯璋,1988)。

再者,由於統編本教科書呈現著全國一致的課程內容,校內評量與校外考試以教科書為唯一來源,於是促使學生記誦課本文字以取得較高的考試成績,僵化思考方式;對教師而言,則養成對教科書的依賴習慣,以教科書為課程的唯一來源,阻礙了對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專業能力發展。教科書的開放乃試圖帶領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開放,讓教與學突破教科書的狹隘範圍。

正如歐用生(1988)所指出,中央獨佔教科書決策權,其他專業團體、出版社全被拼除於門外;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結果,一切都定於一尊。教科書統一、命題統一,思想自然歸於一統。定於一尊的教材,抹殺了地方特色,不能適應地方的需要。而國定本教科書編者的主觀、偏見或意識型態,深深影響每個孩子。教科書審定制度的實施,主要在改善上述的弊端,希望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教科書的編輯出版事業,藉著市場競爭,刺激創新動力,讓不同的編輯理念、課程設計觀點得以展現。透過學校的自由選用,使教科書更能適合各學校的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民國78年前後對教科書自由化的論述主要有三方面訴求,其一是去除一元化的思想或意識型態,其二是藉由市場競爭提升教科書品質,其三是促進教師的課程專業自主。教科書審本的開放,像徵著「知識解嚴」與「教育自由化」,在課程政策上具有兩大意義:

一、課程內容的多元化

開放編輯之後的教科書正式成為市場上的商品,知識在政治經濟體制中,也像是一種商品,一種文化生產的資本和消費體系所形成的成品。如同其他商品上市一般,出版商為獲取利潤,必須掌握消費者(學生、家長、教師)的喜好與需求,評估市場走向,設法網羅一流人才,選擇知識素材並作最佳的組織安排,甚至要配上最精美的包裝,輔以相關的副產品(如教師手冊、視聽教具、自學教材),加上完善的售後服務(如辦理教師進修、免費研習活動),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由於編輯群的不同,對知識選擇與組織的觀點有異,在適當的教科書審查制度下,各種意識型態、各類觀點可以百花齊放。

二、課程權力的重新調整

在我國的國定課程架構下,課程標準由教育部不定期邀集相關學者專家進行修訂,舉凡必選修科目、時數、實施通則、各科教材大綱、教學實施要點等均有詳細規定。以往在課程標準訂定之後,由國立編譯館組成教科書編輯委員會據以編輯教科書;某些科目發展實驗教材時,國小方面則委由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國中的數理科則委由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進行研究發展,並編寫教科書。教科書編印完成後,由臺灣書店負責發行全國各國中小學,到達教師與學生手上,教室裡的教學、校內評量、升學考試則依據教科書進行。在一連串的程式中,中央政府握有最大的權力。從上游的課程標準、教材大綱,中游的教科用書編審,到下游教科書的發行,無一不由政府總其責。

審定本開放,連帶出現的是教科書審查方式的重新建立,以及學校採擇教科書的自由。所以不只是編輯發行的權力由國家轉移至私人,並且審查機構也訂立一套審查標準,並組成審查小組進行實際的審查工作,以昭公信。更重要的是教師開始擁有選擇教科書的權力,甚至於家長、學生都可能有提供意見的機會。於是教室層次的課程決定不再侷限於唯一的教科書之框架中,教師可以選擇對本身教學、學生學習最有利的教科用書,擴大教師在課程決定上的權力。因而,學校在課程上的自主性亦往前推進。

參、一綱多本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向

從民國 78 年第一波國中藝能科審定本開放、80 年國小藝能科審定本開放,至 85 年國小學科開放,到了九年一貫國中小教材全面開放,審定制實施已近 13 年。當初開放審定本的三大訴求:多元化、品質提升、課程自主,多年之後再行檢視,其背後的陰影卻已遮蓋了原有的理想。多元化衍生了版本內涵差異過大,難以相互銜接,乃至命題無所依據的問題;市場化原本冀求提升品質,卻產生惡性競爭、內容庸俗化的問題;教師獲得教材選用權之後,非但沒有更專業自主,反而更依賴教科書。雖然這些問題皆起自一綱多本政策,然而,其直接原因卻未必皆歸於教科書自由化;若未能澄清問題的根源,率爾回歸統編製,結果只是再落入另一個問題的窠臼。以下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的脈絡,就教科書自由化衍生的幾個重大問題逐一討論。

一、版本歧異,課程難以銜接,也造成命題困難

一般對於版本內容差異,產生課程銜接困難的說法,經常著眼於表面教材差異的問題。然而,課程銜接應當關心的並非「材料」,而是「概念」上的銜接。例如有關「動物成長的變態過程」及「觀察與紀錄生物成長的歷程」這個自然科的概念與技能, A 版本教材是「養蠶」, B 版本選擇「養菜蟲」,雖然使用的材料不同,而蠶和菜蟲的成長過程也的確有差異,但是所欲探討的概念與技能卻是相同的。假如在同一個學期裡學到相同的概念,即可銜接下一學期。在「課程標準」的時代,由於各科教材綱要已列明各學期的學習重點,所以即使各版本的選材有異,在銜接方面並不構成困難。正如陳明印(1995)所指出,同一科目、同一年級各版本教科書,容或有文字、圖片,甚至單元內容及編排順序之差異,但在課程標準規範下,仍是異中有同,只要任課教師隨時補充說明,不致產生太大困擾。

同理,倘若各年級已有共同的學習重點,即使須進行升學考試命題,各科也有共同的基本概念為依據。過去高中數學、英文皆為審定本,但教科書乃是依課程標準所列的教材綱要編寫的,也許教材的選擇和組織方式不同,但主要的概念內涵是相同的,所以對命題工作並不構成太大困擾。應考者雖面對眾多版本,但只要精熟一個版本的概念,其他版本只須稍作參考,所以升學壓力主要不是來自多版本的問題。

然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下,課程銜接的問題卻與過去不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涵採能力指標型態設計,各學習階段跨越二至三個年級,一項能力指標就涵蓋了四個學期以上的學習內容。且,能力指標僅指出階段結束時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對達成此項能力應當學習的具體概念或技能卻未明列。各出版社對於能力指標的解讀不同,編者所著重的概念有異,於是各版本在概念的縱向層次上產生了很大的歧異性。教師若在學期之間或年級之間更換版本,必然會產生課程不銜接的狀況。為避免此種問題,即有學者建議可考慮全校各年級同一領域選用同一版本,或參考日本的「廣域採擇制」(即全區採用同一版本)(歐用生, 2003)。再不然,也須在同一學習階段內採用同一版本,否則課程銜接必然是師生的一大困擾。

即使全校或全區採用同一版本,但是因為能力指標所含學習概念不明確,各版本詮釋有異,升學考試命題仍將是一大難題。黃榮村部長雖提出「命題採各版本最大公約數」的說法,但在如今各版本觀點歧異的狀況下,這個「最大公約數」恐難認定。也有學者指出,命題要針對「能力」,而非針對各學科概念,然而此一說法亦有其不合理處。能力指標所描述的能力,有關情意態度與實作技能的項目必然無法以紙筆測驗測知,未來納入命題範圍者必然以認知類問題為主,此類問題將以學科概念為基礎,因此,命題豈能避開學科概念?

目前,學生因應基本學力測驗,必須同時研讀多個版本,以致造成學習壓力倍增;盛傳補習業者已將各版本內容綜合整理,以協助國中學生因應基本學力測驗。這些說法雖無實徵數據,但已是眾人皆知的事實。詹志禹等人(1995)在過去課程標準脈絡下所分析的-「升學壓力主要出自考生自我期許,以及競爭者的多寡,並不在於要讀幾個版本」,這個說法已不再能解釋如今的問題。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設計方式下,「研讀一本,即可通曉一綱」這個原則也不可行。

由前述分析可知,造成版本銜接、升學考試命題困難的直接原因在於課程綱要的設計方式,而非起自多版本的制度。若欲解決此問題,須再修訂課程綱要,增加對於能力指標內涵與重點概念的補充說明。

二、教材觀點多元化的假象

一綱多本的政策固然讓知識解嚴,不再由單一的意識型態操控教育,但在教材設計的理念與觀點上卻未必如當初所期望的百花齊放。鄧鈞文(2003)由市場化的角度觀察,認為教科書開放並未促成教材設計與編輯觀點的多元化。因現行審定制度下,教科書編者為如期取得發行執照,往往顧及審查者的偏好,而採取較保守的作法,於是各家版本內容的差異並不大。鄧鈞文的說法尚有未盡之處;「迎合審查者偏好」一事,此「偏好」所包含不只是材料的選擇,還可能涉及該科的教育理念、課程構成方式、教學方法的觀點。所以即使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給予教科書編者很大的詮釋空間,而各版本在題材選擇、學習重點、單元順序上各有不同,但是在更根本的教材教法觀點上,卻很容易因審查者的偏好而趨於統一。而此種教材設計觀點上的一致化,較之表面材料上的相似,更為嚴重。一旦在課程設計、教材教法觀點上趨於一致,「多元化」也僅只是一種表象。

有關教材觀點的問題,自實施審定制以來即不斷傳出審查者與編者的意見對立,至今此編審對立的問題依然難解(周淑卿, 2003)。其間雖然也有「設立教科書爭議仲裁機構」之議,始終未能付諸實施。然而在教科書自由制之下,多種版本卻可展現多元的教材觀點,所以在審定制中,教材觀點能否多元化,主要取決於審查者觀念的開放程度。

三、市場集中趨勢明顯,形成另類統編本

在審定制開放之後,多種商品的競爭帶來自由的氣象,但是新的支配勢力也蓄勢待發,資本的多寡成為教育市場上新的權力指標。在市場競爭中,資本雄厚的出版商以其資本與行銷通路,擴展其教科書的佔有率,而規模較小的出版社則不易尋求生存空間。隨著市場自由的發展,教科書市場也出現某些資本雄厚的大出版商佔據大部份的消費市場。由於使用者眾多,這樣的教科書彷彿成為新的統編本。

市場集中的狀況在國外亦是如此。優勝劣敗本是市場法則,擇優汰劣亦是教科書開放的基本訴求,倘若勝出的幾個版本確是因其教材內容的優越而獲得選用者青睞,而教師也不以教科書為唯一的教材,即使出現市場集中趨勢亦無可慮之處。「另類統編本」之成為一種疑慮,一則暗示了大眾對於目前教科書選用過程之客觀與公正性的懷疑,唯恐市佔率高的版本並非以教材內容取勝;二則隱含著對教師課程專業能力的不信任,唯恐該版本統一了全國孩子的學習內容。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中,是否有少數版本佔有大部份市場,並不是個值個憂心的問題。要避免另類統編本統一課程內容,更應著力於維護教科書市場的秩序,讓競爭的焦點回到教材內容本身;而教師使用教科書的正確觀念與方法更是長期努力的方向。

四、媚俗傾向,品質不見提升

教科書不只是文化產品,正如同電影、音樂、電視一般,也是生產與消費的文化商品,是社會與經濟過程的一環。即使教科書是用以傳遞概念的工具,也仍然要上市。而教科書的發行,一如其他文化產品,是一種資本市場中的商業行為。這市場是各種政治經濟力量複雜交錯之處,教科書能否在市場中順利行銷,不僅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控制,也被看得見的、教科書政策的那隻手所決定(Apple& Christian-Smith , 1991, 5)。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教科書必須考慮市場需求以追求短期利潤及長期行銷優勢。要跟得上流行的觀點,例如建構論風行時,教科書就得強調建構學習;要講究行銷策略,所以要提供試教費、贈送輔助教具(李宗薇,1998);要提高市場佔有率,於是必須投多數教師之所好。

當套裝知識以教科書的商品形貌大量推銷時,教科書的出版也成為一項文化工業:學科、教育專家生產作品,由出版商進行大量的機械性複製,然後投入市場去交易,最後由讀者來消費(黃瑞祺,1986:283)。既是消費品則須投合大眾之所好,跟隨流行的價值與品味。在教科書的編寫上,開始傾向於使用青少年的流行用語,以漫畫取代文字的描述,取材上也逐漸採用青少年流行文化,以迎合青少年的喜好。然而,過度呼應青少年文化,卻易使教材流於膚淺。因此,若無適當的審查與理性的選用,教科書容易流於媚俗。此外,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由於課程綱要公佈距離新課程實施的時間過於急迫,壓縮教科書的編輯與審查時程,教科書更被指責錯誤百出、品質下降。凡此,皆引發大眾對「一綱多本,提升品質」的質疑。

教科書要進步,版本多元化與選用的理性化,兩者缺一不可(詹志禹、吳璧純, 1995)。多元的創造,既鼓勵不同的想法並存,也激發創新的能量。但是除非教師能對教材進行專業判斷,依學校情境各取所需,才能鞭策出版者追求專業理想,提升教材品質。倘若選用者習於傳統教材教法,只願接受「熟悉的」、「容易教的」內容,無形中即抑制了創新性,初始的多樣性也很容易一元化。此外,過去統編本通常經過長期的教材研究、試教與正,但是教科書開放後,為防杜出版社以試教之名行「綁樁」之實,遂禁止試教,再加上新課程實施倉促,準備不及,審定本顯然失去長期研發的客觀條件。由此可見,在多元競爭的市場中,教師的專業判斷、教材長期研發的條件才是促使教科書品質提升更重要的因素。

五、市場競爭導致教師專業倫理疑慮

教科書商品化之後,產生了商品行銷的配套服務行為,在缺乏制度規範下,不當的行銷手法深入校園,成為教科書自由化政策中備受批判的問題,也成為要求回歸統編本的主要理由。

出版業者為爭奪教科書佔有率,多投注高額經費於行銷上,最常見的行銷方式包括贈送教具或其他實物(包括硬體設備),甚至有贈送金錢或招待旅遊的傳聞(陳榮裕, 2000)。教具的贈送在合理範圍的認定上最為困難,因為究竟何種贈品確實與教學毫無關係,其界線難以掌握。例如微波爐這項贈品,若以價格來看或可說是件「賄賂品」;從家政科教學的需要上來看,或者可以解釋為教具。雖然後來教育部明令禁止與教材內容無直接關聯的贈品,但遊走於合法邊緣的教具(如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各類VCD、自然或社會領域的全套百科全書),仍在教科書的行銷說明會場上隨處可見。更受爭議的是,究竟這些贈品最後成為學校的設備,或成為教師個人的私產,非學校中人難以瞭解。

這些來自市場競爭所導致的教師倫理疑雲,使教科書開放政策蒙上陰影。然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市場規範的不明,主事單位若能對於行銷管道有明確規範,以維護市場秩序,才能導引教科書回歸教材本質的競爭。

六、教師更為依賴教科書與行銷服務

由於教科書呈現合法知識或「正確的」知識,教師依據制度的規則使用教科書,而產生其權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快學會應如何看待教科書,而這也是學習一個學生角色的儀式之一(Apple,1979,51)。在統編本時期,教科書是主要的課程來源,在審定本開放後,此種狀況也沒有太大改變。民國84 年,黃政傑仍觀察到教師誤用教科書的八種型態,分別是孤立型、奉若聖經型、照本宣科型、食譜型、畫重點型、忽視型、囫圇吞棗型和趕進度型。由於對教科書的誤用,使得教師在教室中所陳述的觀點被學生認為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只是將教科書的文字轉換為口語罷了(Olsons, 1989)。即使到民國92年,研究仍然顯示教師仍以教科書為知識的權威,不太敢更動或有所遺漏(吳心怡,2003)。其實教科書內容仍有待教師的闡釋或校正,教師應是教科書的另一個真正的「作者」。

統編本時期,教師無法要求政府配備多少教具,但是教科書市場是買方市場,教師握有選用大權,出版社為爭取訂單,無不設法盡力滿足教師的各項要求。如今各大出版社提供的教學周邊資源,包括各單元的學習單、評量題庫、CD、VCD、教材綱要簡報,幾乎包辦了所有教學所需材料;自然科若有養蠶單元,有些教師請出版社業務員提供桑葉,另外還幫忙將蠶養到第七次蛻皮,以供教學觀察。甚至學校每學期的課程計畫、教育局要求的教材銜接計畫,許多教師也委託出版社代為撰寫。這些情事在出版社業務員之間流傳已久,早已不是新聞。教科書開放後,套裝課程(curriculum package)因出版社的努力而更加完備,而這些教學配套資源,對原本依賴教科書的教師而言,讓他們的專業能力更加退化。 事實上,出版社提供的周邊資源若與教材適當搭配,可增加教師的教學成效,也值得鼓勵。之所以造成部份教師能力退化,應歸咎於教師缺乏專業自律,而這個問題須由教師專業發展的管道再行改善,否則,即使回歸統編製,教師依賴教科書的問題依然無解。

七、書價大幅上揚,不利弱勢學生

教科書商品化之後,由於民間出版社各自投資於教材與教具研發,加上教科用書印刷品質的改良,書價較統編本高。民國85年元月,教育部宣佈不再對民間教科書進行核價,此後書價即由各出版社自訂。即使取消核價,各出版社通常也會相互比較定價,盡可能與別家價格相當。通常一本課本的價格約在80元上下,大約青少年在速食店消費一次的價錢,價格不是太高;但是若再購買參考書、測驗卷,就形成不小的家庭開銷。近兩年由於景氣不佳,失業率上升,教育費用對家長構成沈重壓力,於是教科書與周邊教材價格的問題即浮上檯面,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 91 年國中小教科書聯合議價後,雖壓低了書價,但卻轉嫁到參考書的定價中。書價高昂的問題引發了教育機會不均等的討論,教科書出版社被指為一心牟利的商人,成為眾矢之的。

事實上,將本求利,原本即是商業經營的原則。出版社挹注於教材研發的人力物力成本,必須由其後的售價中回收。所以教科書的定價應有合理的核價過程,考量當時的物價指數,以及出版社的研發與印製成本,讓出版社獲得合理利潤。至於弱勢學生,可由出版社提撥一定比例的冊數,免費供給學校內的經濟困難學生。參考書與測驗卷的購買是家長的自由選擇,難以納入核價範圍;有關參考書降價的要求,或許只能在教科書核價過程中進行道德勸說。其實參考書一直存在,也不是審定制實施後才產生的問題;統編本時期,一位國中學生可能每一科都買了兩本以上的參考書,當時家長對參考書價的反應卻不如今日激烈。如果要解釋此種狀況,或許是面對多變的教育改革、多元的入學方式,再加上經濟壓力所產生的不滿反應。

肆、結 論

讓意識型態多元發展、讓不同的教材觀點展現、增加教師的教材選擇權、以多元競爭的機制促進教科書品質,這是教科書自由化的理由,而思想自由、知識開放正是其核心價值。回顧過去許多爭取「解除教育管制」的社會運動,所追求的不也是此一根本價值?

如前文之分析,有關一綱多本的諸多問題,其直接原因並不在於教科書自由化,況且這些原因皆是可以解決的技術問題。課程銜接與命題困難的問題,應從課程綱要所含重要概念的明確化著手;教材觀點能否真正多元化,取決於審查觀念的開放性。源自市場競爭的幾個問題,如另類統編本、教材跟隨流行口味、教師專業倫疑慮,以及教師對教科書依賴性更深等,這些問題要根本解決,必須致力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專業精神,並且建立明確的市場規範。回歸統編製,既無法真正解決前述的問題,而統編製的問題也將再度復活。

政策的決定必須思考什麼才是必須堅守的基本價值,否則,若為了技術問題而推翻核心價值,其結果是治絲益棼,徒然增加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大眾對政策失去信心。如果我們確信思想自由是教育政策的基本價值之一,就必須明確地分析問題,採取有計畫的行動,以解決這些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Apple , M.(1979).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York: Rougledge & Kegan Paul Ltd..

Apple, M. &, L. K.(1991). The politics of thetextbook. New York: Routledge.

Eggleston, J.(1977). The sociology of schoolcurriculum. London: RKP.

Olson, D.R.(1989). Sources of authority in thelanguage of the school: A response to『BeyondCriticism'. In Suzanne de Castell, Allan Luke &Carmen Luke(Eds.). Language authority andcriticism-Readings on the school textbook(pp.233-244).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吳心怡(2003)。國小教師教科用書使用情形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薇(1997)。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1),41-56.

周淑卿(1996)。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周淑卿(2003)。論教科書評鑑機制建立之必要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年刊,出版中。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2003)。Available:http://www. highqualityeducation.com。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陳明印(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定制的相關法令與重要內涵。國立編譯館通訊, 8(4), 4-8。

陳榮裕(2000, 6.29)。推銷教科書書商行賄大方送。中國時報,第9版。

黃政傑(1995)。教科書的誤用與正用。載於作 者,多元社會課程取向(167-179)。臺北:師 大書苑。

黃炳煌(1988)。論教育自由化。現代教育, 3(1),3-11。

黃瑞祺(1986)。文化工業與大眾文化。載於作者編,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巨流。黃榮村(2002)。國中小課程教科書相關問題之檢討與因應。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立法院第五屆第二會期專案報告。

詹志禹、吳璧純(1995)。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挑戰與因應。國立編譯館通訊,8(4),15-20。歐用生(1988)。教科書政策自由化的途徑。中國論壇,312。

歐用生(2003)。在「教科書開放制批判」的大合唱聲中。立法院「教科書問題座會」資料。

鄧鈞文(2003)。教科書自由化及其問題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6(1),27-42。


初稿收件:民國92年10月 2日

完成修正:民國92年10月28日

正式接受:民國92年11月 7日

===========================

也務必請參看:

教科書制度與政策變革
改革與傳統真的背道而馳嗎?
今是昨非,抑或昨是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
一綱一本無助紓解升學壓力
一綱多本太沈重? 學者: 升學考試才是壓力
適才適性,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擇權
一綱一本=走教育回頭路?
請保障學生多元學習,維持一綱多本(作者:丁志仁)
請願書(禁止其以任何脫法方式違法實施「一綱一本」方案)
我們所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全文轉載 from 朱學恆 路西法地獄)
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 (還要培養有標準答案的孩子?!)
郝龍斌周錫瑋如期推動一綱一本教科書計畫?!
中小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研究
台灣及世界教科書選用制度(轉載)
推薦:教出品格力(2007親子天下教育專刊)
這樣的立委?(2007.4.12立法院一綱一本專案報告委員發言紀錄)

郝龍斌為何不敢回答? 為何違法也要急著推動一綱一本北北基測?

8縣市一綱一本:教部認定違法 

關鍵問題是: 考一綱還是考一本! (重點根本不是 教一本 或 教多本)

高雄教師會正式決議反對一綱一本修法(全文轉載 任懷鳴 信件 及 宣言)

 

========================= 

相關新聞報導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androslee 的頭像
    alexandroslee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的新家

    alexandro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